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累犬燒葬 撲火殉情
平城在漢朝時期原是簡單鄙陋的小縣,北魏拓跋珪建國後,將京師從盛樂遷至平城,自此平城做為帝都在幾位皇帝命令下,宮殿和城郭不斷擴建,展露新風貌,成為北方雄極一時、名揚四方的壯闊京都。
公元四六五年六月京師平城,悠悠長空,旭日尚未破雲高照,清晨是蒼白無血色,陽光未灑下太多溫情,雄偉皇城內的太華殿,傳來陣陣哭泣聲,驚天地,泣鬼神。
中常侍、寧南將軍、太子少傅尚書、平涼公林金閭宦官[1]行色匆匆宣旨:「大魏第四代皇帝駕崩,龍馭賓天,由皇太子拓跋弘踐登帝位,大赦天下,尊皇后為皇太后。欽此!」,林金閭捧著盤子,上面放皇帝玉璽與折疊的綬帶,由鬍鬚滿腮的車騎大將軍乙渾,拿著代表皇帝至高無尚權力的節杖,為皇帝佩戴綬帶,十二歲拓跋弘含淚接下代表皇權的節杖、玉璽、綬帶,轉身接受朝堂大臣的跪拜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正式成為北魏第五代皇帝。
大行皇帝為北魏第四代皇帝拓跋濬,因龍體宿疾賓天,享年二十六歲英年早逝,眾臣議論籌備喪禮,乙渾臉上表情,深如海、切入骨、冷如冰、寒如霜道:「大行皇帝的喪禮應採用鮮卑族傳統『燒葬』習俗,由累犬護駕大行皇帝,回歸鮮卑族的護國神山大鮮卑山。」。
輔佐三朝元老的儒學大臣高允,已是七十六歲的耆老,身材瘦弱,穿著漢族袂服袖身寬大,衣領和袖口磨破處留下縫縫補補的痕跡,文雅樸實道:「燒葬風俗是舊制,婚娶喪葬,奏請不依古式。我大魏廷、皇族,婚娶喪葬,耗費損毀巨億,尤其燒葬風俗一日焚燒成灰燼,臣斗膽奏請大行皇帝喪禮,不依鮮卑傳統舊俗厚葬之。」
漢化較深的宗室貴族任城王拓跋雲道:「前朝之世,屢發明詔,禁諸婚娶不得作樂,及葬送之日歌謠、鼓舞、殺牲、燒葬,一切禁斷。雖條旨已頒布很久,但舊俗仍未變革。乃因居上位未能以身作則悛改,居下位者習以成俗,教化延緩,至此舊俗未禁斷。」
高允再道:「依《周禮》守喪三年,悲戚肅穆,結廬守孝,不飲酒食肉、不近婦人、不作鼓樂、不迎嫁娶、不訪朋友。」。
乙渾冷冷道:「守孝期三年太長,君子三年不行禮,禮必壞;三年不奏樂,樂必崩!三國孫權史稱東吳大帝,他是個響噹噹的盜墓賊,也是盜墓籌軍資的開山鼻祖,這位盜墓皇帝必名留千史!而未稱帝的曹操,再將世人所不恥的盜墓發揚光大,這是漢族皇帝厚葬的下場,我鮮卑族燒葬之禮,可斷絕後代不肖子孫的貪念,高下立判。」,胡化較深的大臣因守喪期不敢大笑,但竊笑在心裡。
此時,再度點燃盤根錯結的胡漢風俗之爭,雙方人馬各持己見,在朝堂上激烈論辯,小皇帝拓跋弘坐在龍椅上眼眶含淚,面對朝堂大臣唇槍舌戰不知所措。最後由乙渾拍板定案道:「歷朝大行皇帝大喪皆依鮮卑舊制,喪禮當依燒葬舊俗行之,耗損巨資再所不惜,護持亡者魂魄回歸我族的大鮮卑山,使之安息長眠,為國俗之道也。大行皇帝喪禮由掌禮樂郊廟社稷之太常卿,依鮮卑族世代相傳的風俗辦理,彰顯鮮卑文化獨有的風貌。」。
公元四五二年拓跋濬十六歲登基為皇帝,主張「靜以鎮之,養威布德」,不再繼續祖父拓跋濤皇帝四處攻城掠地,擴大疆域,停止對南朝劉宋用兵;公元四五三年在京師平城,建造武州石窟,開窟造像五尊,自此佛教蓬勃發展;公元四五八年因北方強敵柔然入侵,御駕親征率領大軍打敗柔然,在位十三年期間,休養生息,文治武功兼顧,保護江山社稷,守住祖宗的基業。
馮皇后未生兒育女深愛拓跋濬皇帝,愛屋及烏天資穎異的拓跋弘三歲被冊立為皇太子,雖然是庶出,但馮皇后卻視如己出,親自撫育皇太子,舐犢情深,其樂融融,後宮在她的治理之下井然有條,她也從不過問朝政,通情達理,克盡皇后與嫡母的身份,努力扮演母儀天下的賢后,兼具賢妻良母的典範。
朝曦初破,紅霞漫天,百餘名僧侶誦經聲,每日從清晨到夜晚迴盪在皇城太華殿內,拓跋弘皇帝雙眸露哀色,眼淚不聽使喚,如雨滴般浸濕素白色的大喪服,連續守靈三日。大行皇帝駕崩後,年僅二十五歲的馮皇后晉升為馮太后,傷心欲絕,痛不欲生,眼淚如河水潰堤般渲洩而下。
貼身宮女王遺女道:「皇太后吉祥,節哀順變,殿下已三日未瞌眼、未進食,身體怎挺得住呢?大行皇帝見太后如此悲傷,會不捨到咱們祖先的發祥地赤山,無法抵達紅土的大鮮卑山,靈魂無法得到庇佑安息。」,後宮眾多太妃、嬪妃都穿素服,也加入勸戒,馮太后哭腫的雙眸,呆滯的眼神,緊密雙唇未語。
頭戴黑色圓柱高冠,身著緇衣的太常卿道:「巳時,行累犬護駕儀式,請陛下主祭,臣已備大行皇帝生前使用的禦馬、刀劍、弓弩、服飾等,置太華殿前。」。大行皇帝燒葬儀式相當隆重,首先,由百名身穿白袍吟唱隊伍,齊聲歌唱、手足舞蹈,歌舞相送;次由拓跋弘皇帝在太常卿的引導下,率領文武百官、後宮老太妃嬪等,虛弱的馮太后由兩名宮女攙扶微微步出,至太華殿的大型祭壇前坐之觀禮,一名侍衛穿戎服牽一條又肥又高的累犬站在祭壇旁邊,已先擲肉餵飽,脖子繫上紅彩球,與眾人的白喪服,相較之下,累犬特別顯眼。
仲夏之月,陽光赤熱,喪服多為輕薄的麻織品,兩位巫師頭戴黑色三角帽,身穿彩繪鮮紅圖騰的黑衣,手拿風鈴噹噹響招魂杖,用鮮卑語齊口頌咒文。其中一名男巫師道:「天靈靈、地靈靈,敬鬼神,祠天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禽獸蟲魚、天地萬象,眾諸神請令退各方怪厲亂鬼,護駕大魏大行皇帝拓跋濬魂神,直接到大鮮卑山。拓跋弘皇帝為先父皇拓跋濬,精挑一隻大累犬燒之,再燒大行皇帝生前所鍾愛的紅鬃御馬、弓、弩、榻、蓆、服飾、器皿,變成一隻一隻的神犬後,再由大累犬的亡靈載著眾多神犬們護送大行皇帝的靈魂到赤山,向赤山大神稟報後,靈魂才能回到太華殿,另擇日安葬。」。
另一名女巫師隨之高舉火把,擲向大聲哭嚎慘叫的大累犬,繼之又聽見紅鬃御馬使命掙扎,悲鳴不已、怵目驚心的景象,觀禮者無不悲傷落淚,一縷青煙,裊裊升起時,馮太后突然衝向熊熊燃燒的火焰,投火自焚,殉情明志。此情此景,眾人驚嚇紛紛站起來,大聲喊叫「救人!救人!趕快救皇太后啊!」、「快!快!快!快提水滅火!」,燒葬現場一片火海,眾人失序混亂。
在千鈞一髮之際,一位高大英挺的侍衛,頭戴盔甲,身穿戎服,奮不顧身衝進火焰,用魁梧壯碩的身體,緊緊抱住殘弱的馮太后,阻隔火焰吞噬,奮力抱出馮太后,在眾目睽睽之下,侍衛奮力在地上來回輾轉幾圈,緊急輾滅喪服的火焰,兩人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火焰紋身,馮太后昏厥不醒人事。
「快宣太醫,送太后回太和殿。」,眾人手忙腳亂送馮太后回宮。
「安平侯爺,您傷勢如何?」,林金閭蹲下對身旁見義勇為的侍衛。
「一點小傷,不要緊!」,侍衛迅速起身拍拍喪服的殘存火焰與灰燼,轉身離開現場,昂藏七尺的背影漸行漸遠,最後消失在人群中。
ns3.17.74.18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