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READMOO的性別馬來跑一下之前就買了,但一直不想看的書。是的,我是那種會買下自己不想看的書的人。並不是因為書很難看、真心的不喜歡,而是因為有些書裡的內容,對我來說太沉重、太痛苦,讓我沒有勇氣在毫無心理準備的狀態下直接閱讀,所以就一直擱置在書櫃或雲端的一角。
劉芷妤的《女神自助餐》無疑也是其中之一。
《女神自助餐》是劉芷妤的短篇小說集,總共收錄八篇以不同身分、經歷、年齡與社會地位的女性為主要角色,刻劃女性的集體困境、創傷、掙扎與恐懼等百種樣態。
每一篇故事看似獨立生長,卻都脫離不了「傷害」與「救贖」的根。
「傷害」可能是出於可怕的性經驗,也可能是來自扭曲的家庭關係;「救贖」可能是為了那個童年弱小無助的自己,也可能是為了眼前那個還尚未長大的靈魂。
字字句句深刻刺骨,卻又不時穿插著令人如今回想仍會淚流不止的溫柔。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4rI6pyfqB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gJg5uvIFd
到了將近三十的年紀,每一篇故事幾乎都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同學會〉中茉莉參加了一場表面看似和樂融融,內心卻極端壓抑緊繃的同學會。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立刻聯想到自己求學時期的記憶。茉莉在團體中藉由講髒話、開黃腔的方式,擺脫傳統對女性陰柔、嬌弱、敏感的刻板印象,在身上塗滿「好相處」、「懂幽默」的保護色,讓自己看起來更自然地融入團體。
高中時,我也會大聲地用黃色核廢料當作自己與班上霸凌者的共同語言,裝作自己不在乎被性化,不會因為流言蜚語被傷害,試圖展現出自己也可以和他們平起平坐的態度。
現在回想起來,我也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我究竟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但如果時光可以倒轉,再次面對同樣的困境,我或許還是會(只能)用一樣的方式抵抗、回應與反擊。唯有用這種方式「偽裝」,才可以讓自己真實的聲音傳達出去一點點,又能避免自己的真心被赤裸裸的傷害。
曾經,我以為這樣就足夠,但在後來面對真正的危險時,才發現這層保護色也只是自欺欺人的膜。它實際上保護不了任何人,更不可能在關鍵的時候保護自己全身而退,甚至可能在事後檢討時成為我責怪自己的理由之一。
我究竟是做對了還是錯了,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答案。我覺得我未來的人生,也會一直帶著這些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一直走下去。
第一次讀的時候,我想到了我的人生經歷,後來在讀到作者的後記時,芷妤提到自己沒有生育小孩的人生計畫,她說:「因為我很膽小,怕我的孩子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會受傷。」我也深有同感,此時回頭再看〈同學會〉,我突然明瞭為什麼這是《女神自助餐》的第一篇。
〈同學會〉實際上寫的不只是一個女性因成長經歷所產生的恐懼,也是作者自身的恐懼──我們都害怕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卻無法好好守護他、讓他免於被傷害;我們就連自己都保護不好,要怎麼保護好我們的後代?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5V06l6S7lL
懷揣著這種不安,我卻還是成為了一名母親。有了小孩之後的我,心態比過去更加柔軟,也更加脆弱,每每看見虐童的新聞,心情就會陰鬱好長一段時間,也曾因為一則短短的新聞而心碎、落淚,無法想像這樣的悲劇發生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
在〈別人的孩子〉、〈荔枝使用說明〉與〈火車做夢〉這三篇故事中,都不約而同的提及那些正在被傷害的孩子;前面兩則故事甚至是曾被傷害的大人,試圖拯救正在被傷害的孩子,試圖拯救自己的典型故事。
〈荔枝使用說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母親用充滿性暴力的語彙告誡女兒,「她媽媽就不斷要她去給人幹,為的是希望她不要這麼快給人幹。」這一段敘述不只反應了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口是心非」的矛盾,讓小孩無所適從,同時也凸顯出我們對於「性」的羞恥,是在我們還不了解「性」的年紀,就已經根深蒂固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的。
即使是到了這個觀念相對「開化」的時代,當我們提及「性」仍是會下意識地遮遮掩掩,率先聯想到的也許是「骯髒」、「噁心」等等負面的形象,而不是「教育」、「正常」等中性的詞彙。
在〈荔枝使用說明〉中,隸芝與男友恩浩一起重新建立小孩的價值觀,雖然感覺前路坎坎,但至少有了一個好的開始。這是八篇故事中我最喜歡的一篇。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UEAikdakC
在〈靠北克莉絲汀〉、〈嫦娥應悔〉與〈女神自助餐〉中,作者還嘗試使用不同的關係結構,討論女性與女性之間的關係。女性與女性之間,也有了更多的火花。
〈靠北克莉絲汀〉短短的篇幅卻道盡了一個女人在家庭中時常扮演不同角色的矛盾;〈嫦娥應悔〉是所有故事中設定最有趣的;與本書同名的短篇〈女神自助餐〉則很有深意。
〈嫦娥應悔〉講述的是「嫦娥奔月」的嫦娥因為科技的過度開發,不得已離開廣寒宮,來到人世間生活,不但擔任瑜珈教室的老師,甚至經營一個YOUTUBE頻道。(私心覺得這個有發展成長篇的潛力!)
但即使是這樣的女性,也還是無法擺脫普通女性的困境。這篇的厭世感十足,或許是那種積累了千年的哀怨,讓這個女人更加無奈也更加憤慨。書中寫到:「這麼漫長的歲月以來,無數次落空的溝通已然讓我油盡燈枯,我終究也成了那種走到維妮身邊拍拍他肩膀說『別理他們就好』的鄉愿。」
在讀〈嫦娥〉時,我對主角嫦娥一直處於被動的態度感到很失望,但後來也能理解這是一個長期與社會對抗的女人,在經歷一次次挫折、徒勞之後,精疲力盡的獨白。
故事的最後有一段嫦娥與西王母的對話,討論女人為何要用帶有敵意的眼光防備男人,這是在每每提到男女關係相關議題時,常常會有男性提出的,認為現代社會的女性過度厭男、對男性不夠友善等等。
書中闡述得非常清楚,讓我忍不住想要劃兩次線。
我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想到眼前這個男人所有會想和不會想的事,考慮到他們所有會作何不會做的事,那些事可能都只在一念之間,而我們的安全也是。
不,當然,不是所有的他們,他們大部分都很好,都不強姦人,不性騷擾人。我也知道,問題在於,我不知道他們之間到底哪些人會,哪些人不會,昨天以前不會但今天會不會。
是的,我被害妄想。我完全承認這點,活了四千年,我仍然無法清楚區隔被害妄想與求生本能的差異,我猜,所有的求生本能在實際遇上危險之前,都叫做被害妄想吧。
我想這種「被害妄想」不會只存於男女之間,但為何女性群體有這麼強烈的牴觸?我覺得這是源自於女性普遍沒有「能夠保護好自己」的底氣。有人可能會說,那妳應該去學防身術──抱歉,我在大學防身術的老師第一堂課教的就是:「遇到危險不要猶豫趕快跑就對了!千萬不要跟對方硬幹!」
任何人在身處不安的環境中,逃跑、閃躲、盡可能保護好自己,都是正常合理的手段。在這個情境下,我想不會有任何想好好活下去的人應該被指責:「為什麼活得不輕鬆一點?」如果能高高在上做出這種指責的人,我只想說,顯然就是你太「本位思考」了。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4kLFDDk0PI
我第二喜歡的故事是〈女神自助餐〉,這是與書名同名的短篇,故事中的角色都是參考自希臘神話的男神女神,整篇故事也充滿象徵性,在不少地方都使用留白處理,卻很值得細品。非常佩服芷妤擅長在短短的篇幅中,將不同的議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讓一篇作品可以反覆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討論。
啊,小小許願一下,如果剛好這篇心得可以被作者海巡到的話。我好想問,在〈女神自助餐〉最後,伊登到底怎麼了!我好關心這個問題,可是在網路上各種爬文都沒有看見討論,伊登在哪裡~~?
這是由三個小短篇組成的一個故事,故事圍繞著一間廣告設計公司的「天下第一組」成員所展開。小組成員之一的梅杜莎受到男同事的性侵害,心生恐懼卻還是得強裝鎮定地與對方共處一室,而事發時間恰逢在決定升職名單的前夕,梅杜莎希冀同為女性的上司雅典娜可以為她伸張正義,但也擔心自己的表現不符合雅典娜的期待,而實際上雅典娜也確實懷有自己的考量……
雅典娜是職場中典型的菁英型領導人物,大家都愛她颯爽、豪邁的性格,工作能力強又能體恤下屬,懂得適時肯定讚美別人,是職場上最令人嚮往的上司,然而,這樣的雅典娜其實並不是完美的,她也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準則」。
雅典娜拒絕承認自己的傷痛,拒絕被貼上受害者的標籤。就像是在〈嫦娥應悔〉中嫦娥討厭眼淚、〈別人的孩子〉中玉階不喜歡哭,〈荔枝使用說明〉中隸芝的媽媽也告誡她在男人面前哭是在裝可憐……這些女人都害怕展現出自己「脆弱」的那一面,亟欲擺脫任何陰性、負面的標籤,只為了得到「認同」。
〈在河之州〉裡在大學教授女性主義的篠若在面對年齡及容貌焦慮時,到頭來西蒙波娃也無法成為她的救贖。書中寫到:「接觸女性主義二十年後,她才終於發現最大的壓迫不是不懂得追求平等,而是懂了以後卻還是不能自外於這些競爭遊戲。」即使這個時代的女性可以透過各種方法,爬到更高的位置,卻仍然爬不出父權的壓迫;在這個結構下想要被認同的女性,也被迫遵循這樣的遊戲規則。
女性主義的思想確實使部分的女性「醒覺」了,看見了圍繞周身的鐵網,卻掙脫不出這座牢籠。這些刺激女性覺醒的言語,反而在最不恰當的時候,成為了她們自我譴責的刑具。這是我覺得最可悲的。她們/我們都對自己太嚴格了。
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女性的地位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時間是究竟讓我們過得更好,還是會讓我們活得更加辛苦?如果與過去沒有自由、沒有人權、不受法律保障的年代比起來,現在的社會制度肯定更友善、更安全吧,但依然存在著這個時代的女人要面對的困境與難題。
這個時代「好」到甚至足以產生了「夠了,不要再爭取了」的聲音。可是明明壓迫還是存在,剝削還是存在,物化還是存在。這讓我們知道,距離我們所嚮往的地方,還有好遠好遠。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SRRxSNCXf
整部作品以〈火車做夢〉作收束,我覺得是一個很完美的ENDING。在經歷前面七篇故事的時候,不管被撞擊幾次內心,我都沒有哭,看到〈火車做夢〉時我卻突然淚崩了,情緒上揚得太快,連我自己也嚇了一跳。
〈火車做夢〉的故事是一個母親在前往探視女兒的路上,她坐在火車裡,斷斷續續地回想起與女兒的小時候一起搭火車的回憶,那個時候的女兒無憂無慮,「那是多好的年紀啊。那時候,什麼東西都不能傷害她的女兒,連女兒自己也一樣。」可是女兒卻生了病,生了連她都不知道是什麼的病。
她無法問女兒,為什麼會這樣?女兒已經長大了,大到她無法理解的年紀。可是即使這位母親什麼都不懂,卻還是堅定地為女兒付出,用她的方式支撐著女兒。即使有的時候不是那麼正確,又或許她也無形中為女兒增添了幾分壓力。
但沒有人可以反駁這位母親對女兒的愛。
最後,在火車的窗戶反射裡,這位母親看見了十分「魔幻」的一幕。她想起女兒的臉,一張張過去看過的臉,甚至是她自己年輕時候的臉。最後,她做出了一個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的行為,徹底打破了這個不斷循環的噩夢。
〈火車做夢〉的故事很短,也很簡單,卻充滿力量。母親守護孩子的心情,讀者在看完八篇故事之後想要守護下一代的心情,與作者在後記的心情──都匯集在了一起,化作心中的一股暖流。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nPeKOR84dI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心總是緊緊揪在一起,一開始內心有點抗拒看這種明知道看了會讓自己心情不好的書。但在看的過程中,我還是會有「有看到這本書真是太好了」的感嘆。
在看見故事中的人物們掙扎、矛盾、自責時,讓我了解到原來我的感覺都是正常的;在看見故事中看見那些包裝成讚美的騷擾時,也會讓我有所警惕──即使我自認為我的社會歷練程度,已經足以讓我分辨大部分不友善的言論;但我更希望年輕的女孩子們,可以不必親自經歷過這些就能了解。
《女神自助餐》是一部可以帶給人「力量」的作品,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見。推薦給想要了解女性議題、女性困境與傾聽女性聲音的讀者閱讀。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ZGB0D1JlN
22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vGDRIJPsZe
書名:女神自助餐
作者:劉芷妤
出版社:逗點文創
字數: 96,010 字
時數:8小時9分鐘
推薦指數:★★★★★
◇ 如果想要支持我買更多好書,歡迎使用AP網址在READMOO購買◇
ns216.73.216.3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