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密定大計 運籌帷幄
北魏從道武帝建國後,經明元帝、太武帝的四處討伐、擴大疆域、統一北方、消滅佛教,到拓跋濬即位後,採休養生息,減輕人民負擔,安定百姓生活、開鑿武州石窟、大興佛教,開啟「文治」的先河,為感念大行皇帝拓跋濬對文治的貢獻,諡號文成帝,廟號高宗,八月,安葬雲中的金陵。葬禮結束,朝堂、皇宮內外均除喪服,換上吉服。
馮太后自從撲火殉情燒傷,一直深居簡出,在後宮靜養,拓跋弘皇帝每日必來向馮太后請安,並告知朝堂發生的大事,馮太后教導拓跋弘,在朝堂上如何與大臣們應對,一個月後,聰敏的拓跋弘已能舉一反三且漸入佳境,孤兒寡母共同面對亂臣賊子。馮太后對朝堂議事瞭若指掌,尤其大司徒步六孤麗被乙渾誅殺後,深刻感受到皇帝年幼,無力對抗權臣謀逆,社稷危在旦夕,她必須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才能保住大魏拓跋皇室的江山,為黎民百姓的生計負責。
馮太后對拓跋弘道:「乙渾一步步走上權力的頂峰,位高權重,野心勃勃,且黨羽眾多,要想除掉他絕非易事」
「兒臣覺得咱們必須在極其機密下進行,不能讓乙渾有所察覺,否則他必然狗急跳牆發動兵變,僅憑宮內外的侍衛,難以戰勝乙渾,在京師內發動兵變,生靈塗炭,會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勢必要有周全的大計。」拓跋弘低聲道。
「皇上說得好。大司徒步六孤麗因低估對手乙渾,所以被殺害,咱們要記取這個教訓,必須在極機密下,密定萬無一失的大策,等待時機,誅殺乙渾,且畢其功於一役。第一、朝堂議事由皇上親自決定,絕不能說要與太后或某大臣商議;第二、採讓步策略,對乙渾要求盡量有求必應,其心腹會逢迎拍馬屁,咱們就知曉對手是哪些人,站在我方的大臣有哪些人,利於敵我分明;第三、麻痺乙渾,讓他覺得皇帝年幼無用,太后不聞朝政,他在明我在暗,咱們慢慢積累力量,等待時機成熟。」馮太后在拓跋弘耳際小聲道。
「乙渾野心畢露無遺,咱們看得清楚,在暗中進行誅殺大計;而乙渾真渾,必然渾然不覺,毫無察覺,敵明我暗是母后睿智高明之處。皇兒佩服!佩服!」拓跋弘興奮道。
馮太后對拓跋弘會心一笑道:「明兒在朝堂下詔書,調太國舅爺馮熙回京師,晉升為昌黎王,他是我親兄長,我信得過,進出皇宮探視我的傷勢、請安敘舊,理所當然,不會引起懷疑,平時可以幫咱們聯絡內外。他的能力強,地位高有威望,握有兵權,一但朝廷有變可以起兵先擒乙渾,並發動駐外藩王與各地將領,向京師進軍剿滅叛徒。」
拓跋弘有太后當靠山,內心踏實許多,閉右眼淘氣對太后道:「明天早朝就降詔書,調太國舅爺馮熙回京師探視母后。」
馮太后點頭微微笑道:「孤兒寡母同心,其利斷金。」,並目送拓跋宏離去。
悠悠長空,漫漫浮雲,金色陽光灑落在皇宮每個角落,昌黎王馮熙奉詔調回京師平城,穿著兩袖寬大的漢服,結著鮮卑族特有髮辮垂肩,胸前掛著大牛角頸鍊,耳垂繋長玉墜,雙手戴上鐵環,乘坐官轎,攜帶藥品、補品、禮品,進宮探視受傷的馮太后。
皇宮禁軍侍衛道:「馮王爺請您稍候,下官立馬通報宿衛監李奕大人親迎。」
馮熙下轎搖搖手道:「不必多此一舉,我妹子馮太后受傷,為兄的我應來行親情之禮。否則皇宮繁文縟節那麼多,我實在不想進宮,今日還特意打扮,你們看我這一身玩意兒,有鮮卑、氐、羌、漢的飾物,誰都不得罪,賞賜一些給大夥兒玩玩,當見面禮,大夥兒辛苦了。」,隨即從官轎上拿出各式各樣的飾物,賞賜給侍衛們。
一名拿著賞賜品的侍衛道:「王爺您現在晉升昌黎王,是皇上的舅舅太國舅爺,又是皇上的姑姑博陵大長公主[1]的夫婿駙馬都尉爺,又是冠軍大將軍,頭銜很多,而且一個比一個大,集一身金貴,金光閃閃令人眼花撩亂,咱們該如何稱呼您呢?」。
馮熙爽朗笑聲:「哈!哈!哈!....」,右手環抱侍衛的肩上,左手大姆指朝自己的鼻子道:「叫我『馮熙』,我一生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爵位、職位會隨著榮辱更迭改變,你們就叫我『馮熙』兩個字,簡單明瞭,好記!」
另一侍衛調皮笑道:「馮熙,您別開玩笑了,我上有高堂,下有妻小,腦袋不想搬家,還是稱呼您昌黎王爺,哈哈哈!」
「哈!哈!哈!....,你們喜歡怎麼叫就怎麼叫,隨便啦!我要去找我妹子。」馮熙用爽朗笑聲回應,隨即上官轎前往太和殿。
太和殿陳設簡單,僅有桌、椅、床、銅鏡,窗明几淨,一塵不染,門前幾株梅樹枝葉茂盛,年近五十的鬢髮烏黑太醫徐謇,正為馮太后的右手下臂燒傷處換藥,依稀聽到馮熙與宮人的笑聲,馮太后對徐謇道:「我兄長到哪兒,哪兒就有笑聲,為人海派,不拘小節。」
徐謇邊敷藥邊道:「性情中人,隨其本性、情感外露、率性而為,廣結善緣,心腹好友眾多。兄妹難得見面,多聊聊,下官明日午時,再來幫太后換藥,不久可痊癒。」,徐謇提著藥箱,拱手作揖離去。
馮熙一進門大聲道:「妹子啊!撲火殉情,幹這事,妳太勇猛了!整個皇宮、朝廷、街坊鄰里都知道妳的壯舉,不愧是咱們馮家女兒,不辱馮氏祖先啊!哈!哈!哈!」
「兄長別取笑我,大行皇帝駕崩,走得太突然,措手不及,悲痛之餘,一時想不開,才做傻事。」馮太后邊說邊為馮熙倒茶。
兄妹兩人寒暄一陣後,馮太后命令宮人全部退下,再度探視確定無人後,嚴肅道:「兄長,有要事相求,事關大魏江山社稷,皇帝年幼,乙渾專權,謀殺重臣,叛逆之心,昭然若揭,須要您秘密協助我。」
「如何協助?願聞其詳,克服萬難,使命必達。」馮熙嚴肅壓低語調。
「十月,皇上會下詔書,召五位王爺回京師,參加鮮卑族每年最重要的冬至祭典,這五位王爺都是皇叔近支宗室,分別是征東大將軍和龍鎮都大將任城王拓跋雲、征南大將軍長安鎮都大將京兆王拓跋子推、征西大將軍平陽王拓跋新成、鎮南大將軍虎牢鎮都大將汝陰王拓跋天賜、濟陰王拓跋小新成,他們都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其中地位最高的是任城王拓跋雲,他是『使持節』,持有節杖,是皇帝臨時授予大臣的一種特殊權力,節杖就代表皇帝宣口諭,有權力即逮捕,甚至先斬後奏。五位王爺長期領兵在外,鎮守一方,不知京師已經發生大事,乙渾專權矯詔殺重臣,十二月王爺們陸續回京師時,兄長務必親自告知他們幾件大事。第一、若乙渾矯詔賜他們自盡,絕不能聽從;第二、絕對不能讓乙渾輕易調兵,掌控兵權;第三、萬一乙渾發動兵變,包圍皇城,囚禁謀害皇帝或太后,五位王爺與兄長,就起兵擒乙渾,捉拿反賊奪回皇權。」馮太后小聲道。
「五位王爺一起回京師,乙渾不會懷疑嗎?」馮熙狐疑問。
「不會。因為冬至祭典是拓跋鮮卑一年中最重大的祭典,皇族宗室會紛紛趕回京師參加祭典,十月降詔,十二月才回京師參與祭典,如同漢族返鄉過年團聚一樣,理所當然,乙渾不會起疑。兄長,安插可靠的人,打入乙渾的黨羽,竊取機要秘密。」
馮熙拍拍胸脯道:「只要王爺們從封疆地起身,準備回京師,我馬上就知道,我什麼沒有,就是三教九流、狐群狗黨、酒肉朋友眾多,且分布四方。別忘了,我十二歲與娘親逃難時,在羌族、氐族生活過,結交一群死忠追隨者,消息靈通得很,包打聽、安插親信,包在我身上。」
「那時娘親看你整天騎馬射箭,武功高強,追隨者眾,為此憂心不已,把你送到長安,請師塾教你《孝經》、《論語》、《孫子兵法》、《陰陽五行》,兄長是文武全才,國之棟樑,要發揮所長給妹子瞧瞧呀!」馮太后微笑道。
馮太后與馮熙久別重逢,話家常一陣。午時,馮熙起身道:「此次回京師,我要和酒肉朋友,好好喝上幾杯,妹子妳齋戒中,敬謝不敏。」
馮太后親送馮熙至太和殿門外話別,王遺女道:「太后萬福金安,宿衛監李奕大人,在此等候多時,求見太后及昌黎王爺。」,馮太后疑惑望著馮熙。
李奕儀表堂堂、文質彬彬,拱手作揖從容道:「太后萬福金安,臣罪該萬死,昌黎王進宮請安,臣有要事在身未親迎昌黎王爺至太和殿,有失禮儀,請太后、王爺懲處。」左手紅腫烙印傷痕,刻意用右手掩蓋,但仍蓋不住左手大遍傷痕。
「妹子,是我要侍衛不要通知李大人,我又不是小孩,還要一位二、三品的禁軍宿衛監陪我,對我這種粗人,繁文縟節免了。」馮熙高舉右手左右搖擺,衣袂袖口隨之飄起。
馮太后望著李奕,心頭一震,輕聲關心道:「你的左手怎麼灼傷的呢?還有其他燒傷處嗎?」
李奕刻意拉下袖子蓋住傷痕道:「我自己不小心灼傷,不礙事過幾日就好了,多謝太后的關心。」
「我今天進宮正好準備燒傷藥要給妹子當敷料,一些藥給李大人使用,妹子意下如何?」馮熙揚揚得意道。
「昌黎王的敷料一定是上等藥材製成,全部給李大人帶回去使用,明日午時太醫會來看診,李大人來太和殿,也讓太醫看診傷勢。」
「多謝太后關心,多謝昌黎王贈藥,珍貴敷料還是留給太后使用,一點小傷不勞太醫為微臣看診。」李奕拱手作揖道。
「哀家命你敷藥全部拿回去使用,明日午時至太和殿給太醫看診。」馮太后嚴肅道。
「微臣多謝太后賜藥,明日午時準時到太和殿看診。請讓微臣護送昌黎王出宮,彌補方才失職之過。」
馮熙搭著李奕的右肩邊走邊道:「不礙事,不礙事,我最受不了皇宮的繁文縟節…。」,馮太后目送高大英挺的李奕與馮熙一起離去。
ns18.188.176.130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