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晨五点,青林湖笼罩在一层薄雾中。程远山蹲在湖边,手指轻轻拨弄着湖水,感受着水温。二十七度的水温,比往年同期高了将近三度,他皱了皱眉。
"不对劲。"他低声自语,从背包里取出温度计再次测量。数字显示26.8度,确认了他的手感无误。
程远山今年三十四岁,皮肤因常年日晒呈现出健康的小麦色,眼角已经有了细小的皱纹,但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作为职业钓鱼指导师,他对水的变化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这次回到家乡青林镇,原本是为了参加一年一度的"青林湖杯"钓鱼大赛,但湖水的异常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站起身,从渔具箱中取出精心准备的钓组。今天他打算用倒钓组配软虫,测试湖底的情况。钓线穿过导环时发出细微的"嘶嘶"声,这是他最熟悉的声音之一。
"应该用0.8号的PE线配3号前导,"他一边组装钓具一边思考,"如果湖底真有变化,鲈鱼的活动区域可能会偏移。"
第一竿抛出,软虫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约二十米外的水面。程远山让饵下沉,手指轻触钓线,感受着水下的每一丝动静。五秒、十秒...突然,钓线传来一阵异常的颤动。
"不是咬口。"他立刻判断出来。这种颤动更像是饵碰到了水底的障碍物。他缓慢收线,记录着每一次触碰的位置。
两个小时后,程远山已经绘制出一份粗略的湖底地形图。与记忆中的青林湖相比,湖底出现了几处新的隆起和凹陷,而且水温分层异常明显。
"远山哥!真的是你!"
一个洪亮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程远山回头,看到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大鹏?"程远山认出了这是镇上渔具店老板的儿子,上次见面时还是个高中生,现在已经是个壮实的小伙子了。
"听说你要回来参加比赛,我爹让我这几天多留意湖边。"李大鹏兴奋地说,"你这是在勘测钓点?职业选手就是不一样。"
程远山笑了笑:"随便看看。对了,最近湖里鱼情怎么样?"
李大鹏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古怪:"说来奇怪,上个月开始,鱼获量突然下降,而且钓上来的鱼很多都有点...不太正常。"
"不正常?"
"有的鱼身上有奇怪的斑点,有的鱼鳃颜色发暗。"李大鹏压低声音,"镇上有人说是水质出了问题,但管委会的人坚称检测结果一切正常。"
程远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他的眼角瞥见湖对岸有个身影。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性正蹲在湖边,似乎在采集水样。
"那是谁?"他问道。
"哦,那是省里来的环保研究员,叫苏雨晴。"李大鹏撇撇嘴,"来了快一个月了,整天在湖边转悠,说是在做什么生态调查。管委会的人不太待见她。"
程远山眯起眼睛,看着那个专注工作的身影。职业直觉告诉他,这个苏雨晴可能知道些什么。
"我去打个招呼。"他收起钓竿,朝对岸走去。
苏雨晴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她看上去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T恤和工装裤,脸上没有化妆,但眼睛明亮有神。看到程远山走近,她警惕地盖上采样瓶的盖子。
"你好,我是程远山。"他主动伸出手,"听说你在做湖水的生态调查?"
苏雨晴犹豫了一下,轻轻握了握他的手:"苏雨晴,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发现什么异常了吗?"程远山直接问道。
苏雨晴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为什么这么问?"
"水温比往年高,鱼群行为异常,湖底地形有变化。"程远山列举道,"作为在这里长大的人,我能感觉到青林湖不对劲。"
苏雨晴盯着他看了几秒,似乎在评估他的可信度。最后她似乎做出了决定:"你有时间吗?我想给你看些东西。"
她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平板电脑,调出一组数据图表:"这是过去六个月青林湖的水质监测数据。表面上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你看这个——"她放大了一张图表,"溶解氧含量在夜间会突然下降,而且湖底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正在缓慢上升。"
程远山皱眉看着那些曲线:"有人在水下排放什么?"
"我不能确定。"苏雨晴谨慎地说,"需要更多证据。问题是,每次我申请深入调查,都会遇到各种阻挠。"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湖面上,一只翠鸟掠过,叼起一条小鱼飞走了。
"钓鱼比赛后天开始,"程远山突然说,"会有上百名钓手在湖区各处下竿。如果湖里真有问题,那是最好的调查机会。"
苏雨晴的眼睛亮了起来:"你是说..."
"我可以帮你留意异常情况。"程远山说,"但有个条件——你得告诉我你的真实怀疑。"
苏雨晴咬了咬下唇,最后下定决心般说道:"我认为有人在向湖里偷排工业废水,很可能是夜间操作。但我需要确凿证据。"
程远山点点头:"成交。我会在比赛中留意异常钓点和鱼群行为。你有联系方式吗?"
交换电话号码后,苏雨晴匆匆离开了,似乎还有别的采样点要去。程远山站在原地,望着平静的湖面,心中却掀起了波澜。青林湖是他学会钓鱼的地方,是他父亲教他认识自然的第一课堂。如果有人正在伤害这片水域,他绝不会袖手旁观。
1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dJPN2J3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