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應是繼續談春番的,但這周發生了跟上季寫動畫感想一樣的狀況,先讓我加插一回特別的感想,這周想要聊的是《悠木碧的製作方法》(下稱《碧》),看名字就知道,是聲優悠木碧所寫的散文集……她還懂寫文?
為何會這麼突然——其實也不太突然,有在追我上季每天動畫感想的讀者,不知道記不記得我寫《小市民系列》時提到另一位聲優羊宮妃那的亮眼演出,讓我對瞭解聲優產生了點興趣,適逢《碧》的中譯版在上周出版,那就來試試看好了。
首先得說一件事,個人其實不追星,也就是說不會特別去關注某聲優、作者或者偶像之類,是個只看作品的人,因此要說對悠木碧有什麼印象,除了書中介紹的代表角色(《魔法少女小圓》的小圓、《戰姬絕唱》的立花響以及《幼女戰記》的譚雅)因為有看過這些作品而對其優秀的演出有所記憶外,那就是聲優的課金迷因「課金和吃飯是一樣的」了,不過《碧》中完全沒提及課金。
閒話就到這裡,開始聊《碧》的感想吧,這次畢竟不是讀小說,所以不會以創作者的角度看文章寫得怎樣,不過依然會從這身分看待內容。
其實說《碧》是悠木碧人生到三十的自傳也不為過,書中從她年幼、求學、入職至到如今成為人氣聲優,每個階段都有所涉獵,說實在這很可能是個人第一次讀這種類近於傳記卻又不完全是的作品,體驗真的蠻新鮮的。
那些成名人士的傳記,往往可能跟讀者談什麼成功之道或者某種領悟出來的哲理,個人而言覺得那類比較偏向工具性,具有某個指向性的目的像是教育讀者或者向讀者傳遞某個訊息,也可能是如心靈雞湯那般。
可是《碧》並沒有給我這些感覺,而是純粹像一位友人,因為需要待在一起卻又無事可做,便擅自講述起自己的經歷,沒有被強迫塞些什麼進來,可以當成聽一些小故事或逸聞。
可能會有人覺得那是不是有點鬆散,沒有什麼意義——有可能如此,但也有可能恰好相反,因為「意義」這種事情,從來都是讀者在閱讀文字後所產生的感受,是自己尋找並得出的,而這亦是悠木碧在字裡行間所帶給我的感覺。
如果要我簡單概括《碧》的感想,比起悠木碧洋洋灑灑地說什麼「請務必去親身體驗並思考體驗到的一切」,我覺得以更抽象或者宏觀的方式去感受更為有趣,這是悠木碧以自己作為芸芸眾生之中的一個例子,揮灑自己對於人生乃至生命的熱愛,因而雙腳停不下來,一直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狂奔。
正如開首對悠木碧還會寫文章的驚訝,她會做或者想要做的事情更是數之不盡,即使試圖從這一切之中歸納出適合當聲優的一些特質,但是想要嘗試文字、畫像或遊戲創作,對服裝感興趣加上狀況連服裝設計與搭配也參一腿,過於多才多藝怎麼看都不似專精於聲音演繹的聲優。
只是如果站在享受與熱愛人生的角度,這一切又為何不可以是聲優的一部份?前面提到雖然不像什麼名人傳記想要傳授些什麼,但既然談到自身的遭遇與面對各種事情的想法,仍是難免有些認真的主題,像是「興趣與工作」這回事,如何看待把二者混為一談的好壞,或許會因為現實的殘酷而消磨熱情最終導致無法純粹地喜歡,是求存的手段還是對人生的滋潤,悠木碧都分享了自己的一套看法。
要說我對《碧》哪一部份最深刻或者感慨,果然還是得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出發,窺見了一名聲優的生活點滴,特別是她的思考方式,身處那個位置的人如何看待事物。
其中不得不說的,那肯定是身為公眾人物就得承受無由來的惡意這件事,「公眾人物」這好像跟一般人很遙遠,但其實在這個世代並非如此,甚至不用當一個發佈創作的自媒體,單純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發表到網路後,就會受到別人品評,而對方到底懷著什麼想法來留下令人不舒服的內容,完全不是自己能控制的,自己能控制的就只有抱持怎樣的態度去面對。
這實在叫人充滿無力與無奈,老話一句嘴巴長在別人臉上,只能自己調適,而如果選擇聲優這類必然會受人評價的工作,這就是非得直面的課題,看似無解只能自己看開點的難題,居然在《碧》中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答案,說意外是真的蠻意外的,而且身為一名創作者只能說無比認同,甚至其實可以說個人亦得出類似的答案,才順利堅持寫了一個十年又快一個十年。
嗯?你問我答案到底是什麼?有興趣就入手看看吧,最多只能給點提示,始終是從自我著手的解套,亦是書中時常提及,一種對自我的認同,認清楚自己的價值。
這篇的感想字數不知不覺間來到爆炸的篇幅,還有不少覺得有趣的地方沒聊到,像是旅行遭遇突發事故反而覺得有趣的這種想法,不就跟上季《隨興旅-That′s Journey-》有點相似,說到底即使是同一件事,在不同人以不同角度打開說不定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所以去找出自己的享受方式吧。
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TikuvwB4z
26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oCR7no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