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一字連城 以謎扣謎
元宏輕輕「咳!咳!」兩聲道:「這座清徽堂自建成以來,除了皇家宴會之外,還沒與王公大臣在這裡舉行宴樂之禮,諸公卿沿路經過的流化渠、洗煩池、觀德殿、凝閑堂取名於《周易》、《詩經》經典;茅茨堂、步元廡、遊凱廡命名引自中原的明君、賢臣之名。」
「陛下對中原典籍瞭解至深,漢化革新均參考或仿效漢族典章古籍,用文教、文德、文治來取代胡族的武功、武略,尊崇孔子為『文聖尼父』、立孔廟親祭,一言一行都一絲不茍嚴格按照儒家典籍執行。」,李沖道。
「朕要以『天下共主』自居,消弭『胡漢之辨』與『胡漢之界』,為擺脫胡族落後的局限,不遺餘力推行從內而外的徹底漢化大策。」
「陛下除了嫺熟儒學經典之外,還親自撰文詔書、寫詩作賦、吟誦詩賦、鼓勵雅集、互贈詩文,如《文集》、《南山》、《吊殷比干文》、《懸瓠丈竹堂饗侍臣聯句》、《祭嵩高山文》等巨作;詔書詞無繁華,理尚簡明,鍛字煉句,引經據典,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已達登峰造極,並融合文學不僅具漢族文藻的優美,也兼具鮮卑族的豁達,陛下是古今難得一見具有很高文學修養的帝王。」,王肅道。
元宏笑得哈不攏嘴道:「古今帝王以文學著稱者,當屬曹魏父子為最,朕不如他們待精進。」
「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原人,自幼學習漢文,而陛下來自北方的鮮卑族,深耕文學,才藻天成,有過之無不及也,可謂聰穎明智、天緃奇才。」,王肅道。
「帝王宴飲開始之際,君臣都很嚴肅、壓抑,只有到宴會之末,才盡情歡樂。今日適逢朕大喜之日,君臣齊聚一堂以賦詩明志,豈能不留下佳篇呢?」
元宏思考一下吟唱道:「其桐其椅,其實離離。豈弟君子,莫不令儀[1]。群臣應詔賦詩。」,崔光、郭祚、邢巒、崔休陸續各賦詩一首,元宏聽完道:「怎麼全是漢臣賦詩,彭城王代表胡族賦詩。」,元勰拱手作揖應詔賦詩。
元宏幫元勰改一個字,道:「古代祁奚『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公正為天下薦舉賢才,後為世人讚譽,成為一時之美談。今日見元勰賦詩,恍然大悟,朕非基於兄弟私情而舉薦你為中書令呀!」
「臣方才展露不才之作,承蒙陛下覽閱不吝賜教,獲賜神筆改一字,得到美好的讚譽。」
「朕雖然改一字,但不影響佳作詩文的本體。」
「孔子云《詩經》三百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今日陛下賜改一字,足以價值連城。」
「聽聞元勰與朕寫的文章極度相似,難以辨識,今日所見確實如此。」
「臣不才之作,遠遠不及陛下之佳作。」
「陛下親撰《吊殷比干文》一篇兩章,採用騷體賦,全文共六百六十六個字,體制宏麗,古奧典雅,讚賞比干的朝政操行,實屬上等傑作。」,王肅道。
「《吊殷比干文》文不輸於戰國的宋玉,論述愧見於西漢的賈誼,朕感歎忠臣難遇,求賢若渴呀!」
「陛下實在過於謙虛,文采斐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奇文應天下共賞之,《吊殷比干文》必留青史流傳千古。」,王肅道。
「朕最近撰《祭嵩高山文》其中末四句,惟嵩岩岩,峻極昊青。惟邑翼翼,長啟京。薦至告虔,用昭永貞。納茲多福,萬國以寧。人文薈萃的洛陽為華夏神州的中心,高聳入雲的嵩山為天下所共仰,朕祈求神靈保護大魏京師,天下蒼生以嵩山為中心,社稷兆民以朕為中心,締造一個太平永寧的天下,更是朕責無旁貸的使命與責任。」
「從此篇祭文可窺知,皇上總是心繫天下,憂國憂民,臣等羞愧未能為陛下分憂解勞。」,李沖道。
「朕本是一介書生鐘愛文學,卻生在帝王之家,繼承祖業日理萬機,舟車勞頓奔波,不忘撥冗創作詩詞歌賦,與大臣交流詩文,隨身攜《文集》頒賜知音者,騎射征戰也不忘講道論武,大力提倡文學,朕想把大魏王朝建構為巍峨的『書香門第』,代代相傳源遠流長。」
「臣雖在南伐大策與陛下持不同見解,但仍佩服陛下天資過人,異常聰穎,雖國政軍務繁忙,仍耳聽法典音律,目睹古典書籍,口條辯才無礙,心憂軍國大事,每日正午用膳一次,忙到半夜才腄覺,可謂勤奮至極。臣每獲賜坐,陛下莫不抱著四書五經、古書典籍在懷裡,遵奉禮制行事,勤修儒家經典,虔誠拜佛,善談《老子》、《莊子》思想。」,元澄道。
「朕愛好閱讀學習,自然而然養成好學習慣,期望公卿大臣在朕的引領之下,藉由寫詩作賦競技,開啟重視漢文學的修養。」
在酒酐耳熟之際,元宏向王肅問道:「卿是南方人習慣江南的口味,初到大魏時,不習慣吃羊肉和酪漿,常常吃鯽魚羹下飯,飲茶解渴,今在大魏已生活近五年,也吃了很多羊肉與酪粥,來評論一下南北美食的優劣,羊肉比魚羹如何呢?喝茶比酪漿如何呢?」
「羊是陸地的極品,魚是水裡的珍品,每個人愛好各有不同,其實就南北人而言,各自都有愛吃的地方風味;就味道而言,大有優劣的差別,羊肉好比齊魯大國,魚羮好比邾莒小國,鄉里人都愛品茗茶,臣不得不愛好。」
「卿不看重齊魯大國,卻偏愛邾莒小國嗎?」,元宏好奇問道。
「茶已是高不成,低不就了,它沒有資格做大國,也沒有資格做小國,只能配作酪漿的奴人,喝茶已沒有意思了,因為茶只配作『酪奴』,飲茶已成明日黃花了。」
元勰嘲笑道:「王大人明日邀請您來彭城王府作客,我特為您安排魚羹與『酪奴』。」
任城王元澄道:「現在有些北方人喜歡模仿您,甚至把品茶當成一種時尚,今您把茶稱成酪奴,品茶已不時尚了,那是下等人才的愛好。」
元禧低聲道:「以後國宴即使擺設茗茶,我恥於飲用酪奴,只有江南殘民來投降者喜好酪奴。」,其他大臣也紛紛小聲道:「江南茗茶別稱酪奴,我以後也不要再品茶了!」
元宏拍手大笑高舉酒杯道:「朕出一道字謎,『三三橫,兩兩縱,誰能辨之賜金鐘』,由賢臣來回答,展現聰明才智。」
御史中丞李彪隨即答曰:「沽酒老嫗甕注瓨,屠兒割肉與秤同。」
尚書右丞甄琛曰:「吳人浮水自雲工,妓兒擲繩在虛空。」
元勰在李彪與甄琛回應講完後,思考一下回答道:「臣解此字謎為『習』字。」
元宏道:「『羽』字是三三橫,兩兩縱構成的會意字體,『金鐘』是酒杯,古稱大白,將『羽』加『白』字組合,就是『習[2]』,意寓風俗習慣對民族的影響非常大,自北方南遷洛陽者,剛開始不習慣南方的生活習俗,但時間久了就會慢慢習慣南方漢族的民情習俗。
就像王肅在南方的時候吃魚品茶,現在身處大魏就開始習慣吃羊肉酪漿,無論是北方人或南方人在某一處落地生根入境隨俗,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習慣,經過兩、三代的耕耘就會變成當地人。
李彪用老嫗甕注瓨和屠夫割肉,甄琛用吳人浮水和妓兒擲繩,都暗示著謎底是『習』,百工勤於練習熟能生巧,朕習慣閱讀勤於學習,猜謎能做到看破但不說破,以謎扣謎是一等一的高人,又屠兒割肉與秤相同等於『白』割了,妓兒擲繩在虛空等於『白』擲。
最後元勰受到李彪與甄琛的啟發才悟出字謎『習』字,所以第一個猜中的人是聰明覺知的李彪,賜予金鐘一具。」
李彪拱手作揖道:「謝陛恩賜! 」,元宏卸下帝王之尊與群臣共用晚宴,高潮迭起歡樂無比。
晚宴到了尾聲,元宏起身對著元勰道:「彭城王陪朕回式乾殿研究軍國大事。」,元勰張口結舌。
白整急忙道:「皇后還在顯陽殿等陛下進洞房!」
群臣大聲道:「洞房花燭夜,一刻值千金啊!」
元勰拱手作揖道:「臣弟不宜叨擾帝后宵春時刻,今晚夜宿皇城值勤,待陛下隨時傳喚。」
元宏握著拳頭放在嘴上輕咳微笑道:「朕真是貴人多忘事!起駕至顯陽殿。」,走出清徽堂。
群臣下跪恭送紛紛道:「陛下整日操勞國事,竟忘了洞房花燭夜。」、「如此明君千古罕見」、「愛江山不愛美人」、「美人貞皇后早世,陛下只好移情江山。」
[1]出自於先秦《湛露》翻譯:高大的梧桐和椅樹,纍纍果實,謙和寬厚的君子,處處表現美好的儀容。
[2] 習字之甲骨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