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個古老議題,但小說本質面的問題仍在幾天前開辦的「150字極短篇小說」中浮現了──究竟小說與詩、小說與散文之間的決定性差異為何?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Oo2SteX5TQ
首先必須排除幾個容易混淆的考量點:第一,詩有所謂的散文詩,並不是沒有標點符號或胡亂空行就會變成詩;第二,散文與小說均有完全寫實的可能,且均有「改編」的成分,故真實性的誤差並非關鍵界分;第三,散文與小說,甚至詩都可能出現對白,因此有無對白也不是區辨要件。
接著嘗試比較英文語系的小說分類,找尋一些線索。
◈ 長篇小說(Novel)
→ 八萬中文字以上的小說
◈ 中篇小說(novella)
→ 超過三萬字,少於八萬中文字間的小說。
◈ 短篇小說(short story)
→ 至少三千字,少於三萬中文字的小說。
◈ 微型小說(Flash Fiction)
→ 少於三千字,通常接近一千五百中文字的小說。
從英文的用詞判斷,小說本身的核心是「Story」,也就是故事。同時,Fiction這個字多用在虛構小說,常被用以代替Novel這個字,興許「虛構性」也曾是小說的重要之點(但散文的虛構性也逐年攀升……往下討論就太文學也太無趣了)。
排除幾個可能的思維角度,參酌英文語系的用詞,接著來思考「小說」這一文體的必要本質與關鍵判準。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UMln21kGTW
一、戲劇性成分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Y7RsIWLDjZ
雖說近年來敘事性散文的戲劇成分也越來越高,但絲毫沒有戲劇性成分的小說則完全不合格。所謂的戲劇性並非情節(Plot),而是人物推動故事的「演示」(Show),對比敘事性散文的「講述」(Tell),演示著重的是人物的心理變化、行為舉止以及成長變化。換言之,同樣是奶奶請吃冰的往事,以散文的敘述手法可能會聚焦於冰的樣態、鄉下景致以及作者心境,但小說則會強化人物(第一人稱的「我」)在吃冰前後發生的事,以及這個吃冰情節對她的內外在影響。
職是之故,戲劇性成分或許是個好的本質界分。
附帶一提,戲劇性成分不代表「轉折必定驚奇」,但篇幅越少的作品確實必須掌握後三分之一的戲劇性轉折,否則必定招致失敗。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DtS0zDy5pv
二、人物獨立性原則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RdsxtozRa9
撇開一些特立獨行的文風,散文與詩多半以作者本人的視點出發,強調內心,著重主觀感知。小說則完全不同,就算是日本的「私小說」,裡頭的人物也並非作者本人,而是「高度投射」的主觀人物。換言之,小說中的登場人物,除非有意惡搞,否則不分人稱、不分名姓也不分類型,理當與作者保持一定距離,並非同一之存在。
舉一例言之,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裡創造了一名叛逆落魄的貴族子弟大庭葉藏,由於葉藏的中心思想與價值觀念幾乎與太宰本人無異,多數評論家認為葉藏影射就是太宰治本人(且偶而被當成自傳小說)。在此看到關鍵字了嗎?「影射」!就連如此接近作者經歷的主人公,一定程度上仍與太宰本人有別,其生命經歷也與太宰本人有所出入,不會直接「全面地」被視為自傳,而仍屬於小說的範疇。
職是之故,人物與作者間的獨立性,是小說與其他文類的重要差異,也是讀者與作者都必須深刻認知的核心焦點。
之所以這麼說,乃因我曾寫過一些喪心病狂的屠戮作品(綁架、誘姦、施暴、施毒等),也曾用自己的姓氏創造過個性不好的主角,加上慣用第一人稱,常被認為描寫的是自身心境。這種百口莫辯的崩潰感,相信各路寫手亦曾遇過。請容我再次宣導:作者是作者,人物是人物!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8fbtO4E0ND
三、情節式結構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DjeLxwv1Z
情節(Plot)在西方文學以及劇本領域被放大得很誇張,尤其是好萊塢劇本,一旦嚴重脫逸三幕劇式的情節結構,很容易五秒內就被扔掉,相當殘酷。近年來台灣連續劇劇本正在起飛,慢慢看得見顯著的好萊塢結構,但演員的演技與議題的揀選倒還不夠成熟,或許可見的未來才能順利步上軌道罷。
情節之於小說,好比意象之於新詩,是至為關鍵且不得疏漏的部分。所謂情節,是故事內眾事件元素(Event Element)的接合,換言之,藉由諸多事件元素妥善連結與組合,方能成為一則故事(Story)。敘事性散文同樣存在事件元素,但散文處理事件的方式與小說截然不同,散文著重於事件表層的樣態以及內部的心境,小說解消事件間的因果關係,讓人物自行推動,甚或使其嘗試重組或破壞事件的連結,這種探索事件內側以及因果鍊結的樣態,就是情節。
《變形金剛:復仇之戰》的沙漠場景中,Simmons對年老的變形金剛說了一句很經典的台詞:「開頭、中間、結尾!事實!細節!張力!轉折!GO!」這句話基本上涵蓋了一個好劇本與好小說必備的要件,其中的張力與轉折,就是情節的核心。Plot本身就是個很虛無的概念,但它絕對不是平鋪直敘(倒敘、閃回),也絕不會照個固定流程走(轉換視角、變更時間),所以並非散文等文體能夠完美納入的要件。
職是之故,是否擁有「情節」也是小說的重要判準。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32nAnu8DuN
費了兩千字左右的篇幅,不自量力地深究了小說文體的本質,其實多半是想傳達自己對「小說」這一概念的理解。小說不一定是虛構的,小說也不一定有對白,但小說一定具備戲劇性,其登場人物自成一體,帶動情節,牽著讀者的手步向結局。
有人說,讀一本小說就像讀一個人,我不這麼認為。
我想,讀小說好比浸於深海,在伸手不見五指、耳聞不及絲響的無垠空間中構築一個全新的宇宙,好比作夢,不用想著背後有什麼價值,不去討論作者內心的哲學思想,滿心感受這趟獨特旅程,觸動自己未曾查知的感受,讓自己更加瞭解自己。
小說的迷人之處,私以為,正在於此。
妳心中的小說又是如何呢?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XBcusKrTlW
#內文多是我流見解請勿亂噴也別引用免得被文學大師罵
#文學含量趨近於零請安心服用
#來自法律人作家的自我剖析
203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SVr1pdG9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