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ana
search
Loginarrow_drop_down
Registerarrow_drop_down
Please use Chrome or Firefox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 Writer
    懸壺廬
    懸壺廬
    懸壺廬
    香港|中醫|認真|亂噏|
    不定期更新。
    在複雜的世界裏,我只想懸壺。
    ig@upholdthebottle
    See more
campaign Request update 0
陰陽無限可Fun
G
1.2K
0
0
384
0

swap_vert

閱讀難度:⭐️⭐️⭐️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認為凡事都存在陰陽兩面,陰陽是兩種對立存在卻相輔相成的力量,是時間萬物運動的法則,如天地,如日月,如男女,如水火。

初讀中醫,我們開始對中醫陰陽學說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知道了陰陽具備相對性而非絕對。簡單來說,是陰是陽要看和什麼事物比較。兩個相對的事物中,較為沉靜,抑制的,內在的為陰;而活動的,明顯的,較向外的則為陽。陰陽兩者缺一不可,卻也相互制衡達至平衡。

《素問·金匱真言論》云:「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除了可以解讀為陰陽互補互長,不可分割外,也可以理解為陰陽可無限細分,無窮無盡。

因為存在相對性,陰陽「無限可分」—— 陰陽內部可以再分陰陽,例如一天之中白天是陽,黑夜是陰;而白天之中,上午是陽中之陽,下午是陽中之陰。

古人的智慧,世間萬物都離不開這種一元二分的法則,然倘若「陰陽無限可分」,雖是一元二分,但分完還分,實際上是事物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如同數學二進制般,簡單的數字卻構造了電子計算機的大千世界,實在有趣。

更有趣的是,中藥的運用其實也暗藏「陰陽無限可分」的概念。中藥治療講求配伍,君臣佐使方能彰顯療效,其中君起主要治療作用,臣藥能夠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症,佐藥能治療次要症狀及兼症,使藥則引經或調和諸藥。按照陰陽的一套,一張藥方中,作用明顯改善主要症狀的藥物,為陽,而改善次要病症或者只是加強作用的輔助性藥物,為陰。
而這些或陽或陰的藥物中,也能再細分,一沙一世界,想深一層,中藥的每一隻藥物中,其實也具有著一個完整的君臣佐使藥方。以草本植物黃連為例,入藥具有瀉火解毒,燥濕,殺蟲等作用。而現代藥理研究黃連主要含:
小檗碱berberine、表小檗碱epiberberine、黃連碱coptisine、 小檗紅碱berberrubine、掌葉防己碱palmatine、藥根碱 jatrorrhizine、甲基黃連碱worenine、木蘭花碱magnoflorine、阿魏酸ferulic acid、黃柏酮 obakunone、黃柏內酯obakulactone 成分。

這一大堆成份,雖沒有什麼研究去證明藥物之中如何君臣佐使,但有研究指出,黃連中所含的不同生物鹼會產生協同作用,產生疊加效果,可見一味藥物也許也能看作一條方,方中不同成份相輔相成共同負責草本植物黃連作用於人體時的種種作用。這便是中藥的用法,一個藥物並不萃取其中單獨成份,而是原棵植物,或動物或礦物去使用,藉著其自身成份的配伍,達到治療作用。

如若只提取其中一種藥物用以治療,並非不可,如同來源於合成化學物質,精製而成的西藥。因為成份較簡單,對於疾病則會起到精準治療,精準到哪一個基因哪一個受體等,相對來說作用也較單一。

自17世紀科學革命後,人類運用科技開始以微觀的角度研究人體和疾病,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等。放大放大再放大,精細精密地分析,以了解事物的每個細節去完全了解一人體和疾病,逐漸形成主流醫學。相較主流醫學的微觀,中醫相對宏觀——對中醫來說,人是一個有機整體,而疾病的發生正是因為人體的「陰陽失調」,因此治療時不是單單著眼於疾病本身,而會更側重改善個體的陰陽平衡,因此相同的病治療卻因人而異,如同一種個體化治療。
講求宏觀的中醫以陰陽盛衰衡量個體健康,診斷及治療皆可見陰陽之道,而基於「陰陽無限可分」之理,那麼中醫之宏觀與主流醫學之微觀,是否又殊途同歸呢?

#中醫 #中醫養生 #陰陽 #陰陽五行 #素問 #宏觀 #微觀

favorite
coins
0 like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issue!
swap_ver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