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ana
US
search
登入arrow_drop_down
註冊arrow_drop_down
請使用Chrome或Firefox享受更好的用戶體驗!
campaign 催更 0
檢舉這個故事
唐隆政變
G
7.8K
1
1
35
6


swap_vert
#1
語帶譏諷 (1)
0 喜歡
10 閱讀
0 留言
#2
語帶譏諷 (2)
0 喜歡
5 閱讀
2 留言
#3
專橫跋扈
0 喜歡
3 閱讀
0 留言
#4
暗流湧動
0 喜歡
4 閱讀
0 留言

簡介:

   公元710年,大唐帝國在短暫的混亂中迎來了一場決定性的宮廷政變——唐隆政變。這場政變不僅終結了韋后集團的專權,更將未來的唐玄宗李隆基推上歷史舞臺,爲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韋皇后與安樂公主野心膨脹,效仿武則天干預朝政,甚至毒殺中宗,立幼帝李重茂,意圖獨攬大權。韋氏家族掌控禁軍,打壓李唐宗室,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在此危急時刻,年輕的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暗中聯絡禁軍將領,於唐隆元年(710年)七月二十一日夜發動突襲,率兵攻入玄武門,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迅速平定政局。  

   政變後,李隆基並未立即登基,而是擁立其父相王李旦爲帝(即唐睿宗),自己則因功被立爲太子。這一決策既符合「兄終弟及」的傳統合法性,又避免了過早暴露個人野心,展現了李隆基的政治智慧。然而,政變功臣如劉幽求、鍾紹京等人,雖一時權傾朝野,最終卻因權力鬥爭或自身驕縱而遭貶黜,揭示出皇權與功臣間的複雜博弈。  

    唐隆政變不僅是李唐皇室對韋氏專權的反擊,更是後武則天時代政治路線之爭的延續——是延續「合同李武」的妥協政策,還是徹底清算武周殘餘勢力?李隆基的崛起,標誌着李唐宗室重新掌握主導權,爲後續的「開元之治」掃清障礙。背後的權謀、背叛與抉擇,展現大唐由動盪走向鼎盛的關鍵轉折。



swap_vert
#1
語帶譏諷 (1)
0 喜歡
10 閱讀
0 留言
#2
語帶譏諷 (2)
0 喜歡
5 閱讀
2 留言
#3
專橫跋扈
0 喜歡
3 閱讀
0 留言
#4
暗流湧動
0 喜歡
4 閱讀
0 留言

X
開啟推送通知以獲得 Penana 上的最新動態!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