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泰山封禪 尊儒祭孔
冰雪消融大地回暖,和煦的微風輕輕拂過河畔,楊柳依依青翠欲滴,鳥語花香為天地畫上初春獨特的景色,浩浩蕩蕩的車隊由皇城出發,地上春泥留下鮮明車輪的痕跡,拓跋宏身穿漢服坐在金根車閱覽《春秋》,馮誕整理車內堆滿的竹簡與書冊,掀開車簾眺望遠方道:「陛下車駕泰山景色秀麗壯觀,快抵達孔子故居魯郡曲阜!」,拓跋宏合上竹簡道:「停車!」,後面車隊跟著停車稍作休息。
拓跋宏、馮誕、馮修、皇弟親王、親信漢族文臣都站在至高處觀望泰山四周,山峰陡峭高聳,十分壯麗,山間絢爛雲海滾滾翻騰,拓跋宏不禁道:「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為五嶽之首可以通天,天子乃上天的兒子,統治天下的權力源自上天,至高無上。聽聞中原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視為天下太平、國家興旺,如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在天下太平後,就登泰山封禪祭祀,彰顯帝王文治聖明與武功蓋世。」
李沖道:「中原的漢武帝更是八登泰山,據說功高顯德的異姓帝王,天神將賜予吉祥的『符瑞』,帝王登泰山報告天下太平之義舉,答謝受命於天恩,設壇祭祀祈求國泰民安,這是歷代帝王登泰山封禪大典的傳統。」
馮誕道:「陛下必能一統天下,以異姓帝王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拓跋宏衣袂飄飄、自信滿滿,望著遠方的蜿蜒高山道:「江南遲早都是朕的囊中物、甕中鱉,朕必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
皇弟諸親王齊聲道:「陛下聖明必能完成統一大業,名留青史。」
拓跋宏嚴肅道:「下詔廢除每年四月西郊祭天的鮮卑舊俗,仿照漢魏禮儀,每年在正月祭天於圓丘、祭地於方澤。」
李沖拱手作揖道:「西郊祭天起源於拓跋力微草原時期,當時邀請諸部落酋長都來祭祀,只有白部落的酋長觀望未到,其他酋長便發兵征討殺戮之,當時白部族人死傷慘烈,遠近肅然莫不震驚害怕。道武帝曾下詔廢除西郊祭天,因遭各部落強烈反對,不得已放棄圓丘祭天、方澤祭地的漢禮,恢復西郊祭天至今,是鮮卑族十大部落酋長聯盟大典,代表大魏皇帝由十大部落共同擁戴推舉的鮮卑首領,不是上天授權給天子的統治權。」
拓跋宏堅定果決的聲音道:「西郊祭天是強化皇權與漢化的絆腳石,朕無論如何都要廢除它。」,與馮誕一起坐回金根車前行魯郡。
滾滾車輪越過泰山,終於來到春風十里的魯郡,城東有阜,彎彎曲曲長約七、八裡,不僅是蜿蜒曲折的天然屏障,更是古色古香的繁華都城,也不僅僅是萬聖師表的故鄉,更是華夏民族對於千年歷史古都的無盡思念。
孔府是典型中原貴族門戶的內宅,前面是王朝官衙,九進庭院,採三路佈局,官衙與內宅合一的經典建築。
拓跋宏終於來到自小心心念念、仰慕已久的孔子故居,當皇弟親王、漢族文臣紛紛下馬車,孔子第二十八世孫孔珍帶領家族與弟子跪拜親迎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孔珍拱手作揖道:「陛下是歷代皇帝第一位親臨魯郡祭祀孔子,天子貴腳踏入孔門賤地,孔府必蓬蓽生輝。」
拓跋宏親切道:「平身!」,端詳孔府門前對聯道:「這門聯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有兩個錯字,第一、富貴的『富』字,最上面少寫一個點呢?第二、文章的『章』字,最下方的十字,這一豎通到了日字頂上。」
孔珍指著這兩個錯字道:「『富』字少寫一個點,寓意『富貴無頭』;『章』字一豎通過日,寓意『文章通天』,代表孔氏家族生活寧可富貴錢財少一點,也要文章道德多一些,此為孔府傳承後世子孫的家訓。」
拓跋宏點頭跨過門檻邊走邊道:「此家風至今依然綿延不絕!」
孔珍道:「方才陛下跨過這道門檻,孔府將立下家規,任何人都不准走這門,即使孔府的主人也不能走。只有皇帝在擊鼓三百六十下,撞鐘一百零八響,鐘鼓齊鳴響畢,才能走過這道門,以示皇帝對孔子的尊敬。」
拓跋宏露出滿意的笑容道:「這道門只能在皇帝駕臨、迎接聖旨才能打開,就命名為『儀門』」
孔珍陪著拓跋宏一行人走進孔廟,有九進院落,廳堂樓閣四百多間,仿漢式皇家建築修建,廟前有一棵高大的樹,孔珍道:「這棵古柏樹是西漢時期種下,至今已有六百年之久,整個孔廟大約有一千三百多棵古柏樹,這樹聞起來有清香味,可入藥安神,象微孔子的思想『萬古長春』」,古樹掩蔭下的『杏壇』是孔子為學生講學的地方,現種植許多杏樹,寓意『杏壇芬芳』。」
眾人走到一座土黃色牆,孔珍道:「牆上立碑『萬仞宮牆』是子貢稱贊孔夫子的學問高深。」,眾人又走進大廳高掛「金聲玉振」題辭,孔珍道:「『金聲玉振』是孟子稱讚孔子聖德兼備,宛如奏雅樂,以鐘發聲,以磬收樂,集眾音之大成。」
拓跋宏與眾人坐在孔廟大殿前的廣場,觀賞盛大廟堂樂舞的祭孔大典,一群穿黃色漢服戴黑帽的學子跳著八佾舞,左手持籥吹奏,右手拿三支雉鷄的尾毛,隨著舞蹈而擺動,動作協調流暢,向至聖先師孔子行獻禮時,舞樂並起是祭孔大典的高潮。
孔珍坐在拓跋宏的身邊道:「祭孔大典集『樂、歌、舞、禮』於一體,廟堂樂舞歷經六百年從未間斷過,儀式要求隆重『必豐、必潔、必誠、必敬』。」
拓跋宏道:「華夏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乃在融合以儒家為主的諸子百家智慧,相容並蓄多民族及後世所有文化內涵。廟堂樂舞結束,朕想至孔子的墓地親自祭拜。」
一群人在孔珍的帶領下,來到沒有華麗建築的孔林,只有肅穆莊嚴的墓碑,孔珍道:「孔林原本只有『孔子墓』,後來越來越多孔氏家族葬於此,墓園越來越大。當年孔子去世時,弟子非常傷心,秉持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理念,比照喪父之禮,為孔子守墓三年,子貢為孔子守喪六年,並親手種下這棵『楷樹』。」
拓跋宏雙手合十道:「儒家認為孝不僅要尊重生養,更要敬畏死葬,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可見子貢與孔子的師生情誼比父母高。」,在孔子墓前上香主祭,行三跪九拜大禮。
「朕追封孔丘,字仲尼,諡『文聖尼父』;封孔珍為崇聖侯,食邑一百戶,掌管祭祀孔子的事務,修繕孔子墳塋、建園柏,重建碑銘;封孔子後代四人、顏淵後代兩人任文官職,各司其職宣揚儒家思想。」,孔氏家族一同下跪,孔珍拱手道:「臣謝陛下隆恩」。拓跋宏一行人祭孔後,浩浩車隊班師回皇城。
ns3.15.149.154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