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歷經顛沛流離遠離家鄉卻因經商失敗而兩袖清風,由於身無分文,就連居住的地方都沒有。當真是天見猶憐,無奈之下只得流浪街頭當起了流民來。
一日,他在菜市場的一個小角落裡坐著,雙眼可憐兮兮地望著四處來往的人們,卻無一人願意去理會他,天救自助著,一個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居然也學人行乞於街巷中,讓這些社會上的人士們各個斥之以鼻,沒有給他好臉色看,還不時地唾棄他,罵了好幾句後方覺心中舒暢,帶著囂張的氣焰揚長而去。
這時有一位道士路過時給了一百塊錢和幾張符紙, 口裡說:「年輕人該去找工作來做,這樣行乞豈不是浪費國家米糧嗎?」年輕的流民被說得無地自容,而周圍圍觀的群眾哄堂大笑。
不久之後又有一位和尚經過,也給了他一百元,並給於闡揚佛理,說人該多做功德,年輕人心裡悶火,我都快活不下去還做啥功德啊!這時又有一大群圍觀的民眾,一個個都稱讚和尚功德無量,可當真是窘困青年許久,一百元就功德無量嗎?還是訴說佛理就功德無量呢?
可是這功德我要做啥!我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當人失望到絕地之時最需要的不是那些所謂的大慈大悲的佛理、道經,還是實質的幫助,那怕是一個便當,幾件衣服,幾塊麵包,甚至是給予金錢上的幫助和實際上的援助等等,一百元能助他啥呢?
如果可以遊說眾人都出點錢幫助他度過此次難關不是才更加功德無量嗎?而不是一連串的佛理或是幾張符紙就草草了事,並且開始數落他不該如此自甘墮落等等的,這些只會適得其反,讓人更往災難的深淵墜下。
後來,來了一位牧者,他見著了那位年輕的遊民卻沒有在一開始就給他金錢,人人望著這位牧者指指點點『哼哼!還說是啥牧師呢?居然一點同情都沒有,連半毛錢也不願施捨。』遊民的眼中有些失落,他以為今天能賺得三百元好果腹,誰知牧師並沒有施捨給他任何金錢而是不斷地與他交談了起來。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對於牧師他總是有述不盡委屈和哀怨,後來牧師聊解所有情況之後,伸出雙手輕輕地扶起他來,對著他說:「來我家住吧!我聘請你到我教會上班。」
遊民被這天大的好消息擊昏了頭,一瞬間無法接受地痴痴望著牧師,牧師溫柔又慈祥地說:「我們走吧!」遊民就這般傻愣傻愣地跟著牧師回去,圍觀的群眾各個吃驚得嘴都能夠吞下一整顆鴨蛋了。
助人是要幫助他所最需要的幫忙,而不是自以為是的幫忙,以前的我總以為幫助人,那便是對他有著莫大的恩德了,如今方明瞭,幫助人,是要給別人再次站起來的機會,他們所面臨的厄難,我們無法幫助他解決,卻要給他在拼命奮鬥中給予援助。
就像故事中的青年遊民,他的厄運,牧師沒有幫忙解決,卻給了他自己去解決的勇氣和機會。
「好吃嗎?」牧師滿臉期待地問說,他最喜歡煮麵給人吃,更喜歡看見吃他所煮的麵的人一臉滿足的表情。
「好吃,這是我今生吃過最好吃的湯麵了,牧師,謝謝你!」年輕的遊民早已淚流滿面,那是對人間還有溫暖的感動,那是對人生還有希望的真情流入。
ns18.188.54.133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