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冤情昭雪 加倍奉還
太皇太后下安車看到「崔氏祠堂」四個大字,疑惑問道:「為何來到崔氏祠堂呢?」,汲固含淚道:「高平公、中書監李敷大人的嫡妻崔氏是四大豪門士族之一,李大人遭到親戚李訢誣陷時,父親李順爵位被奪貶為庶人;長子李伯和事發逃亡,一年多被抓處死;次子李仲良與李敷同年被殺,庶出三子李孝祖年紀小易藏匿,埋名隱姓,寄人籬下;李夫人崔氏被沒入掖庭為奴婢。李氏家族幾乎慘遭滅絕之迫害,崔氏親家翁將李氏的亡靈牌位,安奉在崔氏祠堂後院隱密處的庫房裡,讓其孤魂得以安息。」
太皇太后流淚向趙黑道:「讓崔氏出宮扶養李敷唯一血脈李孝祖長大成人」,趙黑道:「遵旨」。
一行人走進崔氏祠堂後院,崔氏親家翁聽聞太皇太后駕臨,早已命人打開庫房,備妥清香與祭品,太皇太后看到李奕的牌位,走向前端視良久,埋植在內心的傷痛,突然潰堤痛哭,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眾人跟著她祭拜。
一位年約十歲長相清秀俊美的男孩,奉上三柱清香及四果時,她看見男孩胸前掛潔白晶瑩剔透圓形的玉珮與翡翠雙環戒指,太皇太后睜大雙眼,帶著一縷深淺得宜的訝異問道:「你胸前的玉珮與戒指怎麼來的呢?金鏈子誰加工的呢?」,男孩驚恐萬分用力搖頭表示不知,崔氏親家翁向前道:「這位男童是李奕的獨子李繼業,生母為避禍改嫁丟下獨子,現在埋名隱姓,由我遠房親戚代為撫養,平常來這兒與其他學子共讀。有關這條項鍊,當時李奕被斬首身亡時,頸部掛著白玉珮,右手緊緊握住翡翠雙環戒指,斷氣後都不願鬆手,直到他的下屬在他的耳邊道:『這條項鍊會幫他物歸原主』,才漸漸鬆手讓下屬取出,偷偷送來這兒的時候,已加上金鍊子,我想這兩條項鍊對李奕大人一定意義非凡,至死忠心不渝,於是將遺物給李繼業戴在身上,當成李奕大人的傳家之寶。」
太皇太后閉緊兩唇,沈痛的閉上雙眸,淚水不聽使喚像雨水直直落下,恭恭敬敬跪在李奕的牌位前,心道:「夫君,奕郎,燕兒已收到玉珮與雙環戒指,現在送給你的獨子李繼業,咱們的戀情終究走不出世人異樣的眼光,害死無孤者眾,燕兒對亡者感到相當愧咎。咱們今生無法結半生緣,但求來生續今生緣。情未了,相思濃,千年只等待來生緣。」
太皇太后再次拭去淚水,起身向其他亡者上香獻四果,嚴肅道:「重啟調查李敷貪污案,本宮親自審訊,為李氏家族昭雪冤情。」,祭祀完畢,相互辭行,皇家車隊一路奔回皇宮,太皇太后回到太和殿,取出李奕的排簫走到窗邊,輕撫排簫良久,放在嘴邊吹奏整夜,哀怨淒楚的簫聲,傳遍整個皇城,悲鳴不已。
太華殿瀰漫一股肅殺的氛圍,二聖升御坐,太皇太后道:「重啟調查李敷貪污案,步六孤定國、趙黑、李訢、範𢶏等人覲見。」
步六孤定國下跪道:「當年獻文帝擔心秦始皇之母趙姬事件在我朝重演,故意外調李奕為都官尚書,並對他嚴密監控,但李奕大人公私都太完美,完全找不到缺口羅織罪名,正好李訢被控貪污案,而李訢是李敷提拔舉薦的遠房親戚,兩人關係非淺,便以此為破口冠以罪名。其實,李訢所犯的貪污案,在我朝官員無俸祿之下,是件稀鬆平常的小事,不足為奇,李敷基於親戚僅對李訢口語規勸未執行懲戒,獻文帝便以李敷包庇李訢貪污案,下詔書誅三族。其後,在駙馬都尉萬安國的奏請下,又追殺嬰兒、幼童等後裔,臣因父親步六孤麗被乙渾殺害時,曾遭追殺感同身受,不願再誅殺無孤,未再參與後續之追殺。臣奉命行事逮捕李氏三兄弟,乃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
趙黑趴在地上下跪道:「臣奉旨攜獻文帝的詔書,帶數十位禁軍,先到西兗州抓拿李式大人,再回京師依序捕抓李敷大人、李奕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死李氏三兄弟。臣奉旨行事,未謀劃誅殺案與追殺嬰幼童,句句屬實,請聖后明察秋毫。」
剛遭貶謫為徐州刺史的李訢下跪泣訴道:「臣與李敷是遠親,兩家族交情很好,李敷提拔臣當任最富庶的相州刺史,有恩於臣,臣根本不想誣告李敷,因貪污案被關押在大獄數次自殺未遂。當時獻文帝派人用三招逼供:一、刑訊逼供:臣在大牢遭到嚴刑拷打,不是交待貪污罪行,而是羅織李敷兄弟的罪刑,置他們於死地的證據,臣扛住不願誣告;二、威逼誘供:審訊官威逼臣誘供李敷兄弟罪刑可以免死,臣良知未泯滅,還是不願招供;三、教唆誣告:當時臣真的不知李敷家族與皇室究竟發生何事?為什麼非要臣羅織罪名、編造偽證不可呢?臣被關進大牢裡,內心非常痛苦,曾拔下頭上的簪子,紮喉嚨想自殺,解下腰帶想自盡,因太疼、喘不過氣,下不了決心一了百了死去。於是,獻文帝又派臣的女婿裴攸來探監說服,並利用馮闡與李敷有不戴天之仇,轉述馮闡弟弟的口供,讓臣與範𢶏裡應外合,無中生有,移花接木,誣告李敷二十多條貪污罪,導致李氏家族被誅滅三族,心中愧咎不已。臣因揭發李敷貪污有功,免於死罪,僅被剃光頭,鞭打百下,貶為奴僕。不久,獻文帝將臣由奴僕變成平民,晉陞為下級官吏,平步青雲,步步高陞,參與軍國大政兼典選部,權傾內外百官,都非臣之預期。」
太皇太后用銳利眼神向範𢶏示意,範𢶏心領神會下跪道:「臣提告徐州刺史李訢,深受皇恩,位高權重,食君之祿,卻不忠君之事,與南方劉宋權臣蕭道成暗通款曲,密謀叛變,共謀攻打大魏,此手書為物證,謹呈二聖過目。」,張祐手持拂塵接過手書,敬呈太皇太后。
李訢怒斥道:「範𢶏你也羅織李敷貪污罪名,我一路提拔你,遷移糧倉是你出的壞主意,難怪同僚與家人一直告誡我,說你是個『能言善道,巧言令色,講話動聽,但做事猶如盜賊一樣邪惡。』,平日我待你不薄,掏心掏肺,把你當知己好友,如此信任你,你竟然出賣我,忘恩負義,羅織罪名,誣告陷害我,我真後悔沒聽弟弟李璞的金玉良言,今日後悔莫及。」
範𢶏道:「李訢大人,別忘了,當年李敷大人對您仁至義盡,您都忍心誣陷他,我只是效法您的做法,這叫『因果報應』呀!」
太皇太后冷漠道:「李訢勾結異國,背叛大魏,為世人所不恥,令人不禁唏噓,扼腕嘆息呀!依《魏律》叛國罪處以死刑,誅三族。另外,李敷家族因貪污案被株連三族,經查證為李訢誣告,獲平反除罪,恢復爵位由子繼承,每年賜布帛伍佰匹、穀糧伍佰斛為補償。」
太皇太后繼續道:「步六孤定國、趙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擔君之憂,奉命行事乃為人臣子應盡之責免罰;範𢶏揭發李訢叛國罪有功,將功贖罪免罰。」
李訢被禁軍押至宮外大牢收押禁見,大臣紛紛嘆息退朝,拓跋宏小心翼翼不敢多言,恭送心情沈重的太皇太后回太和殿。月餘,李訢與次子李令和、三子李令度,同時被處死,其長子李邃比李訢早亡。
ns3.17.129.2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