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帝王明堂 革卦爭辯
藍天白雲晴空萬里,京師平城南方聳立一座上圓下方壯麗宏偉的新建物,百姓扶老攜幼群聚在四周,人潮洶湧把建物團團圍繞了好多圈,擠得水洩不通,圍觀的百姓興致高昂,突然一起大聲吟唱:「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人群中有位綁兩條長辮子的女子指著建物問道:「爺爺,牌樓寫著『明堂』兩個大字,就是這首《木蘭詩》歌詞裡提到,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見天子於『明堂』,就是眼前這座富麗堂煌的明堂嗎?」
滿頭白髮聲音沙啞的爺爺道:「《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是著名的樂府雙璧,膾炙人口流傳於民間,木蘭是虛構的奇女子,但明堂卻屹立不搖真實呈現在咱們眼前,歌詞的『明堂』就是眼前的這座明堂。」
「爺爺,明堂是用途是什麼呢?」
「明堂是王者之堂也,古代中原的帝王舉行朝會、祭祀祖宗、朝覲諸候、敬老養老的場所,歷來備受皇家重視,昭示王道興邦大事,是非常重要的漢式禮制建築。」
「聽說皇帝與咱們都是鮮卑人,不是漢人,為何要在平城仿效中原王朝蓋一座明堂呢?」
「噓!爺爺自小在胡漢雜糅的平城長大,從祖輩傳承五胡文化,也接受漢文化,諸如文字、語言、服飾、建築、美食等等,代代傳承都以先進華夏文化為榮,從不認為自己是異族百姓。
咱們大魏逐鹿中原已近百年,異族皇帝必須以正統皇帝自居,來宏揚華夏文物、建明堂、祭太廟、尊師拜孔,攏絡多數漢族人心,緩和胡漢民族的對立與衝突。」
「爺爺我懂了,建明堂既可以攏絡人心、宣揚國威,又可以鞏固皇權,這叫一食三鳥。」
「孫女天資聰穎舉一反三,可惜遲早要嫁人,女子要以夫為貴,不能像木蘭代父出征,嚇跑一群男子嫁不掉。」,捋一捋長鬚。
「爺爺怎麼也學漢族重男輕女,咱們鮮卑族是女主至上,與漢族大不同。」
「是啊!咱們家奶奶一聲令下,全家都不敢說『不』,女權至尊無尚!」
鑼鼓齊鳴,空前熱鬧,前導侍衛高舉「迴避」大聲喊:「皇上駕到,閒雜人迴避!」,圍觀百姓馬上分列街道兩側,並下跪低頭不敢瞻仰聖顏,拓跋宏的金根車朝著明堂駛進,後方緊跟大臣的車隊,當他下車仰望高聳的明堂,自言自語道:「大魏國亟待『明堂』來宣示拓跋鮮卑是中原正統政權,朕是最高皇權的統治者,意義非凡。」
李沖陪拓跋宏一面導覽一面道:「臣奉命籌劃設計明堂,前後修建歷經六年之久,明堂四周十二戶九室沒有角落,渾水環繞四周管道的辟雍,像一枚晶瑩的玉環鑲嵌在綠樹中,上方是觀測天象星宿的靈台,明堂、辟雍、靈台三位一體融合胡漢文化,恢宏壯麗的明堂為正統華夏禮制增添不同的風采。」
拓跋宏道:「自文明太后臨朝稱制大興土木建設,諸如太和殿、永固陵、武州石窟、思遠靈圖、靈泉池、報德寺、思燕浮圖、燕宣王廟等建築耗費數億巨資,朕親政當撙節開支,先罷停其他興建工程,集中營建明堂、辟雍、靈台整合為一體的建築,如此巨大工程量,繁雜工序,沒想到僅僅七個月就竣工,使得三位一體的明堂充滿胡漢融合特色,可謂開創華夏先河。」
「把靈台蓋於明堂之上,上圓下方效法天圓地方之說,寓意陛下天人合一,皇天后土授予陛下至高無尚的皇權。」,拓跋勰道。
「明堂寓意天地萬物、縱橫古今、真理圓融、公平正義,流傳千秋萬世。興建明堂最早起源於獻文帝創意奇特的構思,它更是朕胸懷天下的宏願,飲水思源將顯祖獻文帝牌位移入明堂,宗廟以『上帝』名號祭祀。」
拓跋勰在拓跋宏身邊低聲道:「陛下別忘了國戚舊人!為了朝政穩定,必須平衡文明太后的舊勢力。」
拓跋宏幡然覺醒馬上道:「同時祭祀文明太后,其牌位設於明堂北邊玄室。」
拓跋宏走到明堂左側行齋戒禮,坐在正中臺階上的龍椅,拓跋丕向丘穆陵泰低聲道:「你睢瞧!咱們的鮮卑皇帝,今日身著漢式袞冕,坐在明堂大殿,行繁文縟節的漢禮,內心尊崇儒教古禮,仰望聖顏,深感惶恐,咱們的鮮卑皇帝衍然變成漢家天子。」
丘穆陵泰嘆氣道:「文明太后在世時,唯唯諾諾,唯命是聽。皇上親政翅膀硬了就背宗忘祖。咱們年紀一大把就靜觀其變,看這個毛頭小子能搞出什麼驚世駭俗的『名堂』來。」
拓跋宏道:「今南齊皇室爭權奪利,正是南北統一的好時機,朕要御駕親征攻打南方的齊國!」,群臣驚訝不已議論紛紛。
拓跋丕猶如五雷轟頂道:「南齊皇室內亂是蕭賾的家務事,皇室一旦面臨敵國軍隊入侵時,必然會停止內亂共同抵禦外力,奏請陛下暫緩南伐,等南齊皇室內耗待盡,再一舉殲滅畢其功於一役。」
丘穆陵泰道:「南齊皇室內亂,但軍隊爭戰實力不弱,太武帝曾南伐失利,不容小覻;南齊有長江天塹形勢險要,自古以來是難以逾越的天然塹溝,軍隊尤善於水師,大魏軍隊擅長騎射,現在正值六月浩浩長江萬里奔騰,不利於發兵攻打南齊,奏請等待冬季長江結冰,魏軍金戈鐵馬長驅直入建康城滅南齊。」
拓跋宏嚴肅道:「大魏軍隊向來驍勇擅戰,何需等待冬季齊國皇室內耗殆盡才南伐呢?簡直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既然有人反對,就請太常卿王諶占卜易卦,預測南伐之事。」
太常卿王諶早已備妥龜甲,唸唸有詞,點然火苗焚燒龜甲產生裂痕,拿起龜甲一看喜悅道:「依據燒出的裂紋,得到『革』的卦象,是大吉兆,南伐肯定大獲全勝。」
拓跋宏欣喜借勢道:「此卦是湯武革命,商湯變革伐桀滅夏與周武王伐紂,都是順乎天理應乎人心之卦,既然是吉兆,朕御駕親征南伐。」,群臣聽聞此話,不敢直言忤逆。
拓跋澄拱手作揖道:「此『革』卦不能如此解釋,太常卿解釋有問題,一旦誤解大魏出師必不利。就臣所知《易經》講的『革』就是更改的意思,順乎天理應乎人心,是革君臣之命,商湯與周武王得了這個卦象是吉兆。但陛下身為皇帝已擁有繁榮穩定的天下,今日的卦象是討伐叛賊,不能解釋為革命,此卦象不是君臣之卦,更不能認定是吉兆。」
拓跋宏斥責道:「這個卦象明明寫的是『大人虎變』了,豈能說不是吉兆呢?」
拓跋澄不甘勢弱繼續道:「陛下登帝已久了,豈能到今日才虎變呢?」
拓跋宏勃然大怒,奮力拍桌以勢壓人,義正辭嚴道:「天下是我的天下,任城王想阻止南伐,使軍心渙散嗎?破壞軍紀嗎?掃蕩軍隊的鬥志嗎?」
拓跋澄無所畏懼直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社稷當然是陛下的社稷,可是臣乃是社稷的大臣,身為侍中又是陛下的顧問,怎可明知危險而不直言呢?故臣斗膽諫言以盡愚忠,秉持中立講出真心話,不能昧著良心不講實話。」
拓跋宏惡狠狠瞪著拓跋澄,氣場全開震懾百官,鏗鏘有力道:「朕堅持要南征伐齊」,群臣嚇得不敢再諫言,雙方沈默不語僵持一會兒。
最後,拓跋宏忍下一口氣,緩和道:「君臣各自表白志向,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又何必傷和氣呢?都退下吧!起駕回宮。」,他板著黑臉走出明堂,群臣跟隨在後紛紛離去,明堂隆重的儀禮草草結束。
ns18.191.4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