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嚴父慈母 成龍心切
伊河像一條玉帶碧波盈盈清澈如玄鑒,潺潺流淌貫穿伊闕山,蘊含豐沛的浮雲水氣,萬里晴空碧綠山峰秀巒倒映在如鏡的河面上,涓涓流入洛河,不舍晝夜,永不回頭,湛藍的天空大雁群飛嘹亮鳴叫,遠處傳來工匠在山崖峭壁雕刻的咚咚聲,元宏正與李沖、宋弁、郭祚、崔光、穆亮等近臣在伊河畔的天淵池泛舟消暑,兩位侍從拿大羽扇幫元宏驅走熱氣。
「朕想在伊河挖溝渠直通洛河,南伐之日從此溝渠進入洛水,再從洛水進入黃河,從黃河進入汴水,再從汴水進入清水,最後抵達淮河,下船就開戰,猶如出門就打鬥,此乃軍國之大計。現在開挖溝渠,若須兩萬人以下,六十日可成的話,就應逐步修建。」
「定都洛陽除了人文薈萃之外,更重要的是統籌調撥兵力更便捷,陛下為一統天下慎謀遠慮。」,李沖道。
「陛下難得有閒暇之時,心心念念仍是南北統一大業。」,宋弁道。
「大雁在秋冬季節往南飛為度過寒冬,在春夏季節回暖時往北飛,此時正是盛夏北飛時令。」,元宏道。
「北方部落酋長習慣寒冷的氣候,定都洛陽不習慣中原的酷熱,常因水土不服病倒告假者眾,紛紛奏請讓他們在秋季進京覲見議事,至春季再回北方部落生活,猶如大雁秋來春去,人稱『雁臣』。」,宋弁道:
「部落酋長以中原酷熱、水土不服等原因不能進京朝見服役,理由過分牽強。各地民情風俗大不同,既然來到京師,就得入境隨俗依循當地的生活習慣行事,豈可隨意羅織理由告假呢?這些酋長在打什麼算盤,朕難道不知道嗎?他們想世世代代統轄壯大自己的部落,當羽翼豐滿成熟時,將威脅大魏政權,朕不同意『雁臣』來回穿梭於京師與部落之間,鞕長莫及且會削弱朝廷對部落的統治權。」
郭祚一手拿扇子不停扇風,一手指著天空,笑容可掬道:「陛下難得出來泛舟,咱們先暫停嚴肅的朝議,來個輕鬆的話題,大家瞧瞧,當一隻大雁展翅高飛時,其他大雁立刻伴飛,而且群飛比單飛的速度更快,牠們在飛翔時不斷發出嘎嘎的叫聲,互相呼喚、起飛、停歇,當其中一隻生病受傷時,其他一隻會停下來保護牠,直到牠康復為止,再一起努力追趕原來的群雁。」
元宏道:「文武百官要像群雁一樣,共同為統一大業努力,不能單打獨鬥,要隨時互相激勵與扶持。」
郭祚疑惑道:「群雁有相互激勵嗎?陛下聽懂大雁的語言嗎?
元宏抿嘴笑道:「你剛不是說大雁飛翔時,不斷發出嘎嘎聲,這聲音就是相互嘉勉,相互喝采呀!」
郭祚合起扇子道:「大雁嘎嘎聲如同陛下神言聖語具有嘉勉之效,臣等願為陛下『嘎嘎』敬忠效命。」,元宏學著大雁的叫聲「嘎!嘎!嘎!嘎!」,君臣哄然大笑。
艷陽高照,元宏瞇著雙眼遙望天空,突然有一隻大雁飛落船上,馬上另一隻跟著飛落,崔光伸手要抓住其中一隻大雁。
「千萬不要拆散牠們!」,元宏道。
「我正想抓住其中一隻大快朵頤!,崔光道。
「大雁一夫一妻制,一旦失去伴侶會孤獨一輩子,甚至過度傷心而死亡,禽鳥類只有大雁會用一生一世守候伴侶,牠們對愛情的忠貞,朕望塵莫及。」
「陛下又回憶往事嗎?」,李沖道。
「往事歷歷浮現在眼前,我們曾經為兩隻壯烈殉情的大雁埋葬,立碑叫『雁忠貞』,一起為牠們唱《楚辭》的經典名篇〈招魂〉,讚頌牠們情比金堅的愛情。」
「所以陛下追封貞皇后,諡號『貞』,就是緬懷你們共同的記憶『雁忠貞』。」,元宏點頭輕撫大雁。
郭祚手搖著大扇道:「一夫一妻不行啦!北方民族父母嫁女時,都千叮萬囑要善妒,防止丈夫親近其他女子,姐妹姑嫂送迎往來時,也一定相互勸誡要悍妒,嚴禁其他女子接近丈夫,甚至以『悍妒』為婦德,這樣才不受人欺負、被人嘲笑,婦女以嫉妒為賢,以馭夫為德,使得嫉妒成一時之風,不許納妾形同一夫一妻制,生兒育女少得可憐,此歪風一助長必影響國祚。」
穆亮道:「五胡是少數民族,婦人悍妒形成一夫一妻,子女數驟減,與多數漢族父母要求女子溫婉賢淑,倡導男子三妻四妾、多子多孫多福氣,大相逕庭。現在滿朝文武大臣娶皇親國戚、高門第的女子為妻,都以『悍妒』要求夫妻對等忠貞,百官很難誕下子嗣,將來男子打戰人數必然銳減,此風不可長!」
元宏道:「自從迎左昭儀入宮,她不許其他嬪妃侍寢,連朕都無法制止婦人的『悍妒』,何況文武百官庶民怎能倖免呢?北方女子『悍妒』太囂張了。」
宋弁道:「胡漢通婚是漢化革新之一,鼓勵王公大臣多娶漢族女子,她們溫柔婉約,以丈夫有本事妻妾成群為榮,表示她們嫁進豪門高第,一生享受榮華富貴。」
李沖道:「自遷都洛陽,後宮嬪妃甚少傳出孕育龍種,陛下與百官都要勇於增產報國,不能因女子『悍妒』而造成子嗣危機。」,君臣泛舟討論熱烈,有的人前後晃動,有的人捧腹大笑。
元宏一面啜飲茗茶一面道:「近來皇太子在各位師傅嚴格教導之下,學習稍有進步,循序漸近避免揠苗助長。不過,人生有時也須放縱輕鬆,不須要整日讀書,朕想讓元恂天剛亮時,出皇宮去翰林書院讀書,飯後回東宮由左、右孺子侍候,申時[1]再繼續讀書,晚上讓他休息不必再讀書了,各位公卿認為如何呢?」
崔光道:「陛下愛子心切,望子成龍。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左傳》曰:『晝以訪事,夜以安身。』,皇太子才十四歲,血氣未定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此時正值學習的最佳時機,白天認真讀書,晚上安息養身,不宜白天捨棄讀書由左、右孺子侍候,況且這樣做也不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元宏點點頭道:「崔愛卿言之有理,朕令元恂白天認真讀書,左、右孺子不必進東宮侍候皇太子。」
李沖捋一捋白鬚道:「臣自從擔任少傅以來,發現皇太子偏好騎馬、射箭、摔角、游水等武學,加上身形魁梧壯碩極具優勢,可練就一身好工夫;在文史方面,雖不善於背誦經文,但經常能講出一套與眾不同的獨特想法,也懂得議論辯駁,足以證明本性聰悟,在多位儒學師傅的教導下,必能成為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太子。」
元宏眉開眼笑道:「朕難得聽到師傅誇讚元恂呀!他若能成為一位允文允武、術德兼備的皇太子,固然可喜可賀,但朕更期望他愛好經史文學,將來成一位博學多聞、文質彬彬、溫文儒雅的帝王。」
李沖道:「陛下把自己天賦異稟的文采全部投射在皇太子身上,對皇太子壓力太大,容臣等慢慢傳道授業解惑。」
穆亮吃著葡萄道:「教導皇太子要因勢利導、和顏悅色、理直氣和,千萬不可以強壓限制、盛氣淩人、理直氣壯,否則太子會反彈挑戰,任性而為,恣意橫行,恐適得其反。」
元宏輕鬆道:「元恂最喜歡聽穆師傅講學,幽默有趣又不失學習,時常穆師傅長、穆師傅短。」
穆亮嘴角上揚道:「皇太子正值年少叛逆,勿權威責駡鞭打,凡事先體諒接納再傾聽引導,反而更容易消弭師徒的隔閡。」
元宏再啜飲一杯茶道:「言下之意是朕對元恂太嚴厲了,但他不僅是皇子還是儲君,身負祖宗家業、江山社稷的雙重責任,不得不嚴厲管教啊!愛之深,責之嚴,嚴中有愛,嚴愛相濟。」
穆亮道:「陛下嚴父兼慈母,真是難為啊!」,君臣一面泛舟一面閒聊。
ns3.17.129.2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