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思母夢淚 拒慶誕辰
臘月三十日,細雪濛濛下不停,大地宛若覆蓋一層厚厚白毛氈,樹木綴滿銀花,枝幹掛上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金碧輝煌的皇城變成銀的美麗雪景,京師平城看似寂寥卻別有一番風味。
拓跋皇家一年一度的除夕團圓飯都在太微宮舉行,這是難得齊聚一堂的家宴,申時未到,拓跋宏的皇弟、皇妹、太妃們為迎接新年的來臨,依照漢俗藉機穿新衣、戴新帽,女子打扮精緻裝容,每個人臉上洋溢過年的喜氣,依照尊卑就坐不敢僭越怠慢。
當二聖升御坐,宮樂裊裊輕輕,如仙樂入耳,溫暖如春,家宴正式開始,太皇太后首先舉杯向眾人祝酒道:「人和事和事事和,家興國興事事興,家圓國圓事事圓。」,眾人舉起酒杯相互祝賀,太微宮呈現難得一見的熱鬧氣氛。
每個人宴桌都擺一個銅質炭火涮鍋,宮人預先把火炭點燃放入鍋具中央高高的銅管內,續陸擺上各種美味佳餚,以羊肉為主食,輔以鷄、鴨、魚、蘑茹、木耳、鷄蛋、小菜、醬料、湯品、鮮果、糕點等十二道膳品。
二皇弟拓跋禧對生母封太妃小聲道:「以前父皇在世時,團圓飯至少五十道以上膳品,現在只剩一半不到,而且一年比一年少。」
太皇太后隱約聽到拓跋禧的抱怨,道:「身為拓跋皇族要員,不能驕橫奢侈,要時時緬懷歷代先祖,創業維艱,守成不易,務必節省儉約,用財有度,『飯吃八分飽,做事十分勤』,就像拓跋勰讀書十分勤奮,始終勇奪第一。」
向來獨來獨往的六皇弟拓跋勰被突如其來的誇奬,嚇一跳起身拱手作揖道:「恭祝太皇祖母萬福金安,富貴萬歲。皇孫才智平庸,能名列前茅是皇宗學的學子承讓了。」
太皇太后對拓跋勰微笑道:「島夷南齊為求和,派遣使者送來稀有好吃的甘蔗,甘蔗是太武帝最喜愛的蔬果,特賜拓跋勰二根。」
「這是什麼東西呢?」、「怎麼沒聽過呢?」,眾人紛紛道。
「謝太皇祖母恩賜」,拓跋勰下跪。
「今日大家都穿新衣新帽,唯獨勰兒仍穿舊衣舊帽,尚衣房宮女沒有幫你準備嗎?」
「明日是元旦也是娘親難產的祭日,皇孫從不在母難日過誕辰,也不穿新衣戴新帽慶賀。」
「可是我娘親說團圓飯若穿舊衣戴舊帽,表示不重視皇室家宴,會被打屁股喔!」,皇七弟拓跋詳天真道。
「小孩有耳沒嘴,不准吃飯去面壁思過。」,拓跋詳生母高太妃是獻文帝的椒房,潑悍大聲怒道。
「我只不過照著娘親的話,說一遍給拓跋勰聽聽,為什麼娘親可以講,我就不能講呢?」
「太皇太后,臣妾教子無方,請恕罪!」,高太妃扯著拓跋詳的衣袖。
「除夕夜不要處罰拓跋詳觸霉頭。拓跋勰年僅九歲就懂得孝敬母親,穿舊衣物追念生母,實在難能可貴,特賜文房四寶,其中端硯是南方四大名硯之一。」
「朕也有一個端硯,可以教皇六弟如何使用。聽說端硯產於南方的端州,端石深藏於高山峽谷,開採極為艱難,故十分珍貴。冬季嚴寒一般硯池易結冰使用不便,端硯很特別它在底座加高,下面置熱水保持硯台溫度,又稱暖硯,端石溫潤如玉,寫字遺墨留香滿室。」
「謝太皇祖母恩賜」,拓跋勰欣喜若狂下跪道
「拓跋皇室無論男女都要努力讀書,將來成為皇上的左膀右臂一統天下。」,太皇太后大聲道。
----------
大家盡情在自己的宴桌上享用羊肉鍋,氣氛不活絡,場面冷清尷尬。席間,拓跋宏主動率領皇弟妹與眾太妃,頻頻向太皇太后行禮,敬上香濃的奶茶,溫暖的騎驢酒,大聲道:「皇宗學的學子們,一齊唱《勸戒歌》給太皇祖母聽聽。」
當太皇太后聽到自己填詞譜曲的《勸戒歌》,皇孫們一面唱一面跟著樂師的節奏打拍子,原本冷清的場面,瞬間變成熱鬧的場景,她也跟著眾人大聲唱和並打拍子,一首接著一首,直到三十首全部唱完,她笑得合不攏嘴,讓除夕夜增加濃厚的熱鬧氛圍。
太皇太后最後在宮人的護衛下先行離去,皇弟皇妹各自跟著自己的生母太妃紛紛離去。當拓跋勰拿著賞賜品正要離去時,拓跋宏走向前道:「朕三歲時娘親就去世了,每逢慶典節日看到家家戶戶慶團圓,倍加想念雙親,剛剛看到弟妹都有娘親照料陪伴,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朕不過萬壽節,六弟不過誕辰日,切膚之痛可以理解。」,兩人邊走邊聊,一起走出太微宮。
「團圓飯對臣弟而言不是『團圓』,每年都很期待與兄弟姐妹齊聚一堂,但又害怕看母子情深的場面,剛剛拓跋詳被他娘親懲罰,臣弟好期待有娘親能駡我、打我,可惜一出生就註定母子只能在夢裡相見。我們出生帝王之家,一年一次的除夕家宴,卻無法與常人同桌共飲享用美食佳餚話家常,卑賤等級拉大兄弟姐妹彼此的距離,令人遺憾。」
「將來我們若有能力的話,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制宜,不必墨守成規,徹底改變如何呢?」,拓跋勰稚嫰的臉龐微微一笑看著拓跋宏點點頭。
------------------
太華殿外高高懸掛整排紅彤彤的燈籠,倒貼紅色「春」字的春聯,鐘聲「咚咚!」響起,大臣魚貫而入殿內互道恭禧,拓跋丕緊張對張祐小聲道:「新平王啊! 『春』字貼倒了,趕快命人貼正,以免被杖罰了。」
「東陽王!謝謝您好意提醒,依據漢族民間習俗,春聯要倒貼『春』字,表示『春到了』,諧音『存到了』,寓意存很多財。」
「依照您的講法『福』、『滿』倒貼的意思,就是『福到了』、『滿到了』,為什麼京師百姓都正貼,而不倒貼呢?」
「正貼『滿』字,表示『正滿』,非常有財富,食物儲藏很多,『倒滿』就溢出來了,有存不住的意思;『倒福』寓意著不好運。」
「漢字一字多義多音,我時常弄不清楚方塊字這個玩意兒,現在又增加了『正貼』、『倒貼』兩種不同含義,我真搞糊了。」,眾人聽他們的對話都哈哈大笑。
-----------
二聖走進大廳瞧春聯一眼升御坐,太皇太后道:「看到倒貼『春』字,表示大魏漸漸接受漢文化。」
拓跋丕道:「咱們鮮卑族沒有文字,只能先借用一下漢字墊高自己的水準,否則大魏一些詔書、國史、論著如何流傳呢?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啊!。」
馮翊公丘穆陵泰道:「借用漢字是權宜之計,大魏應延續太武帝創千餘個新漢字,發展屬於鮮卑自己的文字才是長久之計。」
穿漢服的李沖拱手作揖道:「漢字發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它承載著各民族間的文明與思想,隨著大魏疆域的擴展而不斷擴大使用,太武帝創造新漢字迄今近六十年,多數人不懂其義,也不易流通,已消失殆盡,臣認為不須再造新漢字,應加強吏治革新與消弭各民族的文化衝突,乃當務之急。」,太皇太后道:「照准!」
「春節過後,皇上年十五歲,應舉行選納嬪妃,綿延皇家子嗣,乃國之大事,眾卿有何之見呢?」
拓跋宏靦腆一笑,李沖拱手作揖道:「依《禮記‧昏義》記載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
拓跋丕道:「後宮加起來共一百二十六位級別不同的女子軍團,皇上一人要應付這麼多妻妾,非得身強體健不可,後宮需要這麼多女子,每年要辦理一次『博選』佳麗,才能充其量。」,大臣們相視莞爾一笑。
李沖道:「西晉武帝司馬炎初登帝位不久便下詔書,在他還沒有挑選後宮嬪妃之前,禁止全國適齡女子結婚嫁娶,若有人把女兒雪藏起來,以目無君主處死罪,後宮粉黛近萬人,每晚為臨幸哪個妃子十分頭疼,於是異想天開一個方法,就是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飲酒作樂,因為羊喜歡鹽水的味道,羊車就會停在宮門前吃食,於是妃子們紛紛便把鹽水灑在地上,把竹枝插在門上,妃子就會受到臨幸。後人以『羊車望幸』來嘲諷司馬炎是一位縱情聲色,荒淫無度的帝王,導致短命王朝西晉國祚僅三十八年的原因之一。」
「西晉武帝羊車望幸的故事,一定會被史書記載流傳千古。皇上,殷鑒不遠要銘記於心,不可耽溺於酒色財氣,成為亡國之君。」,太皇太后道。
「感恩聖母聖后教誨,兒臣謹記於心!」
「此次後宮揀擇,不必勞師動眾辦理『博選』以節省開支,由宗室諸侯王、文武大臣舉薦女兒,或由各州郡刺史、太守揀擇姿色端麗的良家未婚女子進宮篩選,年齡十四至二十歲之間,被選中者不得拒絕出嫁,此事交由趙黑、張祐、抱嶷與禮部尚書王琚辦理。」
拓跋丕道:「臣奏請女子年齡改為六歲至二十歲之間。」
李沖拱手作揖道:「西漢大臣霍光把持朝政,將六歲的外孫女上官氏嫁給年僅八歲的漢昭帝劉弗陵,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上官氏十五歲時,漢昭帝駕崩,獨守空閨成皇太后;上官氏四十歲時,當上太皇太后,上官氏歷任五位皇帝,五十二歲病逝,一生無兒無女,看似尊貴,實則悲哀。這場政權安排下的帝后婚姻,其實是一場朝野激烈權利鬥爭。揀擇后妃年齡太小,無法誕下子嗣,事關我朝春秋大事應三思慎行。」
拓跋宏轉身看著太皇太后道:「李師傅言之有理,女子年齡太小不宜的話,改為十四歲至二十五歲之間呢?」
太皇太后搖搖頭道:「二十五歲都比皇上大十歲,年齡差距太大,且大齡女子不易誕下子嗣不宜,揀擇后妃年齡仍在十四至二十歲之間最適宜。」
拓跋宏心情瞬間跌入谷底,朝堂大臣繼續口沫橫飛的發表高意見,他心不在焉想念林文繡,也意興闌珊不再參與討論,突然聽到太皇太后道:「皇上對於揀選后妃的標準與步驟,有無其他意見呢?」
拓跋宏恭敬道:「兒臣無意見,一切聽從聖母聖后為兒臣作主!」,下朝後,拓跋宏送太皇太后回到太和殿,愁眉不展漫步走回紫宮。
ns18.191.4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