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喋血宮闈 枉道速禍
皎潔明月猶如銀盤孤獨高掛在一望無際綴滿鑽石般的星空裡,皇城街道巷弄泛起一絲幽冷,帶點涼意的夜晚變得寂靜冷清,人們正在夢鄕裡沈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只有一名更夫提著燈籠來到顯陽殿外,敲鑼巡夜報四更時,腳下突然踢到一個大物,重心不穩差點跌倒,拿著燈籠彎身仔細瞧,對方死不瞑目睜大眼睛。
他驚慌失措大喊:「這兒有死人啊!趕快來人啊!」,慘叫聲劃破寂靜的夜空,馬上引來殿中尚書于烈、隊長于敦及皇家禁軍,于烈上前一看驚訝道:「死者是貴人高照容,皇二子的生母,趕快通知皇上與皇后這不幸的消息,請仵作來驗屍查明死因。」
驚心動魄的消息一傳出,整個皇城沸騰起來,眾人議論紛紛,猶如炸鍋的螞蟻,馮日華最先到案發現場淚流不止,元宏接獲通知也馬上趕到現場,蹲下來輕輕掀開遮蓋在高照容臉上的白布,元宏伸出手幫她合上死不瞑目的雙眼道:「照容瞑目,朕一定會嚴懲兇手還妳一個公道。」
他一臉鐵青對著馮日華怒道:「皇后為六宮之首,竟然發生慘絕人寰的事,還死於顯陽殿外,妳責無旁貸!高貴人死因務必查清楚並嚴懲兇手,此案交由廷尉元羽審理,朕要親問罪犯,審理斷獄期間,皇后配合調查勿干預此案,喪禮由左昭儀代皇后處理。」
「臣妾遵旨!」
元恪、元懷、元瑛急忙趕來跪在高照容身邊放聲哭泣,元恪淚流滿面道:「父皇,是誰害死我娘親呢?是誰害死我娘親呢?」
元宏道:「父皇一定嚴懲兇手。」,摟住三位皇子女氣憤環視四周,又道:「高貴人的死對誰最有利,此人嫌疑最大。」,馮日華低頭沈默不語。
元宏在清徽堂召見群臣朝議,元禧拱手作揖道:「高貴人溫柔賢良,貌美如花,為陛下誕下兩位皇子、一位皇女,為天下婦女之表率,奏請追封昭儀。」
元宏腦海泛起往事道:「高貴人為高句麗的東裔,出身門第低,當初文明太后到龍城鎮見十三歲長像奇特的高照容,便召她入後宮冊封為中式,主要對抗當時受朕得寵的貞皇后,兩人同年同月為朕各誕生一位皇子,元恂早生元恪幾日,文繡因舊制『子貴母死』而殉死,高照容因誕下元恪升為貴人,論門第、才學、德行遠不及貞皇后,不足以加贈追封為昭儀,諡號『文昭貴人』,以貴人禮制籌辦喪禮,安葬在洛陽城西,在朕陵寢的東南方。」
元禧又道:「高貴人之兄弟高肇、高琨、高偃、高壽、高顯為皇二子的舅父,一直接受高貴人的扶濟,高貴人枉死恐生活陷入困頓,奏請為他們謀任官職撫恤。」
元宏嫌惡道:「任人唯親或裙帶關係為官者,非國家之棟樑,為官者首重才德,文明太后掌理朝政,外戚受寵干政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今爾後,外戚非奇才者不得任用,高氏兄弟門第低且無特殊才能無法敘用。高閭曾上奏:『朕對待文明太后馮氏外戚家族過於厚寵,對待生母思皇太后李氏外戚家族過於輕薄』,此事朝野大臣私下也議論紛紛朕厚此薄彼。
其實,朕不願再看到獻文帝朝皇權與后權相爭,最後父皇壯烈犧牲,自從朕親政深刻體悟鞏固皇權乃當務之急,不斷削弱藩王與外戚的勢力,雖然一時無法全面剷除,但事有輕重緩急,不可本末倒置,不分主次,終有一日會掃除所有阻力。」
風和日麗,高照容的喪禮依照貴人等級,在洛陽舉行簡單隆重的漢制喪禮,馮月華人前人後充分發揮慈母心,引領元恪、元懷、元瑛三兄妹一起走進靈堂向高照容祭拜,她拿三柱清香高舉在額頭前,嘴巴低聲唸唸有詞,突如其來的一陣狂風,供桌上兩個插滿鮮花的陶器橫掃摔破在地上。
馮月華驚悚道:「高姐姐一路好走,佛祖接引亡魂往生西方極樂國,請您安心跟隨阿彌陀佛和南無觀世音菩薩,我會代妳照顧元恪、元懷、元瑛三兄妹,請您離苦得樂含笑九泉!」
魑魅魍魎的狂風不停的吹動著白幡,馮月華嚇得不斷低聲唸:「高姐姐,妹妹我會為您吃齋唸佛百日,請您放下一切萬緣與怨恨,懇求阿彌陀佛來接引您去至西方極樂國!」
元恪流淚跪在高照容的牌位泣訴:「娘親!都是我害您枉死,都是我不好,我不對,請娘親原諒孩兒的不孝。」,元懷與元瑛跪在元恪兩旁,三人哭成一團,元恪自責不已。
此時,馮日華在兩位宮女的陪伴之下走進靈堂,馮月華道:「三妹呀!本宮奉皇上之命辦理高貴人的喪禮,在尚未查出死因及兇手之前,妳的嫌疑很大不能干預此事。」
「後宮發生凶殺案,身為皇后責無旁貸願受責罰。至於我的嫌疑大不大,不是妳說了就算數,二姐請不要往我身上潑髒水,即使潑我髒水也無法為自己漂白。在事情尚未調查清楚之前,每一個人都有嫌疑包括妳、我、他。」
「聽說高貴人就是吃妳給元恪的零嘴,才一命鳴乎歸西天!妳死到臨頭來還嘴硬!」
「雖然現在謠言滿天飛,但『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真相終究會大白。本宮基於姐妹情誼,特來向高貴人上香祭拜,不會干預斷獄之事,也希望她能顯靈,早日破案逮捕兇手,還本宮一個清白。」
馮日華點三柱清香祭拜完後,對著元恪三兄妹道:「元恪往後要代高貴人照顧弟妹,守喪期間要多唸或抄經文,做功德迴向給你們娘親,母后每日會為高貴人助唸佛經,你們要節哀順變。」,元恪點頭
馮日華跪在高照容牌位的供桌前,開始唸誦《心經》、《阿彌陀經》,唸完佛經默默離開靈堂。
ns3.17.129.2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