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龍種血脈 薪火相傳
盛夏烈日像火球高高懸掛天空,天邊雲彩被陽光融化,消失的無影無蹤,拓跋宏在勤政廳拿硃砂紅筆批閱奏摺,女尚書馮迎男整理公文書道:「每日各地官員上參奏非常多,分為蓋有官印的題本,不蓋官印的奏本,陛下與百官私人通信的奏摺,臣光分類傳遞要花費多時,而陛下都親自朱批所有的上疏,耗費很大的精力與時辰。」
拓跋宏一面寫字一面道:「朕批閱後,還要上呈聖母聖后閱覽同意,才能發回原奏官員遵行。有些上疏攸關百姓利益、國政興衰,絕不可延誤至明日,所有上疏都要今日事今日畢。」
抱嶷大步走進勤政廳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羅夫人誕下皇四子。」
「朕知道了,等批完奏摺再去探望羅夫人。」
「今年陛下連續誕下兩位皇子,分別由袁嬪、羅夫人所生;兩位皇女,分別由趙嬪、鄭嬪所生。皇上正值春秋盛年應再繼續開枝散葉,繁衍拓跋皇族的血脈,傳之四海生生不息。陛下要準備為皇四子取名。」
拓跋宏低頭批閱奏摺道:「等會兒,朕去探望羅夫人,再去太和殿請聖母聖后為皇四子取名。」
太和殿夜幕低垂,一輪明月慵懶升起高掛樹稍,太皇太后與李沖坐在寢室茶几閒聊,大皇子拓跋恂也在房內床邊玩耍嬉鬧,拓跋宏滿臉喜悅抱著剛出生的皇四子走進來,李沖驚訝馬上起身拱手作揖道:「臣拜見陛下萬福金安」
「李師傅平身,朕特來向聖母聖后報喜訊,羅夫人誕下皇四子。」,拓跋恂聽到拓跋宏的聲音,馬上跑到太皇太后的身邊拉著她的衣裙,拓跋宏牽拓跋恂的小手,馬上被他甩開,拓跋宏只好尷尬的鬆手。
太皇太后興奮馬上抱起剛初生的皇四子道:「大皇子叫拓跋恂、皇二子叫拓跋恪、皇三子叫拓跋愉、皇四子叫什麼呢?」,她小心翼翼抱著小皇子走來走去道:「叫什麼呢?......皇上認為呢?......」,拓跋恂跟著她回來踱步。
「兒臣今年連續誕下兩位皇子,皇三子取名拓跋愉,『愉』有喜悅、快樂之意,希望皇子、皇女能在皇城裡快樂長大一生喜悅,皇四子擬取名為拓跋懌,『懌』字也有喜悅、快樂之意,而且四位皇子的名字都從「忄」豎心旁,延續聖母聖后為皇子取名的慣例。」
「皇四子就叫『拓跋懌』,皇三子的生母袁嬪依例晉封為貴人,皇四子生母羅夫人,等級高於貴人,不必晉封為昭儀,仍維持夫人等級。我兄長的兩個女兒左昭儀、右昭儀,和你的女兒李夫人,要趕快為皇上誕下皇子或皇女。」
「臣與昌黎王再著急都沒用,只能敦請皇上恩賜龍種。」,李沖摸一摸長長飄逸的白髮。
「兒臣的六弟彭城王拓跋勰上奏摺,想為其生母潘貴人補行喪禮,聖母聖后是否允許呢?」
太皇太后一面抱著皇四子,一面嘆氣道:「潘貴人誕下拓跋勰難產而死,已故十五年之久,何需再補行喪禮呢?過去已逝無可挽回,再怎麼眷戀或悔恨也枉然,只有珍惜當下把握未來,才能慰藉潘貴人在天之靈,不允許拓跋勰補行喪禮。」
李沖道:「彭城王自小聰慧,質樸孝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不分晝夜博覽經史群書,雅好吟詩作賦。」
拓跋宏道:「一個人在家能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必能敬慎誠信,一定忠於國家,正所謂『自古忠臣多孝子』,聽聞六弟性孤僻不合群,時常離群索居,閉門謝客,拒人於千里之外。」
李沖道:「拓跋勰親王自小在皇宗學讀書,是諸親王、公主中表現最佳者,允文允武,是相當聰明好學者。他不是不合群,而是他身邊沒有與他同樣聰明好學者,如同老虎為百獸之王總是獨行,只有劣等的牛羊才成群結隊,能力最強的人,往往最不受歡迎的人,所謂『不受天磨非好漢,不遭人妒是庸才』。聰明人喜歡與聰明人在一起,也不願委屈自己去迎合別人,也不會活在別人的眼光裡,而是盡情享受孤獨,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自我精進中。」
拓跋宏微笑道:「想不到李師傅如此欣賞六弟,朕應該讓他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太皇太后抱著熟睡的皇四子道:「母后正與尚書令討論廢除中書學改為國子學,推動漢化教育。」
拓跋宏驚訝道:「中書學是培養文官之所在地,李師傅也是中書學生,為何要改為國子學呢?將來要如何培育賢才呢?」
李沖道:「中書學為中央學官,學生入學就有第七中品的官職,是培養處理文書案牘等專業人才學校,它不具備教化民眾與傳承儒家文化的學術機構,學生來源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軍事功臣或皇上寵臣子弟;第二類為中書侍郎和中書博士子弟,中書學生入學憑借的是身份、特權、資歷,而不是學生的真才實學,也沒有任何入學考試、試經制度、出學要求等課試制度。
而兩晉時期的太學、國子學具有培養賢才與教化民眾的功能,必須經過入學考試選拔,無官職品級,在學期間有經常性的試經制度與出學要求的課試制度,課試制度非常嚴格,黜落者很多,百人同試通過者未達十人,想要為官者必須經過嚴格察舉門檻。」
「李師傅立意良好,但拓跋鮮卑喜好武略,不好文教,認為何必讀書呢?常說西漢的衛青、霍去病也不讀書,照樣能立功建勛、名留青史。中書學在培養忠於皇室的近侍從官,若廢除軍事功臣、侍郎博士之子弟的當然官員資格,恐怕會大大降低官僚辦理太學、國子學的熱情,無法吸引鮮卑貴族和漢士族子弟的求學意願。但它是漢化改革承接華夏文化的重要一環,以及對儒學教育逐步深化的契機,『以胡變漢』步步艱辛困難。」
「陛下身上流有拓跋鮮卑的血脈,卻有吸收華夏文化的勇氣與度量,臣實在佩服。」
「朕不僅要做鮮卑人的皇帝,更要做漢族與五胡民族的共同皇帝,南北統一不僅是武力的戰勝、疆域的擴大,更是胡漢文化的融合。」,拓跋宏與李沖聊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太皇太后忙著逗拓跋恂開心,哄著拓跋懌睡覺。
ns18.191.44.139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