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賦詩明志 日曜江左
號角齊鳴,拓跋宏高舉長鞭策馬前進,大軍浩浩蕩蕩經過比干之墓,拓跋宏道:「朕要再次祭拜中原的第一位諫臣比干,紂王暴虐比干進諫,惹怒紂王剖其心。」
馮誕氣虛道:「陛下上次南巡時,親自為比干寫《吊殷比干文》弔文,立廟、立碑於比干墓旁。」,拓跋宏在比干廟行祭祀,再看碑文頗為滿意。
拓跋勰道:「陛下為華夏至聖先師立孔廟,為亙古忠臣的諫聖比干立廟,此舉揚名四海,天下人必歸附大魏,陛下順理成章是華夏皇帝。」,拓跋宏笑得相當燦爛。
大軍行至懸瓠,拓跋澄水土不服,突然染病無法領軍,拓跋宏在汝濆餞別道:「任城王先回平城養病,並安撫鮮卑舊貴,君臣各賦詩一首相贈。」
「感恩陛下體恤臣,漢化遭到拓跋宗室強力反對,臣一定盡全力安撫。臣文采不及陛下,賦詩一首相贈,望陛下莫見笑。」
「任城王文武全才,連南方都享有盛名。」
拓跋澄臉色蒼白賦詩後,道:「這首詩願陛下旗開得勝,南伐一役定江山。」,君臣相互道別。
拓跋宏到方丈竹堂,為鼓舞士氣賜宴款待侍從與將士,他豪邁大聲道:「咱們一起來唱《真人代歌》,預祝南伐旗開得勝。」,眾人一邊拍手一邊大聲歡唱。
「這首軍歌意旨拓跋鮮卑祖宗開創基業,歷經跌宕起伏的興衰史,君臣子孫都不能忘本,要傳承發揚光大。」
在酒酣之際,拓跋宏突然賦詩歌曰:「白日光天兮無不曜,江左一隅獨未照。」
拓跋勰道:「『江左一隅獨未照』,表明陛下此次南征的決心,必收復長江以南,東晉故土。」
「彭城王說得好,大家接續來賦詩明志。」,拓跋宏拍掌道。
「願從聖明兮登衡會,萬國馳誠混內外。」,拓跋勰喝喝酒歌曰。
「雲雷大振兮天門闢,率土來賓一正歷。」,太子中庶子鄭懿歌曰。
「舜舞干戚兮天下歸,文德遠被莫不思。」,中書侍郎邢巒歌曰。
「皇風一鼓兮九地匝,戴日依天清六合。」,秘書丞鄭道昭歌曰。
「遵彼汝墳兮昔化貞,未若今日道風明。」,拓跋宏又歌曰。
「文王政教兮暉江沼,寧如大化光四表。」,中書侍郎宋弁歌曰。
「統一天下比遷都洛陽還要龐雜困難,但有諸位賢才輔佐朕漢化革新,統一華夏,必能名留青史,邢巒把今日的賦詩彙整,命使官記載於史書。」
當大軍渡過淮河東行至壽陽城外,拓跋宏在營帳讀《孫子兵法》,拓跋勰奏道:「時值春雨綿綿,道路泥濘不堪,必須修理道路與橋樑,有些士兵水土不服,不習慣南方陰雨連綿染上疾病。」
拓跋宏合上書簡道:「朕馬上巡視軍營,親自慰問染病傷犯者。道路與橋樑只需小修,讓車輿通行即可,不須大修以免傷軍力。大軍所經之路,免除百姓一年的租稅,不准賤踏農田、砍伐樹木,若有損毀以絹帛補償損失。大軍不得侵擾淮北百姓,違者死刑。命人將朕的旌旗傘蓋撤去,朕要與士兵們同生死、共患難。」
拓跋宏在拓跋勰、馮誕陪同下,冒雨登上八公山,眺望秀麗山川,興致一來賦詩藉以表達一統天下的心志,三人一起上山巡視軍営。
士兵驚訝見到拓跋宏親臨,紛紛道:「我從軍多年,未看天子不怕傷寒染病、穢氣,撤去旌旗麾蓋,親自巡視軍營膚慰傷兵,真令人感動!」、「咱們為親民的天子效命,即使犧牲性命,也再所不惜呀!」、「戰士們!要拋頭顱灑熱血,勇往直前,奮勇殺敵,以報浩大皇恩。」
回到營帳,拓跋宏看臉色蒼白無力的馮誕一眼道:「你氣色很不好,先回平城休養再與朕會合,都督中外軍事暫由拓跋勰代理。」
馮誕氣虛道:「大丈夫受一點兒風寒不礙事,南伐攻齊乃國之大事,臣要隨大軍前行。」
此時,白整緊急走進營帳道:「襄陽城送來五百里加急。」
拓跋宏看完將秘函揉成團氣憤道:「進攻襄陽城的薛真度確認曹虎詐降!因失去內應的先鋒軍,出師不利被齊軍打敗,無功而還。」
「陛下是否撤軍呢?」,拓跋勰道。
「不!曹虎一直沒有回音,朕心中早有數,不管曹虎獻城投降,真假與否,都不影響朕統一天下的決心。整軍出發渡淮河,攻打赭陽、壽陽、鍾離等地。」
拓跋宏率領精兵來到南齊徐州壽陽城門下道:「命城中派遣官員出來答話。」
不久,一位身著漢服男子走出城門,來到拓跋宏面前謙和有禮,拱手作揖道:「齊國參軍崔慶遠親迎魏國皇帝,齊、魏兩國和平相處多年,今日為何事興師來犯齊國呢?」
「你問朕何故興師,朕正想問你,你們主子為何連續黜廢兩位皇帝,自立為帝呢?」
「黜廢昏君,另立明君,古今常見之事,並非我齊國最近發生之事,不知魏國天子有何不解之處呢?廢立之事是齊國的內政,魏國有何權力干涉齊國朝政呢?」
「朕關切齊武帝後代子孫,是否周全安好呢?」
「周公當年誅殺弟弟管叔與哥哥蔡叔。今日齊武帝的子孫都是無道不賢之輩,不得不誅殺。」
「你們主子不應忘記忠義兩字,應立齊武帝近親者為新帝,就像周公輔佐周成王,不應篡位自立為帝,貪圖天下,名不正言不順。」,拓跋宏義憤填膺道。
「周成王的品德高風亮節,所以周公立他為君並輔佐他。可是,齊武帝近親沒有人可比得上周成王,所以不能立嗣。況且,漢朝霍光黜廢漢武帝的近親而另立漢宣帝劉詢,只因為他是賢德之才呀!」
「但霍光沒有自立為帝啊!」
「因為霍光是異姓,不是皇族不能自立為帝。當今我齊國皇帝蕭鸞是齊國宗室,與漢宣帝同例,怎麼能拿他和霍光相比呢?當年周武王伐紂滅商,卻不立商王後裔微子為君而去輔佐他,這難道也是貪圖天下嗎?」
拓跋宏一時詞窮未再多言,崔慶遠見機再進言道:「『見可而進,知難而退。』,看到適宜的時機就前進,碰到危難的情況就後退,才是正義之師啊!」
「你所謂適宜的時機,意旨希望與朕和親嗎?」,拓跋宏哈哈大笑道。
「兩國能化干戈為玉帛,南北和親正是天下人所期盼,否則無端興起戰事,燒殺擄奪,致使百姓流離顛沛,此道理是天下人共願,能否和親由陛下決定。」
「朕興師來問罪,卿倒把朕問倒了,朕很賞識卿的辯才無礙,賜宴、賜服。」,拓跋宏命人將崔慶遠送回城內。
「想不到壽陽城有崔慶遠這般良才,如果城內同仇敵愾恐怕一時難以摧毀,反而傷害拓跋皇室的顏面。」,拓跋宏對拓跋勰道。
「臣弟觀察壽陽城防守非常嚴密,奏請放棄攻打壽陽城,沿著淮河東下,轉戰鍾離與拓跋衍會合。」
「好!大軍轉戰鍾離。」
ns3.138.178.107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