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英年禪位 少主幼帝
公元四七一年八月,太華殿晨鐘響起,拓跋弘突然向眾臣道:「朕不再留念紅塵俗世,常有出世之心,近日專研儒道佛有成,想拋開紛擾的朝政,專心研修佛學,清靜優雅,欲禪讓皇位予皇叔京兆王拓跋子推。朕已下詔書,請駐軍在漠南武川重鎮的源賀大將軍,馳騁回京師共同朝議禪讓大事。」
瞬間,朝堂猶如炸開了鍋,王公大臣瞠目結舌不敢諫言,下朝卻議論紛紛:「自古以來,皇帝禪位大多讓給自己的兒子或兄弟,除非是賢人,否則很少讓位給年長的皇叔,這事情做得實在太荒唐、太出格,不合禮制,不合常理。」、「禪位給皇叔拓跋子推,這種異常禪位是別有用心,目的就為了對抗后黨勢力,大家心知肚明,只是不願說破罷了。」、「皇上與太后鬥法,我們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不能加深母子裂痕,進一步激化矛盾,對大魏和咱們都不利。」
拓跋弘回到紫宮,見萬安國還在自己的臥榻睡覺,搖醒他道:「朕已宣旨要禪位給皇叔拓跋子推,不做皇帝了,出家潛心佛學,請源賀大將軍回京師當說客,為朕贊聲喝采。」
萬安國睡眼惺忪道:「連臣都不贊成陛下禪位,源賀會為陛下當說客嗎?臣頗有疑慮。既然陛下決定要禪位,絕不能禪位給太后撫養的皇太子,如同將最高統治的皇權拱手讓給太后,皇太子現在與未來都是傀儡皇帝,處境比陛下更艱難、悲慘,不如禪讓予宗室至親、沈雅仁厚,有名望的皇叔拓跋子推,歷任侍中、南征大將軍、長安鎮都大將,以及中都大官等要職,與太后同輩,是拑制后黨最佳人選。不過,此次禪位若發生兵變,拓跋子推很可能成為帝后黨爭的犧牲品,望陛下謹慎處理。」
「母子走到這地步,實非所願,更不能讓皇叔成犧牲品,朕會小心處理。」
源賀接到詔書,馬不停蹄,風塵樸樸,趕回京師覲見拓跋弘,立刻召開朝議,十多位公卿重臣參與,剛開始王公宗室莫敢言,殿內瀰漫壓境的凝重氛圍,像化不開的濃霧,沈靜一陣子,首先由拓跋子推的弟弟任城王拓跋雲道:「大魏自建國以來,歷朝歷代皇位都是父傳子,從未改變。陛下一定要拋棄紅塵俗世,出家為僧人,就必須由皇太子繼承正統,倘若由旁支繼承,容易被奸人所利用,引發朝政的動亂與不安,這是禍害的根源,必須謹慎處理。大魏不是陛下一人的天下啊!這是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現在正是太平盛世,四海歸順大魏,陛下禪位給旁支,對上違背祖宗的規矩,對下辜負百姓的期望,望陛下三思而後行。」
太子太保、建安王、步六孤馛是步六孤定國的伯父,相當激動對拓跋弘道:「陛下不把皇位傳給兒子,捨棄皇太子,改由藩王繼承皇位,請求允許臣在殿堂上,刎頸自殺,恕臣難從命,將皇位傳給旁支宗室。」
源賀是拓跋弘特別詔命回京師當說客,更是嚴厲正色、堅決固執道:「大魏開國迄今,以父傳子為正統,陛下應禪位給皇太子,這是大魏不變的皇室宗法,亙古不變的歷史定律,不容有絲毫改變,若禪位給皇叔必紊亂皇統秩序,開啟亂臣賊子之心,臣不容置疑堅決反對到底。」,拓跋弘聽源賀講話,心涼了一半,眼巴巴等著源賀回京師,不僅沒幫他說話,反而慷慨激昂、義正言辭,還成為反對禪位給皇叔的主要人物。
接著宗室大臣拓跋丕仗著自己輩位高,又多次為朝廷立下汗馬功勞,氣得肆無忌憚訓斥道:「陛下才十八歲就不當皇帝,太子只有五歲,他怎麼當皇帝呢?陛下心裡還有祖宗嗎?還有宗廟社稷嗎?還有天下億萬黎民百姓嗎?陛下心裡只有自己,丟下江山社稷,踐踏拓跋鮮卑的祖業,棄絕百姓於不顧,自私自利跑去佛門聖地出家,成何體統呢?若流傳千古,必成為後人的笑柄。若一定要禪位,應禪讓給皇太子,符合皇統與眾臣的期望,穩定江山社稷。」
拓跋弘聽完眾臣慷慨激昂的反對聲,勃然大怒,希望得到支持者,便問身旁的選部尚書、宦官趙黑道:「你意下如何呢?」
趙黑立馬下跪哭泣道:「臣愚昧無才識,容臣率性直言,皇上盛年才剛開始,如日中天,天下安定,大魏正處於清平盛世,萬物沐浴恩澤,黎民百姓心心念念,祈願陛下能傳世千秋萬代,愚臣必然一生一世效忠陛下,倘若陛下一定要捨棄江山社稷,潛心佛法頤神養性的話,愚臣趙黑絕對赤膽忠心,誓死效忠皇太子,其他的事情愚臣都不知道,望陛下聖明。」,拓跋弘一聽氣得無話可說,殿堂鴉雀無聲。
拓跋弘見群臣一面倒,反對禪位給皇叔,緩和怒氣低聲道:「朕禪位給皇太子不行,他才五歲怎麼當皇帝,所以朕才要禪位給年長的皇叔拓跋子推,他才德兼備,在秦州、雍州治理朝政,頗得民心佳評如潮。」
拓跋弘希望再找到有人支持自己的想法,看著當代鴻儒,道德文章皆為楷模的高允道:「高令公,意下如何呢?」
八十二歲的高允跪在地上,慢慢爬向前哭泣道:「臣不敢說太多話,深怕陛下聽多了,費神勞累難受,該說的其他大臣們都說了,只希望陛下能思慮祖宗託付的重責大任,陛下可以學習當年,周武王去世之後,把王位傳給周成王,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佐成王。也就是陛下禪位給皇太子,陛下當太上皇帝,輔佐皇太子,如此就能穩定朝廷。」
當情勢已一面倒向禪位給皇太子拓跋宏時,高允再奏道:「過去漢高祖稱皇帝,尊其父親為太上皇,無實權不統禦天下。今皇帝年幼,宜由陛下總理萬機大政,謹上尊號太上皇帝。」
拓跋弘不得不接受公卿重臣的意見被迫道:「朕聽從眾卿之見,禪位給皇太子,眾臣願否共同輔佐幼帝呢?」,群臣齊道:「臣等願輔佐少主幼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經過一番朝議論辯,終於採納高允的意見,拓跋弘無奈道:「朕正式禪讓皇位予皇太子拓跋宏。」,在帝后權力互相傾軋下,好不容易才結束一場禪位風波。
侍衛們到東宮太子府迎接正在讀書的皇太子拓跋宏,吟誦聲聲清朗響亮,他見侍衛前來驚奇道:「你們為何事前來東宮呢?」
侍衛們下跪道:「皇上退位,禪讓皇位予皇太子殿下,特來迎接皇太子殿下至太華殿,登基稱帝。」
拓跋宏一臉驚奇莫名不已,在侍衛的帶領下獨自走進太華殿,見到太上皇帝拓跋弘坐在龍椅的後方高處,源賀手持代表皇帝至高無尚的權力節杖,步六孤馛手捧金盤,擺放皇帝的玉璽與綬帶,五歲的皇太子拓跋宏站立面對眾臣,接過源賀奉上的節杖與玉璽,步六孤馛為拓跋宏佩戴綬帶,源賀道:「皇興五年八月丙午[1],皇太子拓跋宏繼承大統,登基為大魏第六代皇帝,大赦天下,普天同慶。第五代皇帝拓跋弘,退位為太上皇帝輔佐幼帝。」
五歲的拓跋宏皇帝接受眾臣跪拜,群臣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登基典禮結束,拓跋宏皇帝淚流滿面啜泣不止,太上皇帝拓跋弘不慍不火道:「陛下,為何悲泣不止呢?」,拓跋宏皇帝道:「我代替父皇行使皇位,內心不願見到父皇退位,不禁悲從中來,戒慎恐懼,誠惶誠恐,難過至極。」,拓跋弘幫拓跋宏拭去淚水道:「皇上不要哭了,太上皇帝會盡全力輔佐皇上,皇上只要認真讀聖賢書,將來成為一代明君,父皇英年禪位就對得起江山社稷與黎民百姓的託付。」117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heK6wKRm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