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事兩貌 恰似自己
平城北風颯颯,微弱陽光被漫天風雪遮掩,松柏積滿鬆鬆軟軟的冰雪,巍峨富麗的宮殿堆滿飄飄悠悠的雪花,大地一片銀白潔淨。
拓跋宏從未改變晨讀習慣,也漸漸習慣由其他宮女打理漱洗、結髮辮、換服飾等差事。宦官白整身旁站一名男子,小心翼翼奉上早膳道:「陛下!今日早膳是紅豆桂圓紫米粥、蕃茄炒蛋、酪漿。」
「紅豆桂圓紫米粥?新來漢族廚子嗎?」,拓跋宏低頭看書。
「陛下,抱嶷公公深知陛下喜好漢式美食,聽聞這位廚子吳孟食專精江南料理,將他調至御膳房掌管皇上的飲食。陛下昨晚又熬夜讀書,紅豆桂圓紫米粥適合補腦補血,具養生功效。」
「看起來很好吃!」,拓跋宏迫不及待拿起小勺子舀起粘稠的紅豆桂圓紫米,突然一隻蠅子在室內漫飛掉進粥內,白整與吳孟食見狀緊張急忙下跪道:「奴才罪該萬死,沒把紫宮打掃乾淨,讓蠅子飛進來導致膳品不潔,請降罪懲處奴才。」
「你們都平身吧!何罪之有呢?紅豆桂圓紫米粥色香味俱全,連蠅子都飛來與朕搶食,怎能怪你們呢?」,拓跋宏心平氣和微笑道。
「奴才馬上幫陛下換一碗粥。」,吳孟食急忙回御膳房,白整心中放下沈重的大石。
「不要浪費食材,朕把蠅子撈起來再吃就好了,不必換粥品。」,白整與吳孟食盯著拓跋宏,一口氣將紅豆桂圓紫米粥、蕃茄炒雞蛋、酪漿全吃個精光。
「紅豆桂圓紫米粥好吃,蕃茄炒蛋美味鮮甜,酪漿尚可!」,他用完早膳在侍衛的護送下,步行前往太和殿。
「陛下,聖后昨夜聖體欠安,已請太醫李修看診針炙。」,王遺女道。
「為何沒請太醫徐謇看診呢?」
「聖后自從王睿大人過世,就另請太醫李修看診。」
拓跋宏大步走進寢室,見躺在床上的太皇太后,靠在床沿邊下跪道:「拜請聖母聖后萬福金安、富貴萬貴。兒臣不孝讓您的聖體欠安」
太皇太后咳嗽道:「昨夜批閱奏摺受一點風寒,針炙後感覺好很多,皇兒不用擔心。聽說皇兒每日讀書至深夜才就寢,自己要注意龍體安康。昨日接獲定州刺史奏報,州內因各民族間矛盾不斷激化,爆發一連串衝突,由皇兒決定平叛人選。」
拓跋宏對突如其來的任務驚嚇道:「聖母聖后臨朝稱制多年,平叛人選兒臣悉聽遵便。」
太皇太后拍拍拓跋宏的手背道:「母后無法跟皇兒一輩子,簡單朝政先讓皇兒磨鍊磨鍊,也為母后分擔一些朝堂事務,這起叛亂案由皇上決定出兵平叛的人選。」
拓跋宏垂下雙眼,長長羽睫閃動道:「兒臣年紀尚小沒有能力處理朝政,朝堂大臣都聽命於聖母聖后,平叛人選當然由您來決定,兒臣悉聽遵命。」
「既然皇兒一直推辭,咱們就一起研議人選,你先說說看何人最適合呢?」
拓跋宏想了一會兒道:「趙黑呢?」
太皇太后非常訝異道:「為何想到高齡七十的趙黑呢?」
拓跋宏道:「河內公趙黑是宦官中少數冊封爵位,德高望眾,處事謹慎,克勤克儉,清正廉潔。定州百姓之亂起因於各民族間的利益衝突,非叛國造反,朝廷可派大軍鎮壓快速平叛,但無法徹底解決民族矛盾的根本問題,反而引發各民族對朝廷的反感。兒臣奏請趙黑以長者之尊,授予假節[1],代表朝廷秉公處理衝突,不偏坦定州任何民族,必要時才以武力鎮壓暴民。」
太皇太后點頭道:「皇兒能看出問題的癥結點,就能提出針砭之道、對症下藥,此事交由皇上去說服趙黑前往定州平叛。」
拓跋宏拱手作揖道:「兒臣遵旨。」
御膳房的廚子吳孟食奉拓跋宏之命,送進一碗熱騰騰的膳品道:「太醫叮囑聖后服用藥膳庵閭子之前,要先食用人蔘粥暖暖身子,這粥品具有安眠補神之功效。」
拓跋宏接下人蔘粥道:「兒臣來餵聖母聖后進膳」
太皇太后笑道:「母后自己來就可以了!」,她接過碗勺要進食前,先用勺子輕輕在粥裡攪拌一下,卻撈起一隻壁虎,拓跋宏見狀非常生氣對吳孟食大駡道:「這碗人蔘粥竟然有髒東西,身為廚子如此昏庸,糊裡糊塗還膽敢敬奉粥品,若讓聖母聖后因食用不潔膳品,導致聖體不適,一定誅滅三族,還不足為惜。來人呀!把廚子拖下去杖罰百下。」
吳孟食嚇得全身發抖打顫,太皇太后慈眉善目,擺手微笑道:「皇兒,幸好提早發現,沒食用不礙事,就釋放每日辛勤的廚子吧!」,她又對吳孟食道:「平身!膳品以後要小心謹慎點!」,他嚇得連滾帶爬迅速離開太和殿,拓跋宏怒瞪他離去。
「皇上身為一國之君,凡事以江山社稷為首要,趕緊去處理定州平叛案,母后休息一兩天就會痊癒,別擔心!」
「可是兒臣不放心聖母聖體,想在這兒多陪陪您。」,拓跋宏流淚。
「皇上要切記!國家,沒有國哪有家呢?身為帝王,凡事要以國為首要,家為次要,要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胸襟,即使犧牲家人也在所不惜的豪情壯志,別哭了。」
「兒臣馬上去辦理,再向聖母聖后稟報。」,拓跋宏擦拭淚水道。
拓跋宏回到紫宮對楊播道:「馬上宣河內公、散騎常侍、尚書左僕射趙黑覲見,朕要與他共進晚膳,命御膳房廚子吳孟食備膳品。」
不久,白髮蒼蒼的趙黑雖高齡七十,仍英姿煥發,壯碩體健,來到紫宮漢白玉石的階梯上,拓跋宏走下臺階親迎,與他一起走進紫宮共進晚宴,拓跋宏幫他夾菜、倒酒道:「朕聽說當年獻文帝要禪讓皇位予皇叔公拓跋子推時,愛卿誓死力諫禪位予皇太子,朕那時年僅五歲還是個小孩童,一直沒有適當時機言謝,此時此刻就以這杯酒,感謝愛卿當年的力薦。」,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趙黑滿臉笑容道:「時間過得真快,快十年了,陛下已到舞勺之年[2],再不久到弱冠之年,就要親政了。」
拓跋宏夾菜給趙黑道:「親政之事不急!不急!全交由聖母聖后繼續臨朝稱制,愛卿繼續聽命於聖母聖后,朕隨侍在旁學習磨鍊。」
趙黑微笑小聲道:「聖后遲早要還政於帝!」,兩人頓時哈哈大笑。
拓跋宏道:「定州物產豐富,繁榮昌盛,向來是大魏的戰略重地,最近因各民族之間的偏見與歧視,導致誤解騷亂不斷,亟需要一位像愛卿這樣文武兼備、得高望眾的漢族人,長期生活在胡族裡,瞭解各民族的文化習俗差異,又具有平叛的軍事才能者,去鎮守定州平亂。」
趙黑心中震了一下心道:「原來今晚是鴻門宴,要我去定州收拾爛攤子!」,用相當客氣謙虛的口吻道:「感謝陛下提攜,微臣是地位低賤的閹人,書讀得不多,文化水準低,年事已高,體力不佳,恐怕難以勝任此重大任務,誠惶誠恐,辜負皇恩。」
拓跋宏舉起酒杯敬趙黑道:「朕聽聞愛卿說過一段佳話流傳至今」
趙黑睜大眼睛好奇看著拓跋宏道:「微臣說過什麼佳話流傳至今呢?」
拓跋宏道:「愛卿曾對獻文帝哭訴道:『倘若皇上一定要捨棄江山社稷,潛心佛法頤神養性的話,臣趙黑絕對赤膽忠心誓死效忠於皇太子,其他的事情臣都不知道。』,愛卿忘了嗎?」
在值此之時,吳孟食小心翼翼端了兩碗熱騰騰的羊肉湯進來,因早上在太和殿,發生壁虎人蔘粥事件,心裡壓力過大,手一直發抖,玉盤不小心斜了一邊,兩碗熱湯倒在拓跋宏的衣服及手背上,拓跋宏道:「啊!」
「奴才罪該萬死!奴才罪該萬死!請皇上饒命!」,吳孟食馬上下跪求饒自我掌嘴。
「不礙事!不礙事!起來吧!你有沒有燙傷呢?」,拓跋宏和顏悅色心平氣和道。
「奴才沒有燙傷,倒是陛下燙傷了,奴才趕緊請太醫看診。」,吳孟食鬆了一口氣。
「朕僅一點兒皮肉小傷,不必宣太醫,朕有要事與河內公研議,你先身退下吧!」,吳孟食激動的落淚,起身匆忙離去。
趙黑見狀整理膳桌道:「剛剛看到這廚子,便想起自己二十多歲時,曾是太武帝身邊的小宦官,臣非常小心謹慎服侍從未犯錯,得到太武帝的歡心一路提拔,曾擔任安遠將軍、吏部尚書等要職、封睢陽侯,又進爵河內公,是少數宦官能得此殊榮,感謝皇恩浩蕩。若剛剛打翻粥品事件發生在太武帝身上,這位廚子必定人頭落地,連帶其他人也會受到株連,保證腦袋搬家好幾顆人頭。這廚子三生有幸,遇到陛下宅心仁厚,不予追究,還關心他是否受傷?臣目睹這一切感動萬分,為這樣的君主鞠躬盡瘁,是趙黑至尊的榮幸!蒙陛下不嫌棄臣年事已高,願為陛上盡忠效命赴定州平叛。」,趙黑表明決心,感恩戴德。
拓跋宏聽趙黑真心陳述,欣喜舉起酒杯再敬他道:「大魏自建國以來,文武百官貪污非常嚴重,但朕常聽聞別人提起愛卿的為人,生活簡樸、克勤克儉,清正廉潔佳評如潮,從沒有仗著高官權勢欺壓良善百姓,並訓誡行賄者道:『我享有朝廷的高官厚祿,足夠滿足日常生活,從不做任何賣公私營的買賣,也不接受任何的賄賂,更不屑於做違背良心的勾當。』,如此高風亮節的賢臣,值得百官效法。」
兩人盡情享受簡單的美食佳餚,席間拓跋宏不斷為趙黑夾菜進酒,君臣相談甚歡,晚膳結束,拓跋宏親自送趙黑走下紫宮的臺階,看著趙黑離開的身影,便大步前往太和殿去探視身體微恙的太皇太后。
[1] 北魏掌地方軍政的官員,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使持節得誅殺中級以下官吏;持節得殺無官職的人;假節得殺犯軍令者。
[2] 舞勺之年指的是男子十三至十五歲期間;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歲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