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剷除異己 恩威並施
太和殿宮門外,張祐持拂塵帶領兩位小宦官共抬一張小桌子,王遺女提膳品跟在後面,見到林文絹手持刀劍四處張望,張祐道:「咱們唯一的女宿衛員,怎麼孤家寡人來後宮巡視呢?」
林文絹拱手作揖道:「張公公,別提什麼宿衛『員』了,我連個『卒』都不如,沒有男人願意與我同行巡夜,深怕丟盡男人本色,把我當成溫疫避之為恐不及,我長得這麼抱歉嗎?雖然沒有姐姐漂亮,我好歹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啊!這些臭男人對待我太不公平了。」,比手畫足,義憤填膺。
張祐笑道:「大魏自開國以來,沒有一位女子勢如破敵擊敗眾多武將,掃蕩男人的自尊,連我都害怕,何況其他男人子呢?你們說是不是呀!」,小官官與王遺女竊笑,林文絹大聲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個人無牽無絆,更瀟灑、更快活,你們忙吧!在下不叨擾,先行告退。」,眾人目送林文絹離去。
張祐對小宦官道:「聖后向來節儉樸素,不喜奢侈浮華,平時穿無花紋的絲織品,只在慶典穿錦繡華麗的服飾。此次奉懿旨特別裁成較小的膳桌,無法擺設太多膳品,也不講究精緻的菜餚,平常只吃八分飽而已,身為一國之母節省儉約,用財有度,是大魏的福氣,咱們應多多學習。」
太皇太后走進寢室接張祐的話尾道:「秉持『用膳八分飽、做事十分勤』原則」,端詳膳桌好一會兒又道:「這張膳桌還是太大,再拿去裁減一點。」
張祐:「這膳桌只能擺放四道菜餚,再裁減小一點兒,恐怕連碗盤都要改成小號,聖后長期沒吃飽反而傷身,得不償失!」
「本宮先試用一陣,再決定是否裁減膳桌。」,她示意其他人退下,只留下張祐。
太皇太后道:「南郡王李惠的叛國罪,辦得如何呢?」
張祐左右觀望確定無人,謹慎道:「南郡王李惠是思皇后的父親,皇上的外祖父,是獻文帝的外戚大臣,擔任雍州刺史政績卓著,很受百姓推崇與愛戴,神準斷事兩案,是當地人津津樂道之事。」
「哪兩案呢?」
「第一案是拷皮知主:有兩人分別背鹽和背木柴,同時放下重重的扁擔在樹下休息,不久要出發時,兩人爭一張羊皮,都說是自己墊背的東西,爭吵很久未果,於是打官司,李惠對下屬說:『敲打羊皮就能查出它的主人』,下屬認為李惠開玩笑,靜默未回應。李惠命相爭的兩人出去,令人用杖敲打羊皮,見到一些鹽粒,就說『我知道事情的真象了』,就命相爭的兩人進來看,從羊皮敲下來的鹽粒,背柴的人於是服首認罪。」
「李惠辦案確實聰明,另一案呢?」
「第二案是燕子爭巢:雍州衙門大廳,有兩隻燕子為了搶奪一個鳥巢爭鬥好幾日,李惠命人捕擒兩隻燕子,要下屬為這兩隻燕子斷案,以瞭解斷獄能力,下屬推辭說:『此事只有大智者才能斷案,不是資質駑鈍者能做到的事。』,於是他命人用細長的竹片輕輕地擊打鳥巢,一隻馬上飛走,另一隻怎麼趕都不願飛走,他對下屬道:『留下來的燕子,牠費不少功夫築巢,任你怎麼打牠,也不願飛走;而飛走燕子沒有下過功夫,竹片打在牠身上疼痛不忍,對這個巢沒付出辛苦,當然毫不留戀便離去了。』,下屬們都伏首稱讚李惠的聰明才智、神準斷案、清廉正直。李惠凡事明察秋毫,諸如此類繁多,不勝枚舉,雍州官吏百姓都不敢欺騙犯案,在位治績突出優良,倘若以叛國罪處以死刑,恐引發天下人非議。
太皇太后面容嚴肅,語音陡轉陰冷道:「李惠是獻文帝親近的翁婿、重要的黨羽,又是肱骨大臣,與馮氏家族同是外戚,他是本宮潛在的勁敵,未來的隱憂,為了鞏固政權,避免重蹈獻文帝朝帝后黨爭之覆轍,參照李訢叛國罪名,滅三族。當年獻文帝羅織罪名殺害李奕三兄弟,少不了南群王李惠在旁拱火,本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剛剛好而已。」
張祐小聲問道:「李訢叛國罪由太皇太后在朝堂上親自審問,李惠叛國案是否押至京師親自審訊呢?」
「不了!李惠是皇上的外祖父,不要讓皇上臨朝審判,親情難以割捨,直接在雍州入罪賜死,事成馬上回報。」
----------------
張祐攜太皇太后密令,率領大批禁軍包圍雍州衙門,百姓好奇圍觀,大小官吏驚恐不已,李惠從容拱手作揖問道:「張公公別來無恙,今日派遣禁軍包圍小小雍州衙門,驚動百姓圍觀,有損皇家威望。」
張祐下令道:「衙門裡裡外外仔細搜查,李惠通敵叛國的事證。」
不久,一名侍衛道:「搜到李大人與島夷往來書信的叛國證物」
李惠不屑道:「羅織罪名,誣枉陷害,自導自演一齣濫戲,陷害本王不義。」
張祐冷冷宣讀:「太皇太后令曰,南郡王雍州刺史李惠,在青州反叛大魏,投降南朝劉宋,罪證確鑿,誅三族。」
李惠忿怒道:「為何不是皇帝詔書,而是太皇太后令呢?」
張祐嘴角上揚道:「誅三族後,就會有『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了….』,不過,李王爺駕鶴西歸後,有沒有皇帝詔書都不重要了。」
李惠悲憤相向道:「南郡王李氏三代誓死效忠大魏,天下皆知,父親李蓋被迫娶太武帝的妹妹武威大長公主,休掉我孤苦無依的生母,讓我自小承受失恃之痛;自承襲父王爵位,長女思皇后為獻文帝誕下當今皇上,因『子貴母死』被賜死;而我今日被太皇太后羅織叛國罪賜死,誅三族。今日壯烈犧牲,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說完便拔刀自刎殉死,其弟李初、李樂、以及幾位兒子都被誅殺,妻梁氏客死青州,家破人亡,沒收全部家財。
雍州百姓與官吏感念李惠的恩澤,主動到衙門收屍、祭拜、誦經、安葬,讓亡者入土為安,有些人行俠仗義,協助李氏家族逃亡,對李惠家族慘遭滅門,紛紛道:「太皇太后先後以叛國罪誅滅李訢、李惠家族,主要為情郎李奕復仇。」、「漢朝呂雉再現,為了大權獨覽,不惜羅織罪名,剷除異己,陷害忠良、大開殺戒。」、「蕩婦為男寵不惜殺子、殺忠臣,最毒婦人心。」、「南郡王三代與拓跋皇族聯姻的下場,值得世人警惕!千萬不能與皇族聯婚,以免慘遭不測。」、「實在可惜啊!李惠為人和靄可親、無官架子、斷案如神、勤政愛民、清廉自持,是難得的好官。」、「痛失賢良大臣,天下人惋惜啊!」,雍州城民怨四起。
張祐向太皇太后道:「李惠是叛國誅滅三族,已論罪伏法,惟天下人為這樁冤情都感到惋惜悲歎,尤其獻文帝朝的肱骨大臣都人心惶惶,奏請聖后應想方設法減緩天下人的悲憤不鳴,否則將影響朝野的穩定。」
太皇太后思慮一下冷漠道:「樓提是獻文帝的親信,任內三郎,獻文帝暴崩時,他對別人說:『帝王去世了,我還活著有何用』,於是拔刀自刎,幾乎快命喪黃泉,幸而未果,就下本宮之令,褒奬他的忠貞節義,賜帛六百匹,加以籠絡沒有政權野心的黨羽,化解因誅殺李惠引發天下人不滿的潛在危機。」
張祐微笑道:「恩惠與懲罰,軟硬兼施的兩手策略同時進行,高招!」
太皇太后冷冷道:「你臣服於本宮,本宮就施之以恩,施之以德,加以重賞;你反抗於本宮,本宮就施之以威,施之以權,直到你服從本宮為止,這就是恩威並施的兩手策略,獎賞中警示,信任中提醒,立威中威懾。」
ns18.217.55.19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