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君子如玉 左衽右衽
一輪紅日正緩緩落下,殘陽染照白皚皚的大地,馮氏兄弟與楊播在紫宮密商第三晚送膳到柴房給拓跋宏,突然聽到吵雜聲,馮修走到窗邊驚喜道:「皇上被釋放了。」,三人欣喜若狂跑到宮門外迎接虛弱的他進寢室,太醫徐謇隨侍在側看診傷勢敷藥,一群人忙進忙出好一會兒才漸漸離去,留下兩位侍讀生。
馮修低聲道:「嘿!嘿!嘿!五品皇帝這麼快就被釋放出來,我們今晚沒搞頭了,『調虎離山之計』不必玩了,三十六計只玩了兩技就草草結束,實在可惜呀!」,眼珠子靈活轉動,看著拓跋宏身上一條條深淺不一新舊交雜的傷痕,不禁搖頭道:「唉!呀呀呀!被打得皮開肉綻,今晚我自動幫你加三道膳品,皮鞭炒肉絲、紅燒蹄膀與紅燒豬腳,受虐兒好可憐喲!」
拓跋宏虛弱道:「送朕到御書房,馮誕與馮修幫忙取書。」
馮誕拱手作揖恭謹道:「臣遵旨!」
馮修眼珠子突然停止不動道:「五品皇帝的傷勢至少要躺個十天、半個月才能恢復,讀書這檔事,沒有人會跟您爭搶,不必急著嘛! 」
拓跋宏道:「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日日不讀書,行屍走肉。」
馮修嘴角上揚,揪著眼道:「我就那位行屍走者。」,三人相視而笑。
楊播命御膳房為三人準備晚膳共食,馮修神彩奕奕講述如何主導大局,計誘守門侍衛,鉅細靡遺交代每個環節與過程,刻意張顯自己的足智多謀,低聲道:「此事件一定是那群不男不女的奴才,為了賞賜向太皇姑姑咬耳根造謠生事,咱們一定要好好修理閹官。」,拓跋宏長嘆道:「朕想再研讀《三國志》,把有關司馬懿的書簡全放在案牘上,你們先退下。」,他一夜未闔眼,讀到鷄鳴報曉。
皇城雪花紛飛,烏雲尚未被晨曦蒸散,林文繡披著大衣到紫宮幹活,見拓跋宏正在讀書,低聲道:「皇上剛被釋放出來,今日向太皇太后請安,務必恭敬謹慎。孔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陛下侍奉太皇太后要竭盡恭敬之心,在奉養時要保持愉悅之心,生病照料時要懷著憂慮之心,甚至『尊祖如母』將原本祖孫隔代情改為母子親情。」
拓跋宏點點頭,瞅著她道:「我怕她仍在生我的氣。」
林文繡用肯定口吻道:「陛下未被黜廢皇位,又被釋放出來,就表示太皇太后已原諒您,今日務必到太和殿認錯、請罪、請安、謝恩。對誣陷陛下的人,不要再追問或究責,此事就此打住,永遠不要再提起,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沒有一段路是白走,它都是陛下成長的養分。別忘了,司馬懿一路走來沒有敵人,只有友人和師長,對人永遠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拓跋宏點點頭繼續研讀《三國志》。
林文繡一面準備早膳一面道:「陛下,我準備漢族過年應景的傳統美食,年糕給您嚐鮮,吃吃看味道如何?」
拓跋宏看著黃橙橙上面舖滿紅豆的年糕,好奇拿起一塊吃,嘴角上揚道:「這是我第一次品嚐年糕,彈牙有嚼勁,吃得出米香味,好吃!鮮卑族以肉食、酪漿為主,烹調變化遠遠不如漢族菜色千變萬化。過年吃『年糕』象徵什麼意思呢?」
「漢族俗語: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比去年更好更高!」
「鮮卑族稱紅豆又叫相思豆。相傳有位鮮卑男子出征作戰,他的妻子早晚都會跑到高山的大樹下祈望,因過度思念邊塞的丈夫,經常淚流滿面,當淚水流乾後,竟流出鮮紅血滴,血滴化作粒粒紅豆,掉在地上生根發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幼芽長成大樹,結滿纍纍的紅豆,族人對這位貞妻摯婦所感動,便把此樹稱『相思樹』,紅豆稱『相思豆』,此物最相思,天子最相思天女。」
馮誕突然走進御書房道:「一大早就浸潤在談情說愛的幸福裡,此物最相思,天子最相思天女。」,兩人戛然而止,看著馮誕瞇眼走進來,拓跋宏害羞道:「朕在講漢族神話的牛郎織女故事給文繡聽。」
馮誕微笑斜視著拓跋宏道:「陛下轉得太硬、太牽強了,臣什麼都沒看到,也沒聽到,一如往昔保守秘密。還好馮修不在場,否則一定大放送,整個皇城馬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拓跋宏爽朗大笑似乎已忘了身上的疼痛,林文繡雪白的肌膚瞬間泛紅,羞澀緊離開御書房。
冰消雪化河水流淌,樹枝冒出點點淡綠嫩芽,睢鳩輕盈飛過河流停在沙洲上,「關關」呼喚尋覓另一半,來自遠方的東風拂過,楊柳隨風擺動搖曳生姿,初春暖陽再度來到京師平城。
黎明尚未破曉,紫宮的宮人特別早起幹活,拓跋宏正襟危坐讀書,林文繡拿著禮服走進來道:「陛下首次要主持『籍田儀式』,對大魏而言,意義非凡,各項禮制都要做到位。漢族始自黃帝開始都十分重視農耕,從秦漢以來,歷朝歷代的天子每逢春耕前,二月初二日都會親自率領諸侯王、文武百官下田耕作,在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以表示對農耕的重視,對收成的期盼,鼓勵人民從事農作經濟。」
拓跋宏道:「這是大魏推動漢化的重要起手式,要讓五胡從只會拉弓騎射的粗人莽漢,過渡到懂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勤奮農人;要讓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變成落地深根安居樂業的農耕生活。最終還要讓少數五胡與多數漢族和睦相處,才能穩固大魏政權,如果做不到民族合融,各民族間衝突暴動不斷永無寧日,政權將岌岌可危。」
林文繡拿起新禮服道:「抱嶷公公奉太皇太后之命,為陛下準備漢服便於下田耕作,您試穿看看。」
拓跋宏欣喜馬上起身走向林文繡道:「好啊!每次我看到漢族大臣穿大袍長袖,衣冠楚楚,舉止溫文儒雅,風度翩翩,好生羨慕,很期望有一天能穿漢族龍袍,接受群臣朝拜。舉凡漢族的食、衣、住、行各方面的都比鮮卑族先進,讓我愛不釋手,馮誕常笑我是個『漢迷帝』。今日要主持『籍田儀式』親耕農作,生平首次穿漢服,我好興奮!」
林文繡一面幫他換穿衣服,一面解釋道:「漢服上衣為天,下裙為地,服制寓意天人合一,且不能僭越禮制。無論遊牧民族或農耕民族,上下裝分穿是便利的,比如幹活時,把上衣脫掉可散熱涼快些;幹完活時,上衣一穿可以禦寒保暖又體面。但下裝就有區別了,對農耕漢族而言,如果穿褲子長期在田裡幹活,腳踩泥土容易弄髒褲角,褲子洗幾次會退色或破損;如果穿裙子,只要把裙擺拉起來塞到腰際,泥土只沾到小腿,浸在小河裡就洗乾淨,所以農耕民族選擇上衣下裙最方便。對遊牧民族而言,如果穿裙子騎馬,屁股與小腿肯定受不了,所以遊牧民族選擇上衣下褲最方便。」
拓跋宏道:「《論語‧憲向》孔子曰:『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孔子認為衣襟向左是野蠻人,這點我很不認同。」
林文繡微微一笑道:「這也是農耕與遊牧民族生活習慣不同而已。農耕民族採右衽是因為農作時,大部分的人以右手為主,衣襟開右衽是衣服從左邊向右邊開,右邊袖子連著衣襟面積較小,動作較靈活方便,若開左衽的話,舉右手比較沈重,反而不方便。而遊牧民族主要是騎馬射箭,大部分的人左手舉弓,右手拉弦,衣襟開左衽是衣服從右邊向左邊開,左邊袖子連著衣襟面積較小,舉弓較靈活方便,若開右衽的話,舉左手比較沈重,反而不方便。總之,衣襟無論開左衽或右衽,都與該民族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與文明或野蠻無關。」,拓跋宏微笑道:「知我者,林文繡也。」
林文繡幫他換上黃黑相間上衣下裙的漢服,從一個繡著精緻佛像的布袋裡,取出一條編串華夏繩結鑲著兩塊一組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的玉珮,繫在他的下裙腰際上,與衣服顏色對比顯得耀眼奪目,她退兩步觀看拓跋宏整體形態,深情看著拓跋宏輕聲細語道:「漢族把玉比作君子德行,玉的溫柔潤和宛如君子的仁義;玉的嚴謹縝密宛如君子的智慧;玉的堅定剛毅不屈宛如君子的道義;玉的純潔無傷痕宛如君子的品行;玉的百折不撓宛如君子的勇氣;玉的小瑕疵缺點宛如君子的性情。正如《詩經‧小戎》有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拓跋宏道:「孔子把玉比作君子的德性解釋相當多,妳剛剛已幫孔子總結了,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其宗旨就是君子佩戴玉石,必須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可惜妳沒有解釋《詩經‧小戎》的『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我幫妳解釋囉! 其寓意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溫和如玉石一樣。」
林文繡微笑嬌羞道:「那是陛下的解釋,我聽不懂您的意思。」,他瞇眼看著林文繡羞澀的模樣,第一次穿裙感到特別新鮮好奇,不斷回來踱步,故意讓兩塊玉珮相互撞擊發出「噹噹!」的珩鐺佩環聲。
林文繡道:「漢族男子腰掛兩塊玉珮,走路不能發出聲響,「噹噹!」聲是提醒自己要注意舉止。」
拓跋宏馬上停下腳步微笑道:「原來漢男子佩玉在身有警示之意。」
林文繡拿出繡著精緻佛像的袋子,含情脈脈道:「這條玉珮是兩塊一組各刻著千手觀音菩薩,是我娘親送爹爹的傳家之寶。袋子是陛下送我文房四寶的黑色粗麻袋,我把它繡上佛像,願佛陀保佑陛下長命百歲,可用它來珍藏這條玉珮。」
拓跋宏露出潔白的貝齒,在她的右耳小聲道:「謝謝妳送我這條玉珮與刺繡,我當它是『定情物』,拓跋宏是妳的夫君,妳是拓跋宏的妻子,一生一世永不變。」,他用嘴巴含住林文繡的右耳,柔軟舌頭在耳窩裡騷動,林文繡瞬間酥麻微笑避開。
拓跋宏接過袋子仔細看佛像的刺繡品,驚訝道:「文繡,這佛臉雍容華貴,左手扶胸,右手下垂,披件輕拂伽裟,栩栩如生,妳的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竟然把一個非常不起眼的黑麻袋,變成一件珍貴精緻的藝品,一雙化腐朽為神奇的巧手,簡直令人嘆為觀止。」
林文繡微笑看著眼前這個大男孩,小心翼翼回來踱步,深怕玉珮發出「噹噹」聲,一面撫摸佛像,一面小聲背誦《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佛弟子拓跋宏,誠心誠意以持誦《心經》功德回向給我的妻子林文繡。」
林文繡幫他的頭髮向上梳,頭頂上盤結挽髻,並以簪貫穿,問道:「要不要掛珥璫呢?」,拓跋宏搖搖頭道:「以漢族服飾為主,不掛珥璫、不繫皮腰帶、不穿皮靴,否則顯得不倫不類;改掛玉珮、繫布腰帶、穿履鞋,今日搖身一變成為溫文儒雅的書生。」,林文繡道:「漢迷帝!」,兩人相視而笑。
ns3.17.129.242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