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昌泰攜華茂國際牽手合作創「綠能永續台灣基金會」合作佈局計劃
全球經濟目前在地緣政治以及中東戰事發酵,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以及各種不穩定因素,使台灣經濟反向走高,風險陡增,對於目前全球經濟情況整理以及風險持續放大。面對這樣的環境,賴昌泰攜手華茂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信、劵商、自營商機構創「綠能永續台灣基金會」合作佈局計劃。

全球大因素影響經濟
受近期美國對外發動關稅戰影響,中、美、俄的國際對抗升高了戰爭風險,都可能造成全世界的股市震盪加大,但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未來可能的利率政策變化和其帶來的連鎖反應。全球經濟成長預計會減緩。除此之外,股票市場永遠都有無法預測的風險和變故。
賴昌泰教授的投資理念
根據賴昌泰教授的看法,無論短線投資還是長線佈局都離不開時刻精心規劃和提前佈局,投資人應尋找最符合自身情況的投資和策略,華茂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一直重視合作共贏穩步發展的根本為多數投資人帶來了積極的收益。
後續計劃
「綠能永續台灣」何為永續?
【台灣人均用電量概況】:
2023年台灣人均用電量:約 11,000~12,000 度/年(經濟部能源署數據),高於全球平均(約3,500度),甚至超越日、韓。
產業用電占比:工業(含半導體、石化、鋼鐵等)占 55% 以上,住宅占 20%,服務業占 15%。
用電成長趨勢:受台商回流、半導體擴廠(如台積電)影響,工業用電需求持續攀升。
【台灣電力供應現況】
發電結構(2023年):
燃煤(35%~40%)
燃氣(35%~40%)
再生能源(8%~10%,以太陽能、風電為主)
核能(約5%,僅存核三廠)
【電力供應挑戰】
基載電力不足:再生能源間歇性高,燃氣發電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
備轉容量率吃緊:夏季尖峰用電時段(空調負載)易出現供電警戒(橘燈、黃燈)。
電網韌性問題:如2022年303大停電(人為操作失誤)影響企業生產。
電價上漲:
2022~2024年工業電價累計調漲 20%~25%(如高壓用電戶每度突破3元台幣)。
用電大戶(如半導體、鋼鐵業)電費占營運成本 5%~10%,若電價續漲將壓縮利潤。
碳費與綠電需求:2025年碳費開徵,企業需購買綠電或碳權,台積電等大廠已搶購再生能源(如離岸風電)。
台灣離岸風電的建設成本主要集中於風機設備、水下基礎、海事工程,且受本土化政策、颱風風險、電網限制影響,成本高於歐洲成熟市場。未來若供應鏈在地化程度提高,成本有望下降,但短期內仍需政府政策支持(如躉購費率、基礎建設投資)以維持開發商投資意願。
綠能永續的核心不僅僅是推動台灣的幸福指數與綠能產業的發展,還在於利用操盤手的專業能力,精準掌握股市動向,確保資本增值。通過這些穩定的回報,計劃中的一部分資金將被專項投入到綠能項目項目中,為台灣的碳減排助力,實現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共同構建美麗家園永續發展。

回到股市,大家最清楚的就是散戶虧損的痛點。以虎年為例,台股一年下跌 2741.47點,創下近 14年來最慘紀錄,平均每位股民虧損 66.96萬元。而據統計,目前台灣的股民人數約 460萬人,換算一下:
460萬 × 66.96萬 = 3兆7596億元新台幣!
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這筆龐大的虧損資金中,假設永續發展計劃能夠撥動其中一小部分,聚沙成塔,這一小部分資金再投入到綠能永續產業中,將會變成生錢永動機。
散戶們的虧損並非無法挽回,關鍵在於找到正確的方向和專業的策略。如果我們能透過本次計劃,實現穩定獲利,不僅能彌補過去的損失,更能為未來的發展創造堅實的基礎。
為更好的以合作共贏為重點,華茂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投信、劵商、自營商機構聯合推進,由賴昌泰教授領頭作出前瞻性佈局。目前階段主要是佈局的進行期,操作手法是融資當沖、圈購、集中申購為主,為真正的做到聚散成莊而不斷努力。
全球經濟大環境多變,華茂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投信、劵商、自營商機構將共同合作,為投資人保駕護航,並堅信,擁有恰當的策略和領先的市場佈局,在任何經濟情況下都能取得優異表現的關鍵。
關於佈局的隱秘性,賴昌泰教授目前暫不接受非受邀人士開設操作專戶,同時資金得到金管會以及銀行局作為第三方進行監管保證每次計劃的資金安全,並繳納陸億圓整保證金以支持「綠能永續台灣」合作佈局後續進展。
「綠能永續台灣」計劃希望得到同學和朋友的關注和支持,同時遵守我們商業合作書中各項內容,一起攜手佈局完美收官,提前預祝計劃可完美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