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雲遊石窟 嶢嶢高岡
已時,潺潺的流水聲,山峰高聳入雲霄,蟲鳴鳥叫回轉於幽谷,供桌已擺滿鮮花、素齋、鮮果、清香、香爐等祭品,拓跋弘在祭祀之前,先至靈巖寺院內有一座齋宮進行沐浴、齋戒和休憩,當鐘聲響起,拓跋弘起駕至祭壇,鼓樂聲響起,落成法會儀式開始,曇曜奉上大把清香給主位的拓跋弘,香煙裊裊不絕如縷,拓跋弘行跪拜、上香,司儀宣讀祝禱文,拓跋弘再行三跪九拜之禮,並觀看祭品送進燎爐焚燒後禮成。
拓跋弘、馮太后、曇曜與文武臣整齊坐下觀賞,悠揚的樂聲縹緲奏起,梵音繚繞泌人心脾,禮樂儀隊歌舞演出,共同輝映出武州石窟的豪邁氣勢與光彩輝煌。祭祀典禮結束後,曇曜國師雙手合十向拓跋弘、馮太后道:「賀喜陛下已有龍種,臣剛剛特別祈求如來諸佛保佑母子平安,相信在十方佛加持之下,李夫人必誕下麒麟皇長子,超群絕倫,必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拓跋弘欣喜道:「感恩十方諸佛與五帝佛像的加持,期盼李夫人能順利誕下麒麟皇長子,普天同慶。」一行人相互寒暄,各自觀賞山川美景、石窟佛像、莊嚴佛寺……。
李奕隨侍在馮太后身旁後一步護衛,馮太后轉身走到李奕身邊,兩人並肩同行,延著五尊佛像仰頭觀看,馮太后笑得特別燦爛道:「這尊佛像面目清秀,立於蓮花座上,顏部與腳部各有一顆痣,肯定是文成帝。」
李奕稍微低頭看著馮太后道:「石窟外壁上雕刻精美的千佛,更顯得文成帝英俊威武,氣宇軒昂,睹『痣』思人,想必太后很思念文成帝。」
馮太后嘴角上揚道:「一日夫妻百世恩,思念難免,但現在臨朝稱制,總不能一味緬懷過去,更要懂得把握當下掌握未來。」,兩人點頭相視而笑,繼續前行。
馮太后內心充滿少女的喜悅道:「這尊像極彌勒菩薩交腳盤坐,頭戴寶冠,身穿露肩袈裟,下身著長裙,有濃烈的西域風格。東西兩側各雕佛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窟小佛像大,顯得咄咄逼人之勢。」
兩人再繼續往前走至五窟的中間,李奕舉頭道:「這尊釋迦佛,左手扶胸,右手下垂,披件輕拂伽裟,上面布滿了無數的小佛,左側的菩薩子弟,或雙手撫胸,或手指蓮花,睜目高鼻,笑容可掬,表情自然,雍容華貴。」,兩人每經過一尊佛像,都雙手合十拜拜虔誠祈福。
馮太后怡然自得繼續往前行,不小心被自己的長裙絆倒,在危急之際喊「啊!」一聲,李奕立馬回頭奮不顧身,馬步一跨半蹲,左手環抱馮太后的後肩,右手抓住她的左手,兩人眼波瞬間交流,肢體的碰觸無形中拉近兩人的距離,增添一點與以往不同的火花,在眾目睽睽之下,兩人只能將曖昧的種子深深埋藏在心底,兩雙深邃的眼眸充滿彼此的憐愛,頃刻之間已渾然忘我。
宮女們紛紛道:「趕快把太后扶起來!趕快把太后扶起來!」,兩人才回神驚覺有他人在身邊,李奕幫太后的身體扶立後道:「臣罪該萬死,未盡責保護太后的安危,讓殿下受驚了。」
馮太后兩頰泛粉紅至耳際道:「不礙事!不礙事!繼續往前觀賞巨佛帝像吧!」,她內心像小鹿怦怦亂跳的厲害,極力保持鎮定道:「這尊是釋迦佛坐像,細眉長目,直鼻方口,兩耳垂肩,面頰豐潤,整個佛像氣宇軒昂,面容慈祥,氣勢雄偉,是五尊中最大的佛雕。」
李奕的心也怦怦亂跳,冰冷的手心握住腰間的長劍,試圖緩和緊張的思緒,心神已飛了,不知所云,只用雙眸默默看著她,不敢越雷池一步,兩人並肩默默前行,含情脈脈,無聲勝有聲,不知不覺走到最後一尊大佛前。
馮太后試圖打破沈默道:「這尊是露天的釋迦牟尼佛像,高大突出體態豐滿,嘴角微微上翹,雙耳垂肩,顯得深沈而寒懼,雕鑿技藝精湛,有光明普照,普渡眾生之感。兩側各有一尊站立的佛像,栩栩如生,維妙維肖。我想爬上去再貼近一點仔細觀賞」
李奕立馬爬上高處,向馮太后伸出右手掌心向上,她羞澀凝視他,李奕點頭回應她,心有靈犀一點通,她伸出左手露出白晳吹彈可破的肌膚,放在他的右掌心上,恣意讓他緊緊握住她的左手,馮太后也隨即緊緊握住他的右手,十指相扣掌心溫暖了彼此的心,忘卻了世俗的眼光。
當她回神後馬上抽回左手,容顏充滿少女的嬌柔道:「奕郎,你的手怎麼那冰冷呢?」,李奕第一次聽到馮太后用「奕郎」兩字,如此親切的暱稱呼喊自己,讓他的心防徹底崩潰,他用深情的眼神凝望她道:「為什麼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呢?為什麼女兒意,英雄癡呢?」
馮太后再次故作鎮定,向前走幾步更貼近大佛像前仔細端詳,難掩臉上的喜悅道:「這尊露天大佛兩耳垂肩,造型雄偉,氣概不凡,是從未見過的佛像。」,李奕微笑道:「妙哉!漢族民間流傳三國時期的劉備有兩耳垂肩的福像,我猜工匠就憑此意像融入石窟的佛像上,刻意在這尊佛像雕鑿,寬厚的雙肩托起下垂的雙耳,胡漢雜糅的佛像,供各民族或多國的善男信女朝拜,祈禱釋迦佛保佑人們五穀豐登。這五尊佛像氣勢磅薄,曇曜大師大膽融入鮮卑族的英雄豪邁、漢族的禮教典章、天竺的梵語佛典、西域的渾厚純樸等諸多風格交融於帝身佛像,武州石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獨樹一幟,曇曜不愧一代宗師。」
馮太后要走下平地時,李奕同時伸出右手緊握太后的左手,小心呵護深怕她又跌倒,兩人並肩同行,馮太后邊走邊道:「太武帝的廢佛令,燒毀所有的佛塔、佛像和佛經,僧人大部分遭到活埋,是佛教史首次遭到大規模破壞與鎮壓,幸得景穆帝、文成帝對復興佛教不遺餘力,為佛教經典與佛像藝術,開創前所未有的鼎盛,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呀!」
李奕望著遠方道:「德高望眾的高僧法果,曾受太武帝的禮遇,每次提及『明叡好道』的開國皇帝道武帝,便讚譽為『當今如來』,『皇帝即如來』的思想深受帝王的喜愛。文成帝曾親自為沙門剃髮,象徵皇帝高於佛教沙門的體制,同時宣示佛教需要皇權的保護,皇權需佛教來教化人心、穩定朝政,猶如一枚五株錢,正面是世尊的佛,背面是至尊的帝,佛即是帝,帝即是佛,於是皇權與佛教逐漸融合一體,這也是太武帝廢佛以後,卻導致皇權與佛教完美的結合,避免再度遭遇滅佛的浩劫。」
馮太后深情望著李奕道:「思路開闊,精闢見解,難怪文成帝如此氣重奕郎。」,李奕微笑回應道:「太后過獎了!臣恭送太后至齋房用膳,申時您與皇上還要聽聞曇曜講述佛經,整日行程滿載,不要太勞累。」馮太后盈盈笑臉像初戀女孩,輕輕點頭同意,兩人一起走到齋房用膳。
ns18.188.176.13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