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ana
search
Loginarrow_drop_down
Registerarrow_drop_down
Please use Chrome or Firefox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羈絆
G Completed
1.9K
0
0
1.1K
0

獻給在與父母的關係中徬徨的你

「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話,是所有人對家的期望。有時候家人的確是我們在人生風浪中的依靠,帶給我們溫暖和安慰;但更多時候,家人就如同我們自己,無論喜歡與否,都是生命中必然存在的一部份。我們很容易在某個驀然回首的時刻發現,自己有了爸爸對攝影的熱愛與母親的神經過敏—家人的成長與缺點,常在日積月累之中悄然地與我們合而為一。家人之間羈絆的厚重而真實,從來就不會只有愉快的回憶和寬容。

  父母和子女對彼此都有世界上最深切的期待,也有期待所必然伴隨的失望。父母和子女之間幾乎不可能存在陌生人之間的淡然和尊重,親子關係總是感性勝過理性的,雙方都可能出於自身情感上的需求而無條件的合理化對方的一切行為,使對方因受到感化而成長,或是因縱容而萬劫不復。動物的本能使父母有愛護幼童的天性,也使子女對雙親產生依賴之情,因此除卻少數案例,絕大多數的親子關係爆發於孩子有了獨立人格之時。他們開始看清父母的不完美和他們有意或無意間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不再盲目的將一切錯誤都歸咎於自己。可是,這樣的認知卻帶來了更大的痛苦,因為再叛逆的浪子在內心深處也渴望著一個能夠全心全意信賴、敬愛的對象,而當父母不再適合這樣的角色,他們的心也就隨之而失去了安寧。他們的心中每多一份對父母的怨尤,就多一分因傳統孝道觀念而產生的罪惡感以及因失望而產生的悲哀,認清真相是一條比無條件的順服更為艱辛的路。於是三條道路在徬徨的浪子面前展開—一是退回到童年時期的依賴,將覺醒視為一時的誤入歧途;二是繼續忍受罪惡感的折磨,將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痛苦和阻礙都歸咎於父母造成的創傷;三是接受已然發生的事實與父母的不完美,並將精力投注於對自身品行的完善和心靈的療癒。此刻讀者可以輕而易舉的看出第三條道路較前二者更為理性明智,然而人常是在前兩條道路之間徘徊掙扎許久,才意識到仍有第三條道路可走,也常在長久的掙扎後才終於放棄作為被害者的舒適感,願意負起責任使自己成為理想中的模樣。當到了這一階段,對於父母的愛又得以重新回歸,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仍為其性格中的缺陷所苦,也不必再害怕自身的品性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負面的影響。父母因為他們自身的經歷產生了缺陷,或許已無力改變,然而包容和愛卻可以使子女得到心靈的平和完整,也能使父母得到溫暖。

  因為平凡,所以我們難免傷害了彼此,但出於對自身和彼此的愛,我們願意原諒。正如安德魯索羅門在〈愛,本無條件〉中所言,正是我們之間的差異,以及我們在差異之中的磨合,使我們得以真正的團結在一起。

favorite
0 like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issu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