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 按季俸祿 土地均田
夜空浩瀚星辰,太和殿經常燈火通明,二聖、高閭、李沖、張祐、拓跋丕、李安世都坐在議事廳內,桌上備有點心、茶水、酪漿等宵夜,太皇太后道:「近年來,邊境戰事減少,但天災人禍卻越演越烈,水旱災情肆虐,今年有八州發生大規模的飢荒,餓殍遍野,耳聞因生活困頓被迫出賣親生兒女,或餓死在路上無人收屍的悲慘景象,民間起義與日俱增,連一向富庶的冀州、定州相繼出現大飢荒,該如何解決此燃眉之急呢?」
李沖拱手作揖道:「臣聽聞奴婢依附在塢堡宗主之下,沒有遷徒自由與人身自由,遇到飢荒或水旱災時,宗主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形象,寧可讓奴婢餓死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也不讓他們逃荒。獻文帝朝在最大的相州就餓死近三千人之多,今冀州、定州又發生大規模的飢荒,奏請郡縣官吏即刻打開國家糧倉,在重要的道路上煮粥給飢民免費食用,緊急解決飢民的基本生存問題,另外下令各地關隘不許阻攔飢民逃到其他地方去,任由飢民往來自如,以解燃眉之急。」
「皇上馬上下詔書允許飢民逃荒,宗主不許阻止。」
「兒臣遵旨!」
外貌俊美的李安世穿著漢服,溫文如雅拱手作揖道:「太武帝在位二十七年,大飢荒只有一次;文成帝在位十三年,天災有四次;而今飢荒與天災連續不斷,問題癥結與吏治惡劣、官吏貪污、土地制度混亂、租調賦稅苛重不均,息息有關。」
太皇太后道:「本宮詳閱李安世上疏的『均田制』,深感各地強宗豪族佔地剝削財產,百姓生活困頓、顛沛流離,官民衝突,為了鞏固朝廷的統治,必須進行土地改革,眾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李安世道:「道武帝建國初期推行『離散諸部,分土定居』,對遊牧民族而言,是一件重大改革的歷史事件,解散同血緣的氏族部落,將戰爭俘虜或被迫遷移的人民,定居在京師平城附近,實行計口授田制,即每一個部落佔有一定的土地定居下來後,就不得隨便遷徙,需服從朝廷的調遣,如同編戶籍一樣,戶籍內的人民不僅分得土地,還得到農具與耕牛。此強制移民政策至太武帝仍繼續進行,因鮮卑部落不善長農耕技術,是國庫租調徵收不佳原因之一。
今大魏已統一中原北方,戰爭和掠奪不能無限制地進行,百官俸祿制已下詔實行,首先要解決國庫的收入與支出問題,最直接辦法就是增加賦稅田租的收入。」
拓跋丕不悅道:「朝廷從免租調到大肆徵收租調以充實國庫,必然引發鮮卑貴族強烈不滿,以及鮮卑貴族與士族地主、豪強勢力之間為了爭奪勞動人力的尖銳矛盾。」
太皇太后問道:「皇上認為如何呢?」
拓跋宏道:「大魏立國近百年,鮮卑族已從狩獵、遊牧生活走向先進的農耕生活,戰事日益減少,人民暴動卻與日俱增,顯見時勢已悄然改變,再墨守成規舊制、舊思惟,不思改革進取,終究會被時勢所滅。李安世一針見血、切中時弊,提出針砭之道,令人佩服。」
「李安世,請詳細說明土地改革大策。」
「有耕地才有糧食,有糧食才能穩固政權,才能向人民徵收賦稅,臣借鑒周秦以來,中原地區固有的井田制,以及大魏實行已久的計口授田制,臣斗膽提出『均田制』,即均給天下之田政策。
自西晉永嘉之亂以後土曠人稀,大量無主荒地無人耕種,將荒地均分給百姓耕作,分為露田和桑田兩部分,授予十五歲以上已婚男子六十畝露田生產穀糧,死後土地歸還朝廷;桑田用來種麻、桑,死後土地可以繼承,奴婢也可以授予土地,擁有奴婢越多的強宗豪族,授予的土地就越多,藉由『均田制』讓所有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租調制』是朝廷向百姓徵收土地稅及個人財產稅制,『均田制』與『租調制』相輔相承,凡是享有授田的農戶,都要向朝廷解繳一定數量的穀糧、麻、帛、絹,如此一來可保證國家財政的收入,同時保障班祿制的財源。」
高閭道:「自永嘉之亂起,北方五胡十六國兵荒馬亂,戰火綿延百餘年,人口離散土地荒蕪,太武帝統一北方後,雖連年推行勸課農桑,但多數農民受制於強宗豪族的宗主督護制,無法充分釋放土地,推行均田制是將天下土地收歸國有,授予百姓耕種,百姓死後朝廷收回土地再重新分配,獲得耕地的百姓,則向朝廷繳納賦稅服徭役,既消化了天下荒田,又增加農耕經濟,又為朝廷增加稅收,一舉數得,臣全力支持『均給天下之田』的均田制。」
太皇太后疑惑問道:「李安世方才提到授予已婚男子六十畝露田,奴婢也可以授予土地,為何獨缺女子未授予田地呢?」
李安世道:「妻以夫為貴、為尊、為天,授予已婚男子六十畝露田,為夫婦共用共有共治。」
太皇太后思考一下道:「百年來戰爭不斷,男子金戈鐵馬戰死沙場者眾,身亡者的土地要被朝廷收回重新分配,而寡居女子負有照顧公婆及扶養子嗣之責任,且人數比男子多,未授露田予女子耕種,無異於陷她們於絕境,又考量農耕體力女子不如男子,故授予露田已婚姻男子四十畝、女子二十畝,身亡歸還朝廷,夫婦最高可授予露田一百二十畝,休耕期輪作,充分提高農桑經濟」
太皇太后道:「奴婢依附塢堡的宗主之下,為何還要授田給奴婢呢?」
李安世道:「塢堡的宗主為了減少賦稅,經常謊報奴婢人數,若奴婢可以授露田,宗主不會藏匿奴婢形成黑戶,可減少強宗豪族的抵制與反抗均田制。」
太皇太后點點頭道:「均田制對大魏土地改革政策影響巨大,皇上認為如何呢?」
拓跋宏道:「兒臣認為女子與男子一樣,也應享有授露田的資格,不分男女一同為農耕經濟努力。均田制土地收歸國有對豪族利益影響頗大,但奴婢享有授田資格,盡量不觸碰豪族的根本利益,可減少其矛盾與對立。均田制表面上是把全國土地分給百姓耕作,但實際上是獎勵農民墾荒制度,不管百姓開不開墾荒地、種不種農地,都要解繳田租戶調的『租調制』,從按戶徵收改為按人數及財產多寡徵收,經由朝廷官員的引導,對長期戰爭北方荒蕪之地,重新再開墾種植,給農民獨立自主耕作,可迅速恢復中原地區農耕事業,增加朝廷稅收可挹注『班祿制』之財源,實屬良策。」
太皇太后道:「皇上頒布詔書『均田制,授露田男子四十畝、女子二十畝,奴婢從宗主授露田。其民調,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拓跋宏道:「遵旨!」
李沖恭敬道:「北方兵災戰火不斷,中原混亂,許多百姓棄賣田宅,漂居異鄉,流離失所,戶籍亂混。
西晉末年沒有衣冠南渡的貴族豪門,仍然留在北方趁著戰亂而坐大勢力,在北方霸佔他人田宅,築高城牆、大院子的塢堡,其首領宗主組織本族子弟擁有保境安民的軍隊,窮苦百姓紛紛依附塢堡或寄身士族豪門的保護,宗主常常剝削來投靠百姓的勞力,又對朝廷暗藏黑戶短報奴婢,以致國庫減少稅收,故首先要打破宗主督護制,由朝廷建立一套嚴密的鄉閭戶籍制度 ,即『三長制』。
沒有三長制就不可能成功推行均田制,臣奏請先恢復三長制,且在『均田制』實施之前。」
ns18.191.4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