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劇情用「事件」推動,劇情的張力則是「角色性格」來擴展
假如一個「飛碟攻擊地球卻撞到了不知道為什麼居然翱翔在空中的藍鯨」,這樣的事件發生了,角色是個能閃就閃的性格,事件的後續發展就只能在故事中的新聞報導或者路人的對話中得知一二,缺乏參與感
又或者「溫柔善良樂於助人」的角色出現,卻沒有任何事件可以讓他展現,僅靠身邊角色的評語來說他有多好,角色就會很平面
選擇了消極性格的角色就必須讓他被捲入事件當中,例如飛碟撞藍鯨,掉落物打到角色暈倒送醫,讓他不得不進入到事件中想辦法解決麻煩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2eU6NQ9jms
樂於助人的角色就要讓可以展現他性格的事件出現,例如上班途中遇到小動物過馬路,他急忙停車幫忙指揮交通,之後再匆忙地趕去上班
當然,也有的角色十分積極,會主動參與事件甚至引發事件
反之,也有靠著接連不斷的事件讓角色展現出性格立體感,或是保持初心、或使心態上有所轉變而變得像不同人
兩者都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感才能讓「故事」出現
如果角色消極又沒有遇上特殊事件;一個普通人每天早起上班、下班回家,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連一點小插曲都沒有發生,這樣的故事讀起來難免索然無味
因此角色性格跟事件缺一不可,比例需要看兩者的設定來做調整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K0fQID185N
我個人常用的方法是此消彼長,對我來說這樣比較好去控制整體平衡:
1.事件常態發生或者很特殊,角色就可以降低一些存在感,不必太過積極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i1I1NQgbPp
2.角色十分積極,一點小事件也有可能擴展出無限的可能,這時候事件的重要度就可以稍微降低,突出角色
當然也有事件跟角色都很突出,或者事件跟角色都很平淡的故事8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9uMUms0k5
這些故事很難掌握平衡感,一不小心就會有一方爆走,因此不是我擅長的類型
ns216.73.216.8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