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削藩清君 集中皇權
太華殿內氣氛嚴肅,兩側前方分別站著拓跋皇室與鮮卑長老貴族,後方站著文武朝臣,拓跋宏升御坐道:「八十歲以上長老,賜坐!」
拓跋宏中氣十足道:「新太廟竣工,朕重新定祖宗廟號,原本立平文帝拓跋郁律為太祖,改立道武帝拓跋珪為太祖,分別立明元帝拓跋嗣為太宗、太武帝拓跋濤為世祖、景穆帝拓跋晃為恭宗、文成帝拓跋濬為高宗、獻文帝拓跋弘為顯祖,加上朕本尊共為七廟,七位神主遷進新太廟祭祀,每年祭祀三次。」,朝堂上一陣譁然。
拓跋丕道:「大魏在代國草原時期,奉始祖拓跋力微以降的七位部落首領為祖宗,寓意始祖力微的後代子孫對大魏貢獻卓著。而七廟祭祀向來以平文帝拓跋郁律為太祖以降的七代皇帝,祭祀已行之多年,無任何缺失,奏請依舊制以平文帝以後之七代皇帝遷進新太廟祭祀。」
丘穆陵泰道:「陛下重新定祖宗廟號,改道武帝拓跋珪為太祖,此舉愧對草原時期的列祖列宗啊!沒有先祖胼手胝足、開荒拓土,哪有今日的大魏,飲水應思源啊!」
拓跋丕激動道:「陛下,重新定廟號以道武帝子孫的為近屬宗室,相對地,非道武帝子孫排除在宗室之外,此舉把宗室分為遠近親疏,不力於拓跋皇室的團結,影響者眾,非同小可,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風度翩翩一表人才的步六孤叡是平原王步六孤麗之次子道:「自道武帝以後,陛下之前,只有六廟,皇上富於春秋,大有可為之年,不宜為自己先虛一廟祭祀,奏請依舊制七廟祭祀。」
拓跋宏面對反對聲,不為所動堅定道:「朕本尊神位遲早要入太廟祭祀,先預留神主位不祭拜。拓跋宗室自始祖拓跋力微以來,子孫滿堂開枝散葉,七廟祭祀以平文帝以降為宗室,享受拓跋皇室優厚禮遇,無窮無盡提供日常需求,國庫空耗已無力再承擔高額贍養費,不能債留子孫,為大魏長治久安,重定祖宗廟號,縮小皇族宗室範圍勢在必行,希望爾等共體時艱。」,拓跋皇室感受到拓跋宏的決心,彼此不悅互視。
拓跋宏繼續道:「大魏爵位制度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時勢所趨必須調降爵位,非宗室與異姓封為王爵,皆降為公,公降為侯,侯降伯,子與男照舊,皆除將軍之封號。」
拓跋丕怏怏不平道:「臣為拓跋郁律的後裔,雖然不是道武帝後代子孫,但是臣因平定乙渾之亂,輔佐皇上,出將入相,戰功彪炳被進爵為王,豈能將東陽王降為東陽公呢?」
拓跋宏道:「依詔令由王降為公,東陽公拓跋丕已非皇室近屬,念及東陽公過去輔佐太皇太后居功厥偉,仍享有王爵的封邑、俸祿、特權與各項禮遇。」
拓跋丕氣得一直發抖道:「臣已高齡七十多歲,請求退休辭官貽養天年。」
拓跋宏微笑道:「大魏仍需借重東陽公豐富的才能與智慧,另有重用不許退休辭官貽養天年。」,拓跋丕轉身側一邊閉目養神。
------------
這場朝議在疏屬宗室的拓跋丕、鮮卑貴族丘穆陵泰、漢化較深貴族步六孤叡等人,輪番上陣與拓跋宏激烈爭辯,最後不歡而散,憤怒不平走出太華殿。
拓跋丕道:「這個傀儡皇帝以前必恭必敬、唯唯諾諾,全是假裝出來的,很會演戲,我們都被騙了。太皇太后駕崩不到一年,親政握有實權馬上翻臉不認人,利用重定廟號來剝奪拓跋宗室、鮮卑貴族的地位、權力、封邑、食祿;調降爵位鞏固拓跋親王的地位與軍權,欲徹底消滅世襲領軍的部落遺俗;異姓不得封王,剷除太皇太后的黨羽,我和昌黎王馮熙都被降為公,拓跋宏堅決果斷,其魄力、能力、智力都非常驚人,此人真的不容小覷!」
丘穆陵泰道:「當年太皇太后因拓跋宏太聰明要黜廢他,另立拓跋禧為皇帝,咱們兩人愚蠢至極,還誓死力保他免於被黜廢,真是養虎為患,後悔莫及了。」
步六孤叡歎一口氣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千金難買早知道呀!皇上此舉意在削藩強化皇權,咱們的權力、地位、俸祿、軍權都被削弱,未來日子難過囉!」
------------------
十月初冬,天空飄著細雪覆蓋太廟,坐落在京師平城的南門道東,樹叢中露出四角黃色的飛簷各有一條金鱗金龍,靈活靈現,欲騰空飛去,雕龍畫棟的紅牆鑲嵌精美的壁畫,顯得宏偉壯觀。廟內大尊黃金打造的釋迦牟尼佛,下方供奉七廟神主、肖像、香爐、花瓶,四柱各雕琢一尊身軀魁偉的風神、雨神、雷神、電神,為四大天王護法,栩栩如生,四周有五百尊金身羅漢,神態各異,造型優美、巧奪天工,整座太廟金碧輝煌氣勢雄偉。
拓跋宏在白整與劉騰的打理下完成沐浴、齋戒等淨身儀式,當他穿上黑色龍袍冠冕道:「朕每次穿上文繡刺繡的龍袍,感受她就在朕的身邊,有安神定心之功效。」
拓跋宏先至太和廟敬告先祖遷移新太廟,看到已等候多時的拓跋丕道:「陛下,七廟之祀必須由『國之大姓』的拓跋宗室來遷神位安廟,神部尚書王諶是庶姓,不宜參與遷廟大事。臣曾以皇族宗室身份,主責世祖遷廟儀式,先朝舊制不可不聽從。」
拓跋宏嚴肅道:「朕已下詔『大定官品』改革官制,對朝野官吏進行考核,並據此作為升遷或降黜,以貫徹『職司有分』,強調『文武分職』,所有政務須由文武官員依職責行事,嚴禁皇室貴族按舊制習俗,以『國之大姓』或『國人』身份隨意僭越干預朝政大事。」
拓跋宏挑眉看著拓跋丕毫不退讓道:「歷代先祖制定禮儀,依官名各司其職已行之有年,遷奉神主皆由太尉掌職,朕也必須遵守行事,不得逾越破壞禮制,專門委由國之大姓的拓跋氏主責不符合禮制。
王諶雖為庶姓,但執笏板依照禮儀贊唱引導,舉行遷廟祭典禮儀,這是他的職責所在,自然必須參與其事。卿被允許參與安奉遷神主之儀式,是因為官職為太尉之職責,與『國之大姓』的身份毫無關係。」,拓跋丕雙眼垂下,心中更是充滿不樂。
最後,在王諶的贊唱引導下,拓跋宏親自主祭遷奉安廟儀式,文武百官、王公諸侯、地方官吏、四海諸國,各依其職責祭祀,非依身份地位。
ns13.58.121.2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