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密佈天網 監控天眼
清晨東方魚肚尚未泛白,除喪後京師恢復車水馬龍熱鬧景象,皇城雞群咕咕啼叫,紫宮御書房傳來陣陣背誦聲,抱嶷道:「陛下天未亮就開始讀書,如此勤奮不懈,歷代帝王難得一見。」
「父皇英年早世,朕不能愧對父皇的重托,必須一肩扛起江山社稷,不可絲毫懈怠。」,拓跋宏繼續讀書,不久又道:「今日怎麼又沒看到文繡與文絹呢?新來的宮女手藝不佳,結得髮辮單調難看,一下子就亂了。」
「奉太皇太后的懿旨,撤換紫宮所有的宦官、中官與宮女,林氏姐妹分派到其他宮殿當差了。」
「為什麼要撤換紫宮所有的宮人呢?」
「奴才奉太皇太后的懿旨,其他的事全不知。」,拓跋宏點點頭,繼續讀《聖訓語錄》。
旭日初升,一群新進宦官、宮女開始為拓跋宏洗漱、結髮辮、換朝服、傳膳,他雖不適應笨手笨腳的新人,但臉上未顯露不悅的表情。
「朕以後步行到太和殿向太皇太后請安,不乘步輦了。」
「這怎麼行呢?」,抱嶷急忙道。
「怎麼不行呢?一天之計在於晨,朕想邊走邊吟唱詩詞歌賦,欣賞沿路景色。」
拓跋宏大步走出紫宮,沿途背誦《聖訓語錄》,眼睛飄移在人群中,以銳利的目光尋人,只見迎面而來的宮人,不斷道:「陛下,萬福金安!」,他都微笑回應:「平身」,後面緊跟一群宦官,分別抬輦、扶輦、持扇、張傘,喊著:「陛下,請乘坐步輦。」,他不理會繼續朝著太和殿走去。
清晨的薄霧剛散盡,太和殿的矮牆爬滿蔓藤綠葉,滿是小小晶瑩剔透的露珠,溫柔滋養所有的生命,大地彷彿剛從沈睡當中醒過來,太皇太后在王遺女的打理下已潄洗、用膳完畢,拓跋宏見太皇太后下跪道:「皇孫臣,叩請太皇太后萬福金安。」
「皇上作完早課了嗎?」,太皇太后面無表情冷冷道。
拓跋宏感受到太皇太后沒有過去的熱絡,冷淡的表情與言語,令他有些不安道:「皇孫臣今早已背誦大魏歷代先皇的《聖訓語錄》,明天覽讀先皇的故事集《聖訓實錄》,向歷代先皇學習治國安邦之道。」
「背誦給太皇祖母聽聽」
「大魏開國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廟號太祖,聖訓一『每日盡孝道,始於向祖父母、父母請安。』;聖訓二『食不兼味,不能浪費。』;聖訓三『正襟危坐,不能歪斜。』……」
「背誦得很好,別忘複習《勸戒歌》!」
「《勸戒歌》早背得滾瓜爛熟,一生不會忘記。」
太皇太后狠狠看了他一眼道:「只會背誦《聖訓語錄》與《勸戒歌》,知而不行,猶如不知,重點要知而後行,恪遵遺訓、遵循教悔。」
「皇孫臣必恪遵太皇祖母的訓示,知行合一。」
「到太華殿早朝!」
太皇太后步出太和殿,拓跋宏緊跟在後,殿門早已停放兩抬步輦,分別乘坐步輦至太華殿早朝聽政。
鼓鐘響起,朝議開始,二聖升御坐,首先太皇太后道:「大魏歷朝歷代皇帝都是馬背上的英雄豪傑,在戰場上衝鋒殺敵,躍馬中原,開疆闢土,幅員遼闊,戰功彪炳。現在各州郡縣頻傳胡漢民族因生活習慣、文化風俗等衝突矛盾不斷,已證實『馬上得天下,豈可馬上治天下?』,未來大魏採『文治』立國,惟他國侵犯大魏予以痛擊之外,不再發動武力對外征討,避免陷入財匱力盡、籌措軍資、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等困境。惟南北統一大業,因地制宜,伺機而動。」
髮蒼蒼視茫茫的高允道:「聖后真知卓見,一語道破當今大魏統治困頓,務必以『文治』緩和各民族間的矛盾與紛爭,臣斗膽奏請以大赦、特赦、減刑或復權來打破朝野的僵局,朝向穩定和諧。」
剛獲陞遷的內秘書令,姿貌英挺、神采俊朗、一頭少年白的李沖道:「大魏刑罰過於嚴厲苛刻,打、鬧、燒、殺、流放,輕重不分無準則,全憑官吏喜好,失之公允,易流於弊端。如《魏律》私人講學者身死,與殺人者死是同等罪刑,然而講學者多為有識之士,常遭身死或滅門之禍,兩者其準則不同、刑度不同,講學者冤死實為耗損國之棟樑。」
駙馬都尉、殿中尚書的丘穆陵泰道:「死刑減為三類,本要滅五族者,降為滅三族;本要滅三族者,降為滅門;本要滅門者,僅殺本人,減少殺人數量,增加人口,尤其男子增強軍力。」
太皇太后道:「就依眾卿的諫言,皇上下詔書,死刑降為三類,刑度減輕,大赦天下。」
下朝,二聖分別乘坐步輦回太和殿,拓跋宏下跪道:「皇孫臣,先回御書房讀聖賢書,叩別太皇太后萬福金安。」
他走出太和殿向宦官道:「朕步行回紫宮,不乘坐步輦了。」,遊走在皇城的大道上,有時漫無目標的遠眺四方,有時匆匆掃射熙熙攘攘的人群,內心有說不出得惆悵與失落,後方緊跟一群宦官。
「陛下,怎麼沒乘坐步輦,在找誰呢?」
拓跋宏回頭一看驚喜道:「拓跋禧在這兒做什麼呢?手上拿什麼玩意兒呢?」
「這是很好玩的木鳶,母妃請人到宮外買來贈送臣弟的。陛下,咱們一起玩。」,拓跋禧比手畫足得意道。
「好啊!朕第一次看到傳說中的木鳶,相當好奇,咱們一起玩!但首先要甩掉後面的宦官,你來幫朕擋一擋吧!」
「陛下,沒問題,您先走一步,咱們在後山的華林園見面,不見不散,臣弟來擋他們。」,兩人相視而笑,拓跋宏大步走進附近宮殿的前門,再從後門逃走。
拓跋禧擋在宦官面前道:「陛下,去解手了,你們不許亂動,也不許離開,就在這兒等陛下出來。」,拓跋禧故意與拓跋宏相反方向離去,繞一大圈才到華林園,看到拓跋宏已等候多時,兄弟一起研究如何讓木鳶升空。
拓跋宏拿起木鳶端看外形道:「《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載墨子曾費時三年,以木製鳶,飛升天空。」
「臣弟怎麼聽說是春秋末年著名工匠魯班首製呢?」
「魯班是中原的工匠祖師,他首製攻城用的雲梯、水戰兵器的鉤強、木工用的鋸子、墨斗線與曲尺、門扇敲門的鋪首,若咱們大魏能得此多才多藝的良賢重臣,南北統一指日可待。文獻記載木鳶是墨子首製,非傳說中的魯班。」
「管他是墨子,還是魯班首製,絕不是拓跋禧。我們來將它飛升天空吧!」
當輕風拂過,兄弟兩人合力抓住線頭,征服逆風的阻擋,一起讓木鳶緩緩升起,高掛在藍天白雲隨風飄揚,拓跋禧雀躍三丈大聲叫:「是五隻蝙蝠圖案,這五隻紅色蝙蝠畫得好精緻!」
拓跋宏神采飛揚道:「蝙蝠寓意『遍福』,象徵福祉無邊,五隻蝙蝠,寓意五福臨門,《尚書‧洪範》記載『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漢族文化、技藝都相當精湛,咱們鮮卑族一定要吸取漢文化的精華,截長補短落後的鮮卑文化,少數鮮卑族才能統馭多數的漢族,與之並駕齊驅,否則會被底蘊深厚的華夏文化,灰飛湮滅在歷史的長河裡。」
拓跋禧右手橫在胸前,左手托住下巴,斜頭看拓跋宏道:「陛下滿腹經綸,講得好深澳,臣弟有聽沒有懂,但無論如何,臣弟對中原的新鮮玩意兒,向來愛不釋手,收藏不少奇貨,諸如孔明鎖、九連環、華容道[1]、象棋、圍棋、獨樂[2],改天再與陛下一起玩。」
「一言為定!不能食言。」,拓跋宏點點頭道。
「一言為定!絶不食言。」,拓跋禧微笑道。
兄弟坐在濃密柔軟的綠草上,抬頭仰望藍天白雲下的五隻紅蝙蝠木鳶,閒聊家事、國事、天下事,樂不思蜀。須臾,拓跋宏突然靈光乍現道:「打戰常以飛鴿傳書,若改以木鳶傳軍情,可否乎?」
拓跋禧睜大眼睛看著拓跋宏道:「陸下,真是舉一反十,永遠不忘國事、天下事,難怪父皇在世非常喜愛陛下!對了!先父皇為什麼會暴崩於永安殿呢?」
「咱們還小,不要探究先父皇的死因,疑問暫留心中,等待將來解謎!」,拓跋宏低聲道。
「將來若讓臣弟知道兇手是誰,非將他碎屍萬斷不可,為先父皇報仇。」,拓跋禧咬牙切齒。
拓跋禧拉著木鳶線,突然想起一事問道:「陛下,方才在宮殿大道上找誰呢?」
「朕沒有找誰呀!難得在皇城散步,隨意瞧瞧城內的一景一物。現在時候不早了,朕難得出來放風透氣,該回紫宮御書房讀書。」,兩人合力拉下木鳶。
拓跋禧邊走邊玩木鳶道:「臣弟不喜好讀書,護送陛下回紫宮,別再留臣弟侍讀,這苦差事由皇六弟拓跋勰來當差,他雖然只有四歲,但與陛下一樣好讀不倦,由他來侍讀是不二人選,臣弟負責侍玩,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兩人哈哈大笑,邊走邊聊朝向紫宮走去。
[1] 華容道是一種滑塊遊戲,放在方形盤中的10塊方片拼成,不允許拿起方塊,只能向平行或垂直的方向滑動。
[2] 獨樂,玩具名,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