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子强沒有動作,若涵就故意伸手要去碰子强的行李箱,說道:「是在等我幫你把衣服拿出來嗎?」
子强趕緊連人帶著行李箱跑到浴室關起門,說道:「不……不用。」
若涵隔著門喊道:「記得把防水布拉上,別把地板用濕了。」
子强低聲應了幾句,浴室的挂鈎上還有若涵的貼身衣物,要是在跨年夜的那晚換成現在這樣的情境,自己一定會毫不猶豫拿起來的偷聞看,但現在,他想到若涵的故事,她抽烟時無奈的表情,她的眼泪,子强突然間沒那種感覺了。
淋著熱水,子强想起一個多月前在公園遇到若涵的情形和現在的處境,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不禁自己問自己:「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啊?真是世事難預料啊。」
等子强出來後,若涵已經在地上打好了地鋪讓子强睡,房間內只留了一盞小燈,那晚兩人又聊了好一陣子才休息,大部分都是若涵說子强聽,因爲相對于若涵複雜刺激的生活來說,子强的生活單純許多沒什麽可說的,若涵那晚似乎很開心,一直在說話,但子强躺下後沒多久就睡著了,今晚他實在是太累了,所以沒有聽到若涵關燈前說的那句話,她對子强說:「你是第一個跟我一起睡,却沒有想占我便宜的人,該說你傻呢,還是你真的就這麽老實呢。」
---------------------
畫面一轉,在電視臺的會議室裏大家正在熱烈討論著要選哪一部在網路上的影片當作新聞來播報,每位記者都要提供自己覺得有趣的影片,看過一輪後,再由大家投票表决看哪個影片最吸引目光,那則影片就會成爲當天的新聞大部分人找的影片都是一些寵物逗趣的表情、小孩子唱歌的萌樣或是一些無厘頭的搞笑自拍。會議室內不斷傳出爆笑的聲音,直到播放圓欣提供的影片時,現場突然安靜了起來,那是一部關于街頭實驗的影片,拍攝場景在鬧區的十字路口,兩位演員分別扮演行動不便需架拐杖走路的瘸子,但一人身穿整齊乾淨的西裝,另一人穿著破舊的衣服看起來就像是個街友,實驗是測試當他們跌倒時路人的反應會否有不同,結果發現,當西裝男跌倒的時候,周遭的人都會前去幫助無一例外,但當街友跌倒的時候,經過的人不僅不會幫忙,還會特意繞開,露出鄙視的表情,像是在閃避噁心的狗屎一樣。
這則影片播完後,沒有傳出歡笑聲,現場持續了一段時間的安靜,直到一位男記者說:「再放一次好嗎?」
這是所有影片中唯一有人要求想再看一遍的,播放完後,主持人方總說道:「就是這個了,你們覺得怎麽樣。」
衆人紛紛點頭贊美道:「這影片肯定吸睛,相對于那些寵物、小孩等自拍影片看太多了,這部影片更有新意。」
方總也說道:「小欣,影片選的不錯,常跑社會綫訓練出來的眼光就是和別人不一樣,我就是要這種能打動人心的東西。」
看到衆人都在笑,圓欣也勉强的擠出笑容,但其實她一點也笑不出來。
今天,又是圓欣和心理醫師李醫師約診的時間,因爲工作的關係,圓欣平時接觸到的就是各種刑案,做專題節目時也都是報導社會中最弱勢的人,他們當中有些還會感到憤世忌俗,但大多數是對生命完全絕望了,都說眼睛是靈魂之窗,可圓欣在他們的眼中看不到一點生氣,他們甚至連抱怨的力氣都沒有了,只是活著,日復一日毫無希望的活著。
圓欣在他們身上看到生命的無奈、無情和不公平,活著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
這種想法也逐漸的侵蝕了圓欣的內心,以她的資歷,是可以要求去跑那些較爲輕鬆的路綫的,像是收集八卦,采訪名人的娛樂綫,畢竟沒有一位記者願意長期跑社會綫。
但圓欣始終認爲自己有一種使命感,她的初衷就是要替那些被社會遺忘的人發聲,她最崇拜的人就是那些戰地記者,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全,跑到世界上最危險的國家,在槍林彈雨中報導被戰火波擊的無辜群衆,那些人是圓欣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照片代表的就是生命,那生命的重量包含了采訪者自己。
圓欣瞭解自己沒有當戰地記者的條件,但她希望自己至少要能替生活在同一個土地上的人發聲。
遺憾的是她崇高目標幷不符合大衆的口味,民衆對于遠在千里之外的事情關心程度更甚于住在隔壁受暴的女童,企業願意花大把的鈔票舉辦活動來支持地球另一端從沒看過的難民,却不願伸出援手對同個城市,生活條件同樣艱苦的弱勢者,這就是圓欣眼中看到的世界,因爲生活,她只能無奈地接受現實,但她的心却沒有妥協,身心産生了極大的矛盾,使她難以入眠,不得尋求心理醫生的治療。
--------------------
下班後,圓欣來到了李醫師的看診室,她第一次進到這裏就覺得很特別,李醫師的診所裝潢的和星巴克咖館一樣,裏面的員工不是穿著白袍,而是輕鬆的便服,李醫師的看診室也不像一般看病那種四方形的白色房間,而是間極具品味的書房,房間內有沙發、有音樂、有咖啡,更重要的是李醫師是個女人,所以她懂得女人獨有的煩惱。
李醫師坐在木制的椅子上靜靜的看著、聽著圓欣說上午那段有關街頭實驗的影片,等圓欣說完後,才說道:「你高興不起來是因爲你看到的是人性,你同事看到的是收視率,你看到的是影片傳達的訊息,而你老闆要的是只是點閱率。」
圓欣沒有說話,她不需要多做解釋,李醫師總是能看透她的內心。
李醫師接著說:「小欣,你必須接受不是所有人都能和你一樣,人們所做的事情出發點都在于自身的利益,即使出于善意的助人也是一樣。」
圓欣疑惑的問:「就連幫助別人也會先考慮到自身的利益?」
李醫師說:「大多數的人都是如此,這則簡短的影片正好反映出人性,人們主動幫助那位外在條件看起來不錯的男士,而不去幫忙那條件明顯不如自己的乞丐,你想這是爲什麽?」
4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ERZEVMILDH
49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ThQ6v4rV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