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麒麟才子 王者出世
公元四六七年八月戊申[1],深秋落葉蕭蕭而下,候鳥正要飛向南方過冬,紫宮的牆瓦掩映在鬱鬱蔥蔥的綠葉中,門外玉蘭樹落葉飄零過後尚留殘香,盡管眼前一幅深秋蕭瑟的景象,看似樸實無華的紫宮,卻別有一番秋瑟瀟瀟的風貌。天空的雲霧縹緲,一縷神光穿透輕飄帷幔灑落在臥榻上的李夫人[2],天地間充滿濛濛如煙的氤氳與祥瑞正氣,貌美的李夫人挺著大肚,躺在床上痛苦呻吟,一群宮女匆忙進進出出,穩婆[3]大喊:「快出來了,再用力一點,再用力一點。」,李夫人額頭冒著冷汗,全身濕透,愁苦呻嘶,穩婆再度大喊:「再用力一點,快出來了,再用力一點,……。」,眾人突然聽到一聲響亮的哭聲:「哇!哇!哇!」,這特別嘹亮的哭聲,像似在向天下人宣告他降世凡塵,給拓跋皇室增添無比的興奮和喜悅。
拓跋弘下朝直奔紫宮門外等候,穩婆見拓跋宏道:「恭禧皇上,賀喜皇上,喜獲皇長子,母子平安。」,十四歲的拓跋弘欣喜若狂,對著宦官抱嶷道:「皇長子誕生了,皇長子誕生了,趕快稟告太后。」,宮女們幫皇長子沐浴更衣,抱出來給拓跋弘瞧瞧,他迫不及待抱起皇長子,笑逐顏開走進寢室,雙唇露出潔白整齊的牙齒,向半清醒的李夫人道:「朕當父皇了,妳看看,皇兒膚色白晳,是鮮卑族純正血統,劍眉大眼,骨骼粗獷,聲如洪鐘,與眾不同,有帝王之相,朕甚喜愛他有異於常人的稟賦,紫宮上上下下都有賞賜。」,李夫人喜極而泣,滿臉愁容道:「感謝陛下恩寵,臣妾只盼安身立命,望子長大成人,足矣!」,拓跋弘喜道:「皇長子必是麒麟才子轉世,九五至尊飛龍在天,朕大大有賞愛妃。」
太華殿朝堂上充滿歡喜祝賀聲,喜迎皇長子降臨,拓跋弘臉上掩不住喜悅之情道:「朕的名字,由文成帝召集眾卿群議,採納司空和其奴與司徒步六孤麗兩人的提議,以『德義』命名,當時大魏正處於繁榮昌盛光明的國運,順應弘揚倡導仁義道德,故命名為『弘』,今立皇長子的名字,朕欲延續其義,命皇長子名為『宏』,漢字『弘』與『宏』,同音、同義、不同字;鮮卑語同義、不同音,眾卿認為如何呢?」
拓跋丕搖搖頭直言道:「坦言之,臣不識幾個漢文字,漢字真的難學難記,一字多音多義,多字同音同義,還有鳥蟲書、篆書、隸書、草書、楷書,有的長得像鳥兒又像蟲兒,有的長得彎彎曲曲,有的又長得正正方方,每個字長像不盡相同,卻又同字同義,臣是個老粗完全記不得,饒了臣這條老命吧!陛下要命名『弘』、『宏』、『紅色的”紅”』或『其他同音異字的”宏”』,臣等無異議,唯恐傳流千年的《魏史》,後世子孫混淆不清『拓跋弘』、『拓跋宏』的帝王父子關係,別怪臣沒提醒陛下啊!」,語畢搖搖頭,朝堂眾臣哄堂大笑。
馮太后笑得特別開心道:「本宮的皇長孫就以『拓跋宏』命名,帝制『宏』深,聖道奧遠,皇上下詔書,皇長子拓跋『宏』生,大赦天下。」,拓跋弘道:「自從太武帝廢佛令以來,大量寺院被毀,經卷被燒,僧人被殺;文成帝禮遇曇曜大師為國師,興佛不遺餘力,今皇長子生,朕欲在恒安北台,造永寧寺,七級[4]佛圖,高三百餘尺,基架寛敞,為天下第一,開啟大魏萬世無疆之祖業。」
曇曜大師雙手合十道:「陛下好浮圖之學,虔誠奉佛,禮佛度眾生,離苦得樂,乃社稷之福。北方戰亂連連,民不聊生,黎民百姓對祈福還願、恕罪避禍,殷切期盼,臣斗膽奏請,除永寧寺外,再造天宮寺,建釋迦立像,高四十三尺,用赤金[5]十萬斤,黃金六百斤,構三級石佛圖高十丈,榱棟楣楹,上下重結,大小皆石,鎮固巧密,京華壯觀。陛下與皇長子在佛陀的庇佑下,必能逢凶化吉,福報長壽,江山社稷千秋萬世。」
拓跋丕道:「造佛寺立像,竟有如此神效,猶如芸芸眾生吃這帖治百病的藥方,就能藥到病除,臣等豈能否決?」,眾臣噗哧一笑。
太華殿外侍衛大聲喊:「快報!快報」,殿中尚書步六孤定國穿戎服,下跪向拓跋弘呈上機密木盒道:「征南大將軍,軍情快報!」,眾臣屏氣凝神看拓跋弘用鑰匙打開機密木盒秘函,他突然欣喜若狂,雀躍萬分大聲道:「慕容白曜屢屢捷報,除了攻下無鹽,遏阻劉宋侵犯之外,還取得久攻不下的升城與歷城,島夷[6]節節敗退,魏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向披靡。」,眾臣一陣歡呼齊聲道:「恭禧皇上,賀喜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馮太后喜上眉梢道:「今日雙喜臨門,皇長子誕生,天降神兵,南伐百戰百勝,皇上降詔書,造永寧寺、天宮寺,感恩佛陀庇佑大魏。」,朝堂充滿前所未有的喜悅。
馮太后突然道:「皇上初為人父已成年了,朝堂有文武大臣忠心耿耿的輔佐,本宮很安心欲還政於帝,躬親撫養皇長孫拓跋宏,享受清閒的日子,不再臨朝稱制,爾後由皇上與大臣共同商議朝政。」
拓跋弘起身向馮太后道:「感恩母后輔佐兒臣十八個月,穩定朝政功不可沒。」,馮太后微笑拍拍拓跋弘的肩膀,走下台階大步邁出太華殿道:「本宮罷朝了,要在後宮含飴弄孫,現在急著去看心肝寶貝,皇長孫拓跋『宏』,此『宏』非彼『弘』喔!」,食指朝向拓跋弘皇帝,眾臣噗哧一笑,齊聲道:「恭送皇太后,千歲千歲千千歲。」
朝陽初升,放眼只見大雁停在屋簷,陽光映照紫宮的玉蘭樹,清麗的李夫人抱著皇長子拓跋宏,來到太和殿謁見馮太后,馮太后伸手抱起尚在襁褓中的拓跋宏,對李夫人道:「本宮特別喜歡小孩,皇上雖然不是親生的,卻是本宮一手撫養成人,母子情深,親自教導他,瞭解他是一位純仁至孝、聰慧機靈、才德兼備的好兒子。現在皇長孫未滿週歲,已會講卑鮮語和漢語,識得好多漢字,比他的父皇更聰明伶俐,這可不得了,一定要好好的教養他,使他成為一位出類拔萃的千古皇帝。」,李夫人輕聲道:「感恩太后費盡心思教養皇上與皇長孫。」
馮太后繼續道:「立皇儲一事攸關江山社稷,承襲皇位務必慎重其事,才能上無愧祖先,下不負子孫。」,李夫人驚慌道:「皇長孫尚在襁褓,亟需臣妾照顧,立皇儲來日方長,須從長計議,不急於做決定。」,馮太后冷淡點頭未回應,抱著拓跋宏來回踱步,不斷親吻小小臉頰,並教他認識簡單的漢字,打從心裡喜愛這個天資聰慧的孫子,直到午時才讓李夫人帶皇長子拓跋宏回紫宮休息。
李夫人回到紫宮,抱嶷帶著兩位宮女正在大門等候,見李夫人道:「奉皇上口諭,紫宮新增兩名宮女林文繡與林文絹,幫忙照料皇長子,兩人是姐妹相當機靈能幹,有事盡管吩咐她們當差。」,李夫人略帶憂愁輕柔道:「我有點兒累,先幫皇長子換褯子[7]。」
十一歲的林文繡留一條長髮辮,繫上紅帶子,修長白晳的雙手,動作敏捷,一會兒就換好褯子,拓跋宏靈活的雙眸注視林文繡,笑容可掬,左手執起波浪鼓「咚!咚!咚!咚!咚!咚!」,右手不斷抓住林文繡的長髮辮,玩得很開心,牙牙學語用漢語及鮮卑語清楚道:「林文繡!好美!」,她驚訝微笑,用閃亮動人的鳳眼,狐疑看著拓跋宏,心想:「怎麼馬上就記得我的名字呢?」,隨即輕撫拓跋宏稚嫩的臉龐道:「謝皇長子的妙讚!」
九歲的林文絹黑髮略帶黃色,雙耳旁各有一股髮辮及肩,繫上紅帶子,皮膚白晳,姐妹倆相當有默氣不用過多言語,林文絹就去洗滌褯子,李夫人驚訝道:「妳們姐妹倆動作敏捷,經常做這差事嗎?」,林文繡潔白稚氣的鵝蛋臉,嘴角微微上揚道:「我們姐妹倆入宮為奴之前,在家時常幫舍弟換褯子很熟稔,雖然年紀小,但是照顧皇長子絕不馬虎,請夫人放心。」
李夫人溫柔慈祥道:「年紀那麼小就離家入宮為奴,家人一定很不捨。」
林文繡明眸含淚道:「父母已雙亡,舍弟也過世了,只剩下我們姐妹倆相依為命,入宮為奴已快兩年了,很感謝抱嶷公公照顧我們。」
李夫人輕聲道:「以後妳們就在紫宮好好當差,先下去休息吧!」,突然遠方傳來陣陣縹緲的琴音,打破皇城原有的寧靜,不一會兒又無聲無息,回到原來的寧靜。
[1] 西曆公元467年10月13日
[2] 北魏後宮的級別依次:一皇后、二昭儀(左昭儀為上、右昭儀為下)、三夫人、六嬪。
[3] 穩婆含有穩定、順利、母子平安等含義,又稱產婆、接生婆、收生婆、產婆、老娘婆。
[4] 七級是七層樓高。
[5] 黑金是鐵,赤金是銅,黃金是金
[6] 南北朝對立時,北魏稱南朝為島夷;南朝稱北魏為索虜。
[7] 嬰兒的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