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聲敲響,第一回合的比賽正式開始。穿著紅背心紅短褲的張璡大踏步上前,朝身穿藍背心藍短褲,名叫Kenny的同館師兄走去,雙方展開較量。
張璡走前至攻擊距離便即瞄準對手的頭部連轟四拳,這是林教練吩咐過張璡的策略。教練說因張璡是第一次上擂台,經驗不足與心情緊張是必然的事,在頭腦不太靈活的情況下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管對手如何部署,自己要抓著先機朝對手攻擊,試圖以緊密的組合拳壓制對手。
然而張璡並沒有機會能順利將四拳連續打出,他的拳頭不單只大部份被Kenny高舉的雙手擋去,而且每次當他打完第二拳,頂多是打到第三拳的時候,對方就能覷準他的空檔反擊,正中張璡的頭部或胸口,令張璡的第四拳,即是本來要蓄銳發力的一拳根本就打不出去,或者是完全打偏。
張璡實在是太緊張了,他完全忘記拳擊運動首要注重防守的格言,也忽略了每出一拳時另一隻手要高舉起來保護頭部的基本法則。他只顧以雙手連環攻擊,但動作卻更似是游泳時在划水,以為借大幅度的揮拳可以增強打擊力量,卻不知道誇張的手臂擺動不單只令自己的攻擊意圖被對手一眼看穿,更在過程中暴露出身體上大片空檔,讓對手的反擊可以輕易舉得手,頭部與前胸接連中拳。
好不容易捱過三分鐘,張璡坐在紅角的木凳上喘氣,有負責幫忙的師兄向他遞上水樽,但被張璡拒絕了。他只想努力調整呼吸,他想不明白,往日連續奔跑三個多小時的馬拉松比賽都難不到他,為何這短短的三分鐘竟會感覺如此辛苦?
第二回合開始。這一回合林教練為張璡制訂的策略,是要他盡量沿著擂台邊遊走,吸引對手前來攻擊,好讓自己保留體力以應付第三個回合的比賽。但要這個策略行得通,前提是當對手踏前來攻擊自己時,自己要能閃得開與避得過。
而張璡的問題就是,他既閃不開也躲不過Kenny的攻擊。
YouTube短片上那些外國拳手絲滑流暢的動作看似簡單,張璡便以為自己可以輕易模仿。但事實上在擂台戰鬥中要做出他們的動作,首先要求動作靈活,反應敏捷,這對年過五十,反應已經有點遲鈍的張璡來講本來就是個挑戰;其次是要運動員保持冷靜,面對攻擊時能做出準確判斷,才能以相應的動作去回應。但在擂台上面對Kenny的步步進逼,此刻的張璡最難做到的就是冷靜從容。
既閃避不開,又想沿著繩邊遊走,張璡這時候就只能以雙手抱著頭抵擋,變得像是被對手追著打,顯得一副落荒而逃的模樣了。
張璡也明白這樣子捱打下去不是辦法,便狠下心站定腳還擊,二人在擂台上拳來拳往。但張璡此時已被Kenny逼至場邊,退無可退,而且越是想扳回劣勢便令他的出拳越加沒有章法。反而Kenny在觀眾面前則展示出時而踏前,時而後退,時而轉身的優雅步法,瀟灑流暢,二人優劣之勢立判。
鐘聲敲響,第二回合結束。張璡再次坐在木凳上喘氣,他知道首兩個回合裡自己都處劣勢,這場拳賽已經輸掉了。但就在這時候,張璡瞥見兒子張康站在對面藍角旁的場邊,也不知他是什麼時候到場來看自己比賽的。
第三個回合的鐘聲響起,張璡第一時間撲前,後手直拳憑藉整個軀體往前的衝力,結實地打在對方高舉在臉上的拳套,發出了啵的一聲響。張璡的左拳跟著劃了一記勾拳,從下方穿過兩個拳套中間的位置,將對手守在臉前的防守姿勢略為打開一道空隙。跟著張璡第三拳的後手直拳隨即趕到,穿過拳套間的空隙,結實地打在Kenny臉上。
場邊觀眾對張璡忽然迴光返照的表現確實有點意外,響起了一片歡呼加油聲。張璡還想藉著這刻的優勢搶攻,但剛才一時大意的Kenny已回過神來,滑步轉身,讓張璡撲了個空,再瞄準張璡動作中露出的空檔施以反擊。
兩人在擂台上又再拳來拳往,但自知技不如人的張璡,今次完全放棄了閃躲,而是挺直腰板,貼近對手與對方進行近身搏拳,縱使自己往往要被對手打中兩拳才能換來一次得手,他都堅持沒有退讓,沒有示弱,更絕對沒有放棄。
兩位運動員的落力拼搏換來場邊觀眾的熱烈喝采,這些前來拳館捧場的觀眾原來都並不嗜血,他們就像其它體育運動的觀眾一樣,臨場真正渴望看到的,是能夠讓他們投入個人熱情,能想像自己也同樣擁有的堅強鬥志。
張璡與Kenny的搏拳延續到裁判敲響鐘聲的最後一刻,全場觀眾爆發出熱烈的歡呼喝采聲。賽後張璡與Kenny在擂台上分站拳證左右兩旁,面朝裁判的方向站好,最後裁判宣布勝方為藍方,拳證隨即舉起Kenny的右手示意他獲勝。
張璡站在另一旁拍手恭賀,他是衷心為Kenny的勝利感到高興。而Kenny待拳證放低他的右手後走便過來與張璡擁抱,再伸出右手執起張璡的左手朝向觀眾,再將二人的手臂都一起高舉起來,接受觀眾的掌聲。
在張璡走下擂台,鑽出擂台邊的圍繩時,張康走到張璡身邊對父親說:「爸爸,剛才打得好!」
ns3.145.179.14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