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5日悄然而過,曾被熱議的「大災難」並未降臨。日子如常地流轉,沒有人追究,也沒有人問責。唯有那本名為《我所看見的未來》的漫畫,仍靜靜地陳列在書局最顯眼的位置,像是一種未被忘卻的提醒。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龍樹諒」。老實說,看了動漫幾十年,我都不知道她是誰,起初還以為他是宗教人物,因為他的名字令人聯想到龍樹菩薩,後來才知道她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漫畫家,因夢見2011年日本311大海嘯而被媒體封為「預言家」。書中提及的另一個預言——2025年7月5日的大災難,更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一年多前,我出於好奇,在書局打折時買下了這本書。原以為會看到類似1990年石垣雄規所作《MMR神秘調查班》那樣富有懸疑色彩的敘事風格,結果卻大失所望。書中敘述平淡無奇,還未等到預言中的7月5日,我就將它轉贈給了別人。
雖然預言最終失準,但我並不認為作者是在穿鑿附會。事實上,我自己也曾記錄夢境,只是不像她那麼細心,也從未將夢境當作預言。然而,作為一名高敏感族,我確實曾將生活中的種種細節——包括夢境——視為某種來自上天的啟示。
例如,每當我遭遇重大挫折時,總會巧遇一些多年未見的朋友。雖然他們的出現並未能消除我的煩惱,但那一刻我的確感到是上天在我沮喪時給予的安慰。因此,當我察覺到在某時段,忽然頻繁在街頭重逢舊識,便會懷疑:是否預示著什麼重大事件即將發生?
但今天,我可以很誠懇地告訴大家:人,無法真正預測未來。無論是預言還是啟示,它們的價值不在於揭示即將發生的事,而在於提醒我們——停下來,關注自己的內心。
親愛的你,是否最近太過囂張?生活是否太過順遂,以至於忽略了家人默默的關懷?
預言與啟示,其實就像是人生路上的限速標誌。它們不是要你停車不前,而是提醒你:慢一點,看看自己,想想方向。
未來無法預知,但內心可以覺察。
預言或許落空,但啟示永遠存在。
ns216.73.216.238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