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貧富不均 佛門叛亂
太皇太后轉身看著仍然下跪的馮修道:「你為什麼沒去皇宗學讀書呢?」
馮修瞇眼撤嬌道:「太皇姑姑,我每日早晨都來不及起床,一讀書就全身不舒服,腦袋疼的厲害,頭髮分叉就分心了,眼睛酸澀就流淚不止,心情不好就嘴饞吃個不停,甥兒不是一塊讀書的料子,懇請您大發慈悲心,不要勉強我一定要讀書,阿彌陀佛,我佛慈悲!」,眾人淺淺一笑。
太皇太后道:「人貴有自知之明,擺正位置,認清自己,無往不樂。」
馮修又道:「太皇姑姑說得對極了!上回在漢人街,皇上的玉珮被竊賊盜走,我獨自一人使出渾身解數,大展身手,以家傳絕門功夫逮捕竊賊送至衙門,可見武功挺不錯,您又何必勉強我一定要讀書呢?我很平庸,不想文武全才,懇請同意我卑微的請求,不要再勉強我讀書了!」,拓跋宏與林氏姐妹聽馮修自吹自雷、大言不慚的敘說,自己的絕技武功。
太皇太后托腮沉思道:「你不喜歡讀書,最近都在忙些什麼呢?」
馮修比手畫腳道:「反覆練習騎馬、射箭、游水等技藝呀!這些林文絹都有幫忙檢核,成績很不錯,林文絹妳說是不是呀?」
林文絹突然被馮修點名勉強道:「嗯!」
太皇太后又道:「聽說你最近都在看春畫圖」
馮修怒瞪馮誕道:「太皇姑姑,『夫妻之道,人倫之始』,甥兒在這方面比較早慧,確實研讀不少男歡女愛的書冊,有助於將來娶妻生子,成年後不須請侍女教導,自己研讀可省下大筆花銷,不必麻煩別人,何樂而不為呢?」
林氏姐妹低頭臉紅,太皇太后怒道:「大言不慚,寡廉鮮恥,本宮深感不齒,杖罰十下。」
馮誕仍然下跪道:「太皇姑姑,是我失職督導不周,願意替馮修杖罰十下。」
太皇太后心平氣和道:「馮誕與馮修是手足情深的好兄弟,但公私賞罰須分明,恩威並重,令出必行,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都退下吧!」
當眾人要離開太和殿時,馮誕道:「我留下來陪伴馮修。」
馮修怒不可遏大聲道:「身為兄長出賣我,就不必假惺惺說要幫我『頂罪』、『陪伴』,你這種舉動真讓我噁心,滾開!」,被侍衛架去杖罰。
林氏姐妹拿著書簡、繡線、刺繡品,與拓跋宏、馮誕一起走出太和殿時,拓跋宏心情落寞道:「從明天開始,妳不會再來紫宮了,日後有任何的委屈一定要告訴我,別像今日這樣遭人誣陷,還為別人求情,人善被人欺。」
林文繡含著淚水道:「陛下的衣服須要修改或縫補,可命人送來織繡房或紅樓。」
拓跋宏深邃的眼眸看著林文繡,在她耳際小聲道:「別忘了我們的約定,妳一定要等我!」
林文繡含情脈脈看著他,轉身向馮誕道:「馮公子您是陛下最要好的同窗好友,日後請多關照陛下的日常生活。」
林文絹忍不住道:「都在皇宮裡,又不是生離死別,搞什麼十八相送,依依不捨。明天起我不必到侍衛隊受窩囊氣,終於解脫苦悶的差事。」
林文繡愁容道:「我們姐妹因此事得罪了侍衛隊,我擔心…。」
林文絹道:「姐姐,天塌下來有我頂著,別擔心我會保護妳。」,拓跋宏一路抑鬱低落的情緒,與馮誕送林氏姐妹回到紅樓。
太華殿鐘聲咚咚響起,大臣魚貫而入,二聖升御坐朝議開始,太皇太后道:「本宮此次與皇上南巡肆州,體恤民意廣求民瘼,稽核官府治理績效,可謂獲益良多。天下苦人多,百官應有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胸襟,賑濟受苦受難的災民。爾後,文武大臣不能只坐在官府批閱奏摺,更應實際巡視各郡縣,確切掌握民瘼輿情,做到『民之所欲,長在我心』。」
文武大臣齊聲道:「遵奉聖后教誨。」
年近八十歲的司空苟頹執杖上朝道:「僧人法秀在京師平城起事作亂,臣率領禁軍與殿中尚書萬忸於烈等將領,迅速收捕其黨羽,鎮壓了法秀叛黨。」
太皇太后平和道:「東河王苟頹歷任四朝大臣,為人清廉正直、溫厚穩重且沉默寡言,本宮懲處叛國賊李訢、李惠時,汝直言不諱,從未迎合奉承,本宮也未因諫言心懷怨懟,反而進陞汝為司空、進爵東河王。今僧人法秀趁二聖出宮視察郡縣之際謀逆叛亂,汝迅速收捕其黨羽,當天汝若有二心,不即時反擊,處分失據,此事恐慘重,無法預料其後果。今京師未發生動亂,宗廟社稷安定,都是汝與殿中尚書萬忸於烈的功勞。皇上下詔褒獎苟頹,免除其賦役;萬忸於烈以功賜爵昌國子,賜帛三千匹,賜免死金策。」
太皇太后嚴肅道:「法秀叛亂除了究責之外,還要瞭解原因為何?並研擬防患未然之舉措。」
拓跋丕狐疑道:「大魏除了太武帝滅佛之外,其他皇帝十分崇佛,扶持佛教不遺餘力,也常在逢年過節,饋贈僧人豐厚禮物,我實在想不透如此禮遇僧人,為何僧人還要造反呢?難道他們恃寵而驕,想要當皇帝不成嗎?」
王睿拱手作揖道:「佛門僧人被朝廷扶持供養,享有極高的予地位和財富,他們需要朝廷的保護,佛法得以弘揚,擁護朝廷都來不及,又怎會出賊心叛亂呢?這實在出忽意料之外,令人百思不解。」
當眾人一愁莫展時,拓跋宏轉身看著太皇太后,她道:「皇上,另有見解嗎?但說無妨。」
拓跋宏道:「《論語.季氏》記載『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乃因朝廷對佛教門派有嚴重的差別待遇,地位高的僧侶,可以時常覲見二聖,或與文武大臣往來,到處蓋寺院,坐擁數不盡的土地和奴婢;可是地位低的僧侶,卻連吃飯都成問題,甚至聚徒傳教也遭到官府的禁止,致使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教徒門派因財富、權力、地位日益懸殊的矛盾,層出不窮的衝突便迅速激化起來。」
王睿咳咳聲道:「皇上聰慧,所言甚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因拓跋宏開起核心問題所在,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僧人叛亂原因。
最後,太皇太后拍板定案道:「皇上下五道詔書:其一、佛教內部門派權力必須制約平衡,沙門都統曇曜原負責武州石窟的石雕造像與營建佛寺院,改由僧顯為沙門都統,並主持方山永固陵與佛寺院的營造;其二、禁止僧人遊歷村落,僧人可以正常聚眾傳教,但禁止以遊歷村落傳教之名,行聚眾滋事之實;其三、禁止修造奢華的佛寺院;其四、檢校僧尼防止假借僧人之名,行避免徭役賦稅之實,命無籍僧尼馬上罷道還俗;其五、僧人謀逆案,主謀法秀及牽連者多達千餘人,全部斬首示眾。」
王睿在朝堂上不時發出「咳咳」的聲音,拱手作揖聲音微弱道:「法秀叛亂案,僅是少部分僧人不滿現狀,攻擊朝廷扶持的寺院,燒燬寺廟,焚燒經書,以示抗議,並非真正的叛國造反,也很快就被鎮壓平息了。臣奏請『咳!咳!咳!』,與其冤殺無辜者,寧可赦免有罪者,只斬首主謀法秀一人,其餘全部無罪赦免,積善成德。」
太皇太后關切問道:「愛卿近日身體微恙,趕緊宣太醫徐謇看診。因愛卿心存善念千餘人獲救免死,才是真正積善成德者,在佛陀保佑下必能早日康復。第五道詔書改為,僧人謀逆案,主謀法秀一人斬首示眾,其餘無罪赦免釋放。」
太皇太后道:「皇上評論此次佛教叛亂案。」
拓跋宏不急不徐道:「大魏對佛教採行兩種不偏不倚的制衡策略,一方面以佛教來教化黎民百姓仁慈寬厚,可鞏固朝廷政權的安定;另一方面又實施限制佛教的政策,以免佛教勢力發展過快,影響時局的穩定,興佛與限佛兩種政策並行,在發展中求穩定實為良策。」,大臣們對拓跋宏的回覆感到滿意。
太皇太后微笑道:「皇上雖然年幼,已有多年朝堂的歷練,現已能針砭時弊,且字字珠璣!寥寥數語,就將佛教門派與朝廷政策分析得如此通透,真的沒白費本宮盡心教導!」
拓跋宏道:「感謝聖母聖后平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教導。」,下朝後,拓跋宏親送太皇太后回到太和殿休息。
ns18.191.4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