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允文允武 暴崩疑雲
帝拓跋弘禪位後,並沒有沈溺於佛學避世修行,相反的,不斷為小皇帝將來親政奠定堅強的基礎,整頓內政、文功武略、增強國力,四處征討致力於南北統一。公元四七五年,太上皇帝為張顯國威,帶九歲的拓跋宏皇帝豎立威望,在北郊舉行盛大閱兵典禮,父子都穿著戎裝,頭戴盔甲,背掛弓袋箭囊,腰上佩帶天下第一號御用寶刀,其工藝和奢華程度,可謂天下無雙,各騎一匹高大駿馬,英姿煥發,充分展現大魏皇帝尚武精神,閱兵包括騎射技藝、比武演訓、陣法演練、鼓樂儀隊等,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軍力包括抵禦北方柔然入侵的懐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沃野鎮、懐荒鎮等六鎮將士,以及嚴防南朝劉宋進攻的河表七州將士,各軍將士身穿整齊一致的戎服,佩帶腰刀、長矛,掌旗督軍威武雄壯,各軍隊依序進場,旌旗遮空飄揚,場面蔚為壯觀。整個閱兵大典驚動朝野,轟動天下,國力強極一時,柔然、高句麗、庫莫奚、波斯、龜茲國、地豆、百濟、吐谷渾等諸國,紛紛遣使朝貢,大魏聲威傳遍萬國九州。
太上皇帝每月一次在永安殿與大臣朝議,他坐在拓跋宏皇帝的後方略高處道:「這次閱兵大典盛況空前,足以讓侏儒小國懼怕大魏的軍力,劉宋始終為我朝心腹大患,不可掉以輕心,消滅島夷完成統一大業是朕的終極目標。」,萬安國道:「在太上皇帝英明的領導下,拓跋鮮卑必成為華夏第一位外族帝王統一中原。」
太上皇帝哈哈大笑道:「取天下需要有能力的功臣,守天下要靠人品好的社稷臣。朕特獎賞閱兵有功人員,李訢晉升為司空,賜爵範陽公;安城王萬安國賜帛萬匹、羊萬口;拓跋丕賜帛千匹、羊千口、奴婢百人;…。另外,懲處司空、東郡王步六孤定國,喝酒亂軍紀,免去爵位官職,貶謫為兵。」,眾臣訝異互視,沈默不語。
下朝後,拓跋丕忿忿不平道:「李訢貪污又誣告李敷,害李氏三兄弟被誅五族,卻一路升遷要職,賜予爵位,參與軍國大事。很明顯太上皇帝扶植親信保皇權,剪除異己抑制后權。」
馮熙道:「本以為太上皇帝要潛心佛學不理朝政,萬萬沒有想到,舉凡軍國大策、人事陞遷必欽定裁奪,甚至在北郊舉行盛大閱兵典禮宣揚國威。另外,司空步六孤定國與太上皇帝親如手足,怎麼被貶謫為兵呢?事事多變難料呀!」
拓跋丕捋一捋鬍鬚道:「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啊!」,兩人不停搖頭一起離開永安殿。
夜深人靜,萬安國與拓跋弘在崇光宮秘密談道:「這幾年來,太上皇帝藉由『武力』逐漸掌握軍權,與后黨主張『文治』,權力相互傾軋已進入了白熱化。俗話說:『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若想要徹底消滅后黨的勢力,必須秘密誅殺太后。」
「誅殺母后,朕於心不忍,違背良心,滅絕倫理,留下歷史駡名。若僅幽禁母后呢?」,拓跋弘焦慮低聲道。
「太后罷朝還政於帝,近七年餘,但她的餘威與影子,始終徘徊在朝堂,后黨的影響力極大,以幽禁太后徹底消滅后黨勢力,意義不大,反而削弱帝黨勢力,影響太上皇帝的威望,此計不宜。」
「朕為文成帝雪恥,殺母后男寵李奕三兄弟及家族,她傷心隱忍從未責怪朕,但母子心結已難化解,朕實在不願再度傷害母后,再讓朕思考一下!」,拓跋弘滿面愁容。
「太上皇帝平時英明果斷,戰場驍勇善戰,殺敵無數,此事卻彆扭很久,現在陛下掌握軍政大權是最佳時機,一但錯過機會難再有!」
「讓朕再思考一下!讓朕再思考一下!」,拓跋弘十分揪心急切道。
公元四七六年六月,夏天熾日炎炎,熱浪襲捲京師,夜幕覆蓋皇城,顯得特別「黑暗」與「安靜」,抱嶷突然拿著小皇帝拓跋宏的詔書,向皇家禁軍宣布:「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宮、京師內外戒嚴,駐守在皇宮與京師的軍隊,分成三軍,第一軍調離京師,接著第二軍亦調離京師,第三軍留下來駐守皇城與京師,京師外的軍隊沒有皇上的詔書,不得進入京師。」
在黑夜裡,大批軍隊被調離京師,驚動朝野上下,眾多圍觀的百姓紛紛疑惑道:「所有城門全部關閉,閒雜人不能隨意進出,究竟發生什麼大事呢?」、「敵國入侵京師嗎?」、「權臣謀逆叛亂嗎?」、「軍隊調離京師要攻打哪一國呢?」,朝野百官、皇城百姓對此感到好奇納悶。
夏日草木扶疏,繁華紛縟,巍峨皇城卻充滿肅殺氛圍,疑雲密佈,有股嚴厲摧殘的力量,在戒嚴撤軍第七日傳來晴天霹靂,人人裂目,個個椎心的大事,拓跋宏下詔書:「太上皇帝拓跋弘暴崩於永安殿。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臨朝稱制。」,震驚朝野,舉國哀悼、天下同悲,二十三歲太上皇帝英年早世逝。
突如其來的噩耗,全國猶如炸鍋沸騰了,從街頭到巷尾,從朝堂到市井,從大魏到天下,莫不瞠目結舌,紛紛猜測議論道:「肯定是馮太后幹的壞事,以毒酒弒子,惡貫滿盈到極點。」、「馮太后丈夫死後,毫無廉恥心,居然養男寵,丟盡皇室顏面,貞潔全拋九霄雲外。」、「馮太后品行不正、離經叛道,怨恨太上皇帝殺死男寵李奕,秘密用毒酒害死太上皇帝。」、「馮太后權力慾望極強,毒死太上皇帝謀奪政權。」、「馮太后殺子奪權的罪行,必載入史冊,遺臭萬年。」,輿論幾乎毀謗馮太后不道德的行徑,如潮水般一波波湧入未止息。
太上皇帝暴崩第二天,大司馬大將軍萬安國命令侍衛,速令步六孤定國到崇光宮,萬安國焦慮等候他前來。不久,一臉不屑的步六孤定國來見萬安國道:「太上皇帝走了,你又要殺誰呢?難道要殺我滅口嗎?」
「這回你變聰明了!沒錯就是你,我已來不及在宮外除掉你,只好在宮內先下手為強。」,萬安國微微笑道。
「我們三人從小一塊兒長大,比兄弟還親,今天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都是你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從小你特別聰慧,深得馮太后的喜愛,你卻不顧念她是你的舅母,屢屢教唆太上皇帝弒殺嫡母,我沒有你口才好,博學多聞,深得太上皇帝的寵信,反對你們對太后不利,被貶為小兵,現在要殺我滅口,我難道不會有防備嗎?論武功你不是我的對手,兄弟一場,我不願殺你,你已失去太上皇帝的保護,束手就擒吧!」,步六孤定國眼眶含淚水道。
「我是大司馬大將軍,握有兵符能調動軍隊,掌軍政大權,手下強將勇兵無數,文成帝是我的舅舅,我是出身高貴的皇親國戚,誰敢動我一根寒毛呢?」
此時,大批禁軍包圍崇光宮,抱嶷拿著拓跋宏的詔書宣旨:「大司馬大將軍萬安國叛亂罪賜死,步六孤定國恢復東郡王爵位、任侍中。」,萬安國大聲急呼:「來人呀!把害死太上皇帝的步六孤定國給我拿下處死。」
因戒嚴中,侍衛只聽從皇帝詔書,仍立於原地不動,抱嶷搖頭道:「拿下大司馬大將軍萬安國!」
「我不可能失算!更不可能失敗!一定是你出賣太上皇帝,賣友求榮,為天下人所不齒的步六孤定國必遭天譴。」,萬安國流淚對步六孤定國大聲咆哮。
步六孤定國聽著萬安國的破口大駡,閉上雙眼,兩行淚水緩緩流下道:「你是始作俑者,不停搧風點火,最終引火自焚,這就是多行不義必自斃的現世報。你讓我一下子失去兩位摰友,我難道不心痛嗎?我比任何人都還要痛徹心扉呀!我恨自己沒有能力去力挽狂瀾,恨自己沒有據理力爭去撥亂反正,讓你們一步錯,步步錯,最後滿盤皆輸,原本是情深義重的三兄弟,現在卻天人永隔,生死兩茫茫。」,他將長期壓抑在內心的話,一股腦兒從口中渲洩而出,最後氣若游絲不停喃喃自語:「鳴呼哀哉!嗚呼哀哉!」,黯然神傷離開崇光宮。侍衛擒拿萬安國,並依叛亂罪賜死,年僅二十三歲,溘然長逝。
太上皇帝拓跋弘暴崩於永安殿,七位皇子與五位公主都穿著素縞的孝服,容顏極度悲痛,跪在靈柩旁行三拜九叩大禮。拓跋宏皇帝更是潸然淚下,哭腫的雙眼皮特別明顯,已連續三日都沒進食,不言不語,長跪不起,抱嶷憂心苦勸道:「陛下,喝點酪漿,進些糜粥!再這樣下去,即使是鐵打的身子,也撐不住呀!」,拓跋宏置若罔聞。
抱嶷搖搖頭,對中官楊播道:「去叫林文繡來勸陛下進膳!」。不一會兒,林文繡走進永安殿,她見到原本圓潤潔白的臉頰,明顯消瘦暗沈如同槁木的拓跋宏,相當不捨小聲道:「陛下先回紫宮休息,在那兒可以盡情放聲哭泣,沒人會阻攔陛下。」,拓跋宏抬頭看林文繡,兩道淚水如雨水滾滾而下,起身跟著林文繡回紫宮。
ns13.58.121.2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