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觀裏,已知的性別設定是:
1. 已經沒有現實世界裏的「雄性/男性」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性」(也被稱為「配子方」),主要分佈在夜城、以及除了晝城以外的自然居住地的人類之中,類似於鳥類雄性,負責承擔觀賞性美感、提供輔助生育價值、哺乳(第二性擁有乳房,腺體會在女性生育後被本能啟動而產生泌乳行為)、以及主責家庭事務。
2. 在夜城與自然居住地中,「雌性/女性」(也被稱為母方)作為第一性而存在,體格更加高大(人均身高是1.8m-2m左右),骨架寬厚、肌肉發達,並且因為雌激素的存在而更能保持健康與長壽。生育成本已經因體格的改變+科技發展而極大降低。
3. 晝城居民的性別劃分會較獨特,他們致力於「消除性別」、並且將性行為視為一種原始殘留而進行排斥,即:大家在下體外觀上已經沒有性徵差別,僅保留必要的代謝用出口。生育行為在體外進行,包括體外受精、人造子宮孕育等。
4.中文版本人稱上,女性代稱為「他」(採用其原意:「他」用作第三人稱代詞在古代、近代皆可指代女男及一切事物。專指男性的限制是現代漢語才出現的後起用法。);而第二性代稱為「彵」,人字旁上多一撇,象徵其作為次等性別與非主體性別。
5.女性之中,偶爾會有這樣的劃分:女性雙生子之中,會出現一方長有全套女性生殖器官,而另一方長有形似陰莖的陰蒂、卻並沒有陰道與子宮(然而擁有卵巢)的情況——Аквилон與Южарин屬於此類。前者作為孕育者,被稱為「苞體」;後者作為卵源提供者,被稱為「蕊體」,作為生殖角色的稱謂。其並非嚴格對應現實植物學器官結構,而是取其生命隱喻與成長象徵之義:苞體保護生命,蕊體傳遞生機,兩者共同完成新生命的誕生。
- 這個陰蒂擴展結構可以令他們完成一種雙雌生殖的協作繁衍行為,比如:從蕊體之中排出的「卵囊」可以放置到苞體的子宮內。
-「卵囊」類似於動物界中的某些無性繁殖體,如孢子囊、卵塊,具備一定的短期存活與轉移能力。通過外力協助(比如手動植入)或自然方式(如由陰蒂擴展結構協助送入),蕊體可以將卵囊直接傳遞給苞體。
- 苞體的子宮可以識別和接納蕊體的卵囊。由於卵囊本身已經是發育中的細胞體,所以只需要子宮提供營養環境,即可繼續發育。並且由於其來源於單一性別細胞(卵細胞),所有後代必定是女性。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JHHTYNKy4L
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fINcOyvL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