×

Penana
search
Loginarrow_drop_down
Registerarrow_drop_down
Please use Chrome or Firefox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 Writer
    懸壺廬
    懸壺廬
    懸壺廬
    香港|中醫|認真|亂噏|
    不定期更新。
    在複雜的世界裏,我只想懸壺。
    ig@upholdthebottle
    See more
campaign Request update 0
中意讀中醫
G
1.4K
0
0
233
0

swap_vert

閱讀難度:⭐️⭐️

當有人問為什麼想做一個中醫,總會聽到一些動人的故事。 從小多病,花了很多錢去醫,長大後便立志學醫,治病救人。 我自己確實沒有這些經歷,所以聽到這些故事,我總帶點敬畏,甚至覺得神奇。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有病,自然會不計一切去醫治,去減輕痛苦,但對於貧苦大眾來說,疾病就意味著死亡。 上面說的故事正是孫思邈小時候的經歷,這令他深諳「世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 」的無奈,這也堅定了他的志向。 他表示: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 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

他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便是如此取名。 這本書總結了《內經》以後、唐代初期以前的醫學成就。 全書30卷,記載了婦科、兒科、內科、外科很多不同的疾病和治法方藥針灸,算是中醫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 最重要的是他流傳下來的思想。

#如何學習

說到孫思邈,說到《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四個字應該耳熟能詳。 全書第一卷就是論述醫德的《大醫精誠》,可見他對醫者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視。

當中的「精」是指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他認為學醫的人必須:

「博極醫源,精勤不倦。 」

這句話可以不僅是說學醫,其實任何學習的人都可以做到所謂的「精」,應該對該範疇廣泛瞭解,並持之以恆。 什麼學問,都有它深奧微妙之處,不能輕易精通。 若是一個不精通醫術的醫師,那麼對於病人就是莫大的危險。

自問讀了幾年中醫,只敢說略知皮毛。 正正有此自知,也知道學海無涯,所以從沒想過放棄去學去進步,為求不要成為孫思邈所說的愚者:

「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 」

而其實,一個「精」字遠不夠形容一個醫師的付出。 就像我起初都知要讀很多書,但讀起來才發現比想像中多很多,而這個情況還要持續好久。 孫思邈十八歲開始學醫,直到死的一天還在鑽研。 他的命比較長,所以他讀醫的時間有一百多年。 想來確是不易做到,但至少這會是我作為精進醫術,以致追求知識的標準。 這也是我從《大醫精誠》中看到的一些關於學習的領悟。

#如何做人

至於「誠」是指醫者應該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他認為學醫的人需要有:

「大慈惻隱之心。」

這種感同身受的能力,不僅可以用來指定一個醫師,同時可以用要用作一個人。 對病人的痛苦,醫師應該當作自己的痛苦看待。 而中藥當中有很多是動物,所以也應該顧及他們的痛苦,從而避免使用。 孫思邈視所有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並無高低之分,他亦在書中提出很多不用活物的方劑來實踐這種關於「生命」的道義。

應該看重的是生命,應該淡泊的卻是名利。 中醫不需要很貴的藥物都能治病,甚或乎簡單一排針,從頭到腳都可以用它。 能夠月入百萬、飛黃騰達的職業很多,能夠三餐溫飽、默默耕耘的工作更多,所以到頭來都是自己的選擇。

我只能說我在決定走進中醫這科的時候,就明知道在香港,中醫很多時只被當作西醫治療以外的補充治療,即替代醫學,而且畢業後的人工好彩的話還是會過入息中位數。 畢竟寒窗苦讀六年,在看看現實環境,必然會想究竟值不值。 但若是懷有「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心,這些都不算得什麼。 只是知道世間很苦,所以想學一點醫學來減少一點痛苦。 這是為別人,也是為自己的價值觀。

#如何自處

如果做到以上所講,盡了救死扶傷的責任,就算是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但中醫除了是醫生,也是人。作為人,除了修習醫術,修養品性,更重要的是修心。

在孫思邈的時代,他藉著論述對醫生的要求,評擊了當時很多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貪婪財斂的醫者。他直斥其非,絲毫不留情面,因為黑白分明的事,就應該是其是,非其非。他始終相信老子的一句話:

「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

在禮崩樂壞的時代,作惡很易,行善很難,但至少我們可以讓自己的所作所為問心無愧。至於如何能夠做到,就是「精」和「誠」,兩者加起來會有增強效果,讓我們有能力,再困難都撐下去。


favorite
coins
0 like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issue!
swap_ver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