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海中除了比較著名的小豆島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很有特色的小島,如貓島男木島、青島、豐島等,這些群島曾經都因為人口流失,而變得荒涼,可是自從三年一度的「瀨戶內藝術祭」的出現,這些群島旋即成為深受文青喜愛的「藝術聖地」,當中最出名的藝術品可謂是位於直島、草間彌生的作品──斑點南瓜。
而近年香港也似乎有類似的動作,打算透過藝術節來活化島嶼,例子就是於2019年開幕的「西貢鹽田梓藝術節」。不過今篇,我還是想主力說回瀨戶內海的小島。
撇除那些「很文青」的藝術氣息外,在瀨戶內其實也有一個很家傳戶曉的鬼故事,就是桃太郎傳說。故事是這樣的:在古代一個小村落裡,住着一對老夫婦,本來沒有兒女的他們,意外地撿到一個大桃子,正當他們想把它打開來吃時,一個小男孩突然從桃子裡跳出來。老夫婦又驚又喜,並為他取名「桃太郎」。其時,村中經常有妖怪作惡,長大後的桃太郎就帶着狗、猴、雞,前往鬼島消滅妖怪。
這就是我們現在認知的民間傳說,據說岡山是桃太郎傳說的發源地,所以在岡山市會見到很多關於桃太郎的觀光設施,而桃太郎傳說中的鬼島,就是位於瀨戶內海中、小豆島附近的女木島。
女木島的面積很小,只有2.6平方公里,就是跟長洲差不多大。因應傳說,島上也有很多關於打鬼傳說的觀光點,在港口附近已經有一座鬼雕像來迎接遊客(其實是很可愛的),而最值得一提是島上有一個鬼洞窟,傳說是妖怪收藏寶藏的地方。關於這個打鬼傳說,另有一說是那些妖怪其實只是在沿岸擾民的海盜罷了,而這個所謂「鬼島」就是海盜收藏贓物的地方,這些搶劫行為後來被誇大神化。當然,出於旅遊業發展的考慮,當局也索性延續這「浪漫的傳說」,把附近地區包裝成觀光旅遊點。巧合的是,跟女木島差不多大小、遠在香港的長洲亦曾是海盜張保仔躲避朝廷追捕的藏身之所,而島上的山洞也是他收藏寶藏的地點之一。
多年前,曾經有一套叫做《給小桃的信》的動畫,故事背景亦是位於瀨戶內海,地點原型是跟小豆島隔了兩座大橋的大崎下島,動畫中亦有涉及妖怪傳說,不過那是一個很溫馨的故事。
來到瀨戶內地區,除了能夠參加藝術祭,對日本妖怪故事有興趣的朋友,也不妨到傳說中的地區一遊吧!
ns3.143.203.2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