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齊整人倫 分定族姓
幾日後,元宏在光極堂召集諸皇弟與近臣朝議,道:「鮮卑勛貴對於改姓氏,表達強烈不滿,紛紛上書請求恢復胡姓。」
元禧道:「陛下一系列漢化革新,恐有北方舊人需要時間慢慢接受巨變,欲速則不達,臣弟奏請放緩漢化的進程。」
「朕遷都洛陽是全面漢化的起點,豈能放慢腳步呢?相反的,咱們更要加把勁,不能讓它功虧一簣。下詔『齊整人倫,分明姓族』,即重新分定族姓,皇室『元』姓為最高門第,『穆、陸、賀、劉、樓、于、嵇、尉』等勛臣八姓,與漢族『範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等四姓,列為第一等族姓。
在此之下再劃分為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和縣姓,依三代祖先的爵位與職位分為甲、乙、丙、丁四個門第,形成一套漢人與鮮卑人對等門閥,門當戶對的兩個姓氏可以通婚,從此不再有胡漢之分,只有各家門第高低之別。
結合之前禁胡服、胡語、入籍洛陽、葬洛陽等政策,進一步消解胡漢之間的隔閡,同時也將鮮卑貴族與漢人高門閥的利益訴求,更加緊密的綁定在一起,擴大了大魏的統治基礎。」
出身寒門的李彪直言不諱道:「分明族姓看天衣無縫,顧及拓跋皇族與漢人大家族的面子,但是門望的高低依其祖父生前遺留的功業,非依子弟的才能學識而定,再加上九品中正制更加深『下品無高門,上品無寒門』,高門子弟無才無德也能為官,而寒門子弟有才有德卻無法為官,這樣舉才對皇家有何好處呢?」
元宏嘆氣道:「李先生一針見血、切中時弊,因為鮮卑勛貴一直認為讀書無用,非常抗拒儒學與漢化,若憑真才實學為官的話,恐多數人要慘遭淘汱。朕是鮮卑人不免要顧及族人的利益與自卑心,必須讓鮮卑勛貴列位在高門第,與漢族的高門對等平起平坐,故選高官只看門第不看才學,但仍保留察舉由州郡隨時考察及選才,推薦予朝廷經試用或考核後再任命為官,如同李先生初任官職由尚書僕射李沖推薦。」
李彪道:「陛下對分明族姓可謂用心良苦,但鮮卑貴冑似乎不領情,反對者眾啊!」,元宏搖頭苦笑。
元宏對諸皇弟道:「朕不惜耗費精力遷都洛陽,為了讓鮮卑臣民能多和漢族往來,學習漢族的風俗習慣,從而使胡漢文化更加密切,減少民族衝突,降低族人反漢化的聲音,通婚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法,為了能與漢人全面融合,朕以身作則,以漢人婚禮各納洛陽四大家族的閨女為嬪妃,下詔命盧氏、崔氏、鄭氏、王氏各送一名閨女進宮。」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陛下長年在外征戰,不必急於一次迎娶洛陽四大家族之女,奏請採逐年逐次迎娶。」,皇四弟元羽道。
「不行!一次迎娶四大家族之女,才能讓他們相互制衡,元皇室凌駕四大家族之上,握有實際的掌控權。若想削弱四大家族的勢力,只要製造他們的糾紛,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一步步分化削弱勢力於無形。」
「陛下不愧是權術謀略高手,技高一籌壓倒群雄。」,元勰拱手作揖道。
元宏哈哈大笑,忽然變臉道:「自古以來,對婚姻非常重視,擇佳偶才能傳承百代,結合他族之親,對上慎終追遠祭祀宗廟,對下傳宗接代綿延子嗣,故婚姻一定要誠敬慎重莊嚴。咸陽王元禧出身帝王之家,既是親王又是朕的近臣,應娶功勛八族或清白顯貴的門第,竟然娶任城王元澄的奴隸戶之女,朕對此婚事深感遺憾。」,元禧默默聽元宏的責備不敢回嘴。
「諸皇弟正值盛壯英年,之前所娶的正妻,都改納為妾室。朕為諸皇弟賜婚,禁止同族內通婚,鼓勵鮮卑王公貴族與漢族四大家族通婚,元禧娶已故潁川太守隴西李輔之女為妻;趙郡王元幹娶已故中散代郡穆明樂之女為妻;廣陵王元羽娶驃騎諮議參軍滎陽鄭平城之女為妻;潁川王元雍娶已故中書博士範陽盧神寶之女為妻;彭城王元勰娶隴西李沖之女為妻;北海王元詳娶吏部郎中滎陽鄭懿之女為妻。另外,皇太子元恂娶彭城劉長文、滎陽鄭懿之幼女為左、右孺子,為太子的妾室。」
諸位皇弟親王道:「謝陛下隆恩!」
李沖拱手作揖道:「謝陛下賜婚,並將隴西李氏列為第一等族姓與帝姓元氏通婚,臣祖上莫大光榮。」,李沖拱手作揖。
「李愛卿有多位女兒,朕再納一位令嬡為夫人。」
「陛下剛剛已賜婚,彭城王娶臣的四女李媛華。可惜,其他女兒已嫁人婦或有婚約。」
「既然李大人沒有待嫁女兒,臣弟願承讓李媛華予陛下。」,元勰拱手作揖道。
「不必了!朕後宮嬪妃眾多,再納漢族四大家族之女,這下更熱鬧囉!鮮卑族的帝姓與漢族四大家族,透過婚姻關係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合作結盟,朕及諸皇弟非娶四大家族不可。哈!哈!哈!」
「通婚使得遷都洛陽的鮮卑人不得不融入漢族的風俗文化,生時入籍洛陽,死時葬於洛陽,此舉可讓鮮卑人徹底漢化,也使得漢族百姓更加支持大魏的統治。但朝堂有一隱憂待解決……」,李沖道。
「愛卿但說無妨。」
「分明姓族制度,一些功勛大臣的家族因姓氏未能分進第一等四海大姓,甚至第二等郡姓,這些人的身份驟然從高門墜落寒門,從此地位低落,仕途渺茫,又武職不能轉任文職,加深鮮卑族讀書無用論,此問題亟待解決。」
「朕援引兩晉時期的門閥與九品中正制度,深知其缺失之所在,這只是過渡策略,當務之急讓拓跋鮮卑徹底融入華夏文明,讓這股漢化潮流,猶如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完成北方多民族的大融合,當百官百姓百業無法從外觀分辨胡漢的差異,沒有胡漢衝突時,朕當然與時俱進,研議朝政逐步導入正軌。」
ns3.144.97.6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