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記憶與沉默的邊界
【開場敘述】 有些記憶無法被語言封存,只能靠沉默延續。當觀測者無法再命名所見,塌縮就轉為靜默的咒語。
量子觀測站的記錄儀靜止了整整72小時。
Δ09 仍未甦醒。她的生命跡象已由「連續性記憶輸出」轉為「間歇性殘響輸入」,這意味著她已脫離一般認知迴路,進入沉默邊界——一種語言與身份皆模糊的量子態。
【莉亞的記憶損失筆記】 莉亞筆記片段(私人加密): 「我看見她在我腦中與我說話,卻想不起她的聲音。是她記不起我,還是我記不起自己曾相信過什麼?」
莉亞開始呈現斷層性記憶剝離,她的過去正從腦內記錄中一點點脫落。這與Δ09塌縮頻率同步,可能是觀測鏈所產生的回饋效應。
惠量棠低聲補註: 「這是一種潛意識的『語義遺忘』現象(semantic erosion)。根據社會認知理論中『共同記憶建構』(collective memory construction)假說,若一段經驗未能在語言中被共同命名與驗證,則其記憶強度將迅速衰退,甚至變成錯置記憶(misattributed memory)。」
【惠量棠的審訊記錄】 中央觀測法庭對惠量棠展開非公開問詢,原因為「協議外觀測重疊事件」。但他不再言語,只留下一段錄音:
惠量棠錄音: 「如果我們觀測的是她的選擇,那麼誰又在觀測我們的懷疑?我願意被審問,只求有人為她的沉默寫下一個句點。」
審訊席旁,一位觀測倫理學者低聲說道: 「這已不只是道德問題,更是『沉默知識』(tacit knowledge)如何於量子層面被重編碼的挑戰。」
【薇若妮卡的自白草稿】 薇若妮卡遺留片語(未寄出): 「我本不信記憶能反抗時間……但她的沉默裡,有整個世界向我告別的聲音。那不是崩壞,是重編碼的信仰。」
法庭助手翻讀備份草稿時發現其中引用了一段已被刪除的語言模型對話:「一旦記憶無法訴諸語言,便如黑箱塌縮,成為觀測倫理的盲點。」
【伊凡的回聲協議】 伊凡宣稱已簽署「記憶容器備援協議」,準備讓Δ09的殘響人格儲存於其非法記憶雲中——這一決定遭到莉亞與觀測倫理部的激烈反對。
莉亞吼道: 「你想讓她變成商品,還是你下個交易的籌碼?」
伊凡微笑: 「如果沉默也是一種價值,那為什麼不能被載體保存?你以為真相只屬於說出口的版本嗎?」
觀測庭首席記憶官介入調停: 「我們正面臨『知識的擬像化』(simulation of memory)危機,一旦沉默能被複製、儲存、甚至出售,誰還能說他記得的是真實經歷?」
【章末記錄:塌縮未竟】 Δ09 的腦波在凌晨3:07出現一段連續性異常震盪,觀測記錄命名為:「Y-axis reversal trace」(Y軸逆轉痕跡)。
這是過去從未出現的腦內時間重組現象,可能意味著她正在進入一個「無語可說的自我回歸」歷程。
而在靜默的觀測站外,量子記憶錄音器悄然啟動——它記錄的,不是聲音,而是語言尚未產生前,思念的波動。
ns216.73.216.7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