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明透過陳教授的介紹,結識了玉山大學氣象系的主任謝教授。謝教授的團隊經常發射小型火箭,以探測空中的風速、風向等數據,因此在火箭發射技術方面有一定的專業與經驗。他們有一組大約10個專業人員,同時帶領著30名學生,已經連續好幾年每週固定發射火箭進行科研實驗。
那天,李天明親自拜訪玉山大學氣象系,與謝教授進行了初步會談。李天明開口自我介紹道:「您好,謝主任,我是天網科技的李天明,今天特地來向您請教發射火箭的事情。我聽說您和您的團隊在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甚至每週都有實際的火箭發射經驗,我很感興趣,想了解更多。」
謝主任笑著回應:「李總,歡迎歡迎!能見到您真的非常榮幸。您現在可是我們台灣年輕人的偶像,大家都認為您是科技創新的代表。我們這裡的確常年在進行火箭發射研究,但我們發射的規模比較小,主要是用於氣象數據的採集。我們做過的最大火箭也只飛到約30公里的高度,和真正的衛星發射相比,還是差得很遠。」
李天明點了點頭,直截了當地問道:「謝主任,如果我要你們的火箭飛到300公里的高度,您認為做得到嗎?這可是發射低軌衛星的高度。」
謝主任吃了一驚,重複了一遍:「300公里?李總,您是要發射衛星嗎?這可不是我們平時能做的事情。國外有很多公司專門從事這類業務,直接委託他們可能更為方便。」
李天明微笑著解釋:「我喜歡用國內的技術。我相信我們國內有很多專業人才,只是大家缺乏一個整合的平台。如果您能幫我發射這顆衛星,您只需要告訴我需要哪些資源,我會全力支持。」
謝主任沉默片刻,思考了一下,然後回答:「發射火箭其實不是問題,只要推力夠大,就能飛得更高。但問題在於,我們從未涉及過將衛星送入軌道這種高精度的技術,尤其是衛星與火箭分離,這是我們最不熟悉的部分。」
李天明自信地說:「我會找其他專業技術人員來彌補您不足的部分。您只需要專注於火箭的設計和發射,其餘的交給我。我先撥給您1,000萬美金作為啟動資金,您需要什麼設備或人力,儘管提出,只要能夠保證項目進度和質量。」
聽到這裡,謝主任露出欣慰的笑容:「既然資金問題解決,那麼我們的團隊一定會全力以赴。我相信這對我們的同事和學生來說,將會是一個難得的技術挑戰和機會。」
李天明接著補充:「我還會讓我們公司的數據中心主任給您開放模擬系統的權限,您可以在那裡進行火箭發射的虛擬測試。我們的模擬系統足夠精確,可以模擬出實際發射過程中的每個細節,這樣就能提前解決很多潛在的問題。」
謝主任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如果有這樣的支援,那我們就可以設計出理論模型並進行測試。這將大大提高我們的成功率!」
過了一週,李天明聯絡了兩位國際專家,分別是提姆和威爾森,並由老朋友史密斯將軍陪同,一行人來到了玉山大學與謝主任的團隊會面。會議中,謝主任提到他們面臨的兩大技術挑戰:「第一是如何將火箭成功送入軌道,這是我們從未做過的;第二是如何精確地將衛星與火箭分離,這一過程若有絲毫偏差,整個發射計劃就會失敗。」
提姆點頭表示理解,並說:「我會幫助您解決軌道問題。在模擬系統中,我們可以反覆模擬火箭的軌道切換過程,這樣您可以掌握如何將火箭精確送入目標軌道。」
威爾森則補充:「至於衛星與火箭分離的問題,我也會在模擬中協助您設計精確的分離機制,確保衛星進入軌道後能順利分離。」
隨後,經過不到兩週的時間,他們已經完成了火箭發射的所有流程設計,現在只剩下實體製作階段了。
同時,李天明將提姆、威爾森和史密斯將軍帶到了方格科技,和該公司的小周討論如何製造一顆附帶太陽能供電系統的低軌衛星。小周已經有了初步的設計概念,但在具體細節上仍需專家指導。他將自家研發的3奈米晶片嵌入衛星系統,這款晶片能夠處理極高數量的數據,足以應對衛星在太空中的高速運行。
當看到這款晶片時,提姆和威爾森不禁讚歎:「這個數據傳輸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現有的技術,快了幾倍。我們對這次衛星的性能充滿信心。」
然而,提姆也指出了一個問題:「你的太陽能板系統還有待改進,尤其是在衛星進入軌道後,如何自動展開葉片來吸收太陽能,這點需要進一步優化。」
威爾森則補充:「晶片的放置角度也很重要,這會影響衛星的覆蓋範圍和訊號穩定性。我會給您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來提升系統的效率。」
經過數週的緊張工作,團隊已經成功製作出了一個30公分立方的衛星模型。這顆衛星不僅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還能夠在低軌道中持續運行,並通過太陽能板進行長期供電。
最終,史密斯將軍帶著提姆和威爾森返回了國外,完成了這次短暫但高效的技術支援。整個過程非常低調,外界幾乎沒有察覺到這個合作的存在。
李天明私下向史密斯將軍表示謝意,他知道這僅僅是開端。接下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們。但他對這支團隊充滿信心,這次合作將為國內科技產業的發展開啟一個全新的篇章。
ns216.73.216.251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