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曲終人散 奢華厚葬
是日,大地沉沉入睡,突然沈重雷聲衝破層層雲層的束縛,金光閃耀的電火急驟劃破天際,巨電馳過在頂空爆開隨之轟轟響,滂沱大雨傾盆而下,太皇太后輾轉難以入眠,起身望著窗外灰濛濛一片,天地間像掛著無比寬大的水簾,內心忐忑不安,張祐小跑步進門道:「中山王府派人來報,王睿大人離世了。」
太皇太后心情沈重閉上眼睛,淚水滾滾流淌而下道:「明天本宮與皇上親臨中山王府致哀,你先退下。」,她輕撫古箏往事歷歷浮現在眼前。
突然看到王睿穿著精緻漢服,腰間繫上玉珮,頭上插一根簪子,衣袂飄飄,相貌偉麗,從容微笑走進來道:「燕妹妹,咱們再吟唱一曲《青青河畔草》。」
她十指在琴弦上舞動,彈奏相思之情,當《青青河畔草》一曲終了時,王睿道:「江水滔滔依舊東流,代代江山依舊青青,惟獨曲終人散,物是人非。」,他飄然離開,頭也不回,留下太皇太后獨自愴然淚下,望向浩渺天際。
天亮時,王遺女進房道:「聖后怎麼趴在琴弦上睡覺呢?」
「昨晚王睿來向我辭行。」
「人死不能復生,請聖后節哀順變。」
中山王府上上下下都換上白衣素縞的喪服,到處懸掛白幡、白幛,場面哀淒肅然,二聖親臨哀慟之意,並參與至親家屬入殮儀式,太皇太后道:「愛卿王睿為國之重臣,以最高級別舉辦國葬禮儀,賜最高規格的溫明厚葬,玉璧、玉片、琉璃和銅鏡等光明之物一樣均不可少,事死如生讓王睿往生之後,還能享受溫暖與光明,贈衛大將軍、太宰、并州牧,諡號宣王。再追贈王睿的父親王橋為侍中、征西將軍、左光祿大夫[1]、儀同三司[2]、武威王,諡曰定,追策王睿的母親賈氏為妃,立碑在王橋墓之左側,父子同葬於平城的東郊。」
中山王妃下跪道:「謝陛下與太皇太后的隆恩」
太皇太后道:「命宕昌公王遇監護喪禮,內侍長董醜奴營造墳墓,擇期舉辦國葬喪禮。」
風和日麗,艷陽高照,京師的文人墨客紛紛為享年四十八歲的王睿作詩哀悼、書寫祭文頌揚生前德行與功業者多達百人,掛滿中山王府的裡裡外外,士女們阿諛逢迎王睿長得俊美,特為其填詞譜弦曲,曲名為《中山王樂》,大肆歌頌。
出殯當日,非親姻舊友者有千餘人,都穿著素麻的喪服,頭戴白縞的帽子,浩浩蕩蕩送葬隊伍,齊聲慟哭啜泣以彰顯王睿的功名利祿。
有些哭喪者低聲道:「我們與王睿非親非故,叫咱們穿白衣素縞,簡直在叫衰呀!會帶來晦氣。」
有人道:「不!不!不!我們雖然不是中山王王睿的親屬,但這種為非親屬服孝稱為義孝,後代子孫必能受到王睿的保佑升官發大財,是大吉大利之舉。」
二聖親臨葬禮,太皇太后道:「皇上下詔書,在京師南二十里大道的右邊,為王睿立廟祭祀,立碑銘,設置五家守墓祭祀,引薦京都百餘人為王睿寫悼亡詩詞,按時祭祀吟唱。」
「兒臣,遵旨下詔書昭告天下。」
太皇太后思考一下又道:「下詔書,命高允寫文章褒揚王睿,在所有宮殿都畫王睿持戟抵禦老虎營救二聖圖。再下詔書,把京師士女們正在傳唱的《中山王樂》,納入宮廷樂府,於重大慶典演奏。」
「兒臣,遵旨!剛剛兒臣登城樓眺望墓葬封土堆。」
「皇兒,覺得如何呢?」
「中山王王睿的封土很高很大,種植很多松柏樹,表示級別很高,他一生鞠躬盡瘁,這是他應得的殊榮。」
王睿葬禮結束後,許多大臣及坊間百姓私下紛紛道:
「死者為大,葬禮期間實在不便諫言,朝廷才剛下詔書鼓勵薄葬,王睿身為大臣應以身作則為天下人之典範,卻極盡奢華的厚葬,這紙詔書必然效果不彰。」
「王睿是異姓賜爵為王,其封土堆竟然超過諸王爺的級別,還立廟祭祀,僭越禮制。」
「一人得道,鷄犬升天,連父親都追贈武威王,母親追策為王妃。」
「閹人王遇最近剛升遷宕昌公,真是極盡拍馬屁到頂點,花公帑請人代寫祭文、悼亡詩百餘篇,還組成千餘人的哭喪隊伍,諸王有此待遇嗎?」
「王遇像個散財童子,花錢請人填詞譜曲《中山王樂》不打緊,又灑錢叫京師士女們到處傳唱,每曲唱二十次可換一匹帛,當然大家就拼命唱囉!還有帛可以領,何樂而不為呢?」
「女人嘛!一遇到真愛就渾然忘了我是誰,她可是母儀天下的太皇太后呀!簡直向天下人昭告,老娘就是要做如此出格的事,你耐我何呢?」
「她的命真硬,剋夫剋男寵,文成帝、王睿病死,李奕家族因她遭滅三族!」
「可憐的小皇帝從五歲開始當提線木偶,還差點被她黜廢帝位,傀儡皇帝還敢『放屁』嗎?」
一場風風光光極盡奢華的國葬,最終在眾人議論紛紛之下落幕,也劃下了不完美的句點。
[1]光祿大夫為皇帝的近臣,加官及褒贈之官,左為大,右為小。加金章紫綬者,稱金紫光祿大夫;加銀章青綬者,稱銀青光祿大夫。
[2]儀同三司指朝廷對有功大臣功勞的重賜,可以得到三公待遇與儀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