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方山永固 忠勇戟虎
三月平城郊外灼灼桃花吐芬芳,淡淡杏花清新脫俗,茵茵綠草蓬勃茂盛,涓涓春水向東流去。皇家春遊踏青沿途崎嶇的山路蜿蜒而上,猶如一條百轉千迴風情萬種的玉帶,兩旁挺拔枝繁葉茂的松柏,山巒高低起伏不定,遮天蔽日形成一條天然的林蔭大道,此行由殿中尚書萬忸於烈率領侍衛護駕,當抵達目的地走到金根車旁,拱手作揖道:「恭迎聖后萬福金安,富貴萬歲,抵達方山了。」
拓跋宏下馬走到金根車親迎太皇太后道:「聖母聖后方山地貌極為特殊,整座山像似巨大長方形平臺,北面是綿延的長城,方山與長城有一條深溝壑隔開,地勢險峻;再北是高聳的山峰;東面是水量豐沛的萬泉河;西面是飲馬河;南面是繁華京師平城,山川長城盡在古樸幽靜的方山,四周蓊蓊鬱鬱奇峰林立,山青水碧景色瑰麗,風景明媚。」
未經拓荒開墾的方山,山路崎嶇難行,拓跋宏恭敬牽著太皇太后的手深怕她跌倒,小心翼翼從山脊攀爬方山抵達高處的平臺,李沖、馮熙、拓跋丕、張祐、王遇跟隨在後,太皇太后遙望北方群山聳峙與抵禦柔然的長城,再轉身往南方眺望京師平城盡在眼簾裡,感嘆道:「本宮百年之後,就安葬於此。」
群臣驚訝不已,馮熙猶如五雷轟頂,兩眼狐疑問道:「大魏歷代帝王、后妃、功勳卓著的文臣武將,都安葬在雲中金陵,為何不與文成帝合葬呢?」
太皇太后望著平城悠悠道:「遠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帝,當年南巡狩獵時不幸死於蒼梧的郊野,被埋葬在長江的南岸,兩位帝妃娥皇、女英為堯帝的女兒,姐妹共侍一夫,因舜帝遲遲未歸,她們從中原南下尋找舜帝,在湘江抱著瀟湘竹痛哭,因遇到大風大浪沒入湘江,舜帝沒與兩位帝妃葬在一起,本宮何必葬在遙遠的雲中金陵呢?難道與文成帝合葬才能顯出尊貴嗎?本宮百年之後,就安葬在方山。」
拓跋丕道:「太皇太后乃為千古一后,百年之後葬在雲中金陵,那兒王氣太重,反而顯不出尊貴。」
張祐道:「站在方山高崗上,山頂平緩開闊,往南俯瞰正是京師平城,盡管聖后百年之後,仍是京師平城地位最高統治者繼續掌控大魏,千古一后受萬代子孫景仰。」
太皇太后聽聞大臣讚譽之詞,精神抖擻興致勃勃道:「太史令王睿卜筮推斷凶吉」,王睿為八議大臣之一,容貌如冠玉,英姿挺拔,器宇軒昂,衣袂飄飄,不禁讓人回眸多看幾眼,雙手各持龜甲與羅經儀探測風水道:「聖后的生辰八字與天上日月星宿、方山陰陽五行之氣場,羅經儀轉動相當和諧,尤以方山至高頂為最佳地。臣請求神靈與上蒼趨吉避凶,造福遠禍,在龜甲鑽刻再用火灼,從其裂紋判斷,方山皇陵屬吉兆。」
太皇太后難掩心中之喜悅道:「命王遇營建方山皇陵,地宮、陵園、行宮、浮圖、佛寺、齋堂,以石雕藝品裝飾。」
王遇拱手作揖道:「聖后金枝玉葉尊貴之身,建築陵園沿襲東漢帝王規制,按中軸線規劃佈局,坐北朝南,以浮圖為中心,地宮下方上圓,有主室、墓道、前室、迴廊、後室,高聳壯大的封土,勝於古人。」
拓跋宏道:「皇家陵園與佛寺相結合,為墓葬極佳之所,前無古人之作法,一體呈現大魏安葬、祭祀、尊佛的新思維,正可以展現出千古一后特殊的尊榮與地位,富貴萬歲,榮耀千秋萬世。」
太皇太后聽得心花怒放,大聲笑道:「本宮將長眠於方山,永固江山千秋萬世,就命名為『永固陵』。」,眾臣齊聲道:「太皇太后萬福金安,富貴萬歲。」
方山頂北風颯颯猛烈而強勁,穿越山脊的長城古道,白雪依舊覆蓋山頭,拓跋宏遙望南方道:「聖母聖后,皇家陵墓從雲中金陵到方山永固陵,是拓跋鮮卑從廣大草原入主中原的最佳寫照,籍田之禮是拓跋鮮卑從遊牧生活學習農耕生活的革新蛻變,將來拓跋鮮卑還要馳騁華夏,完成一統天下的使命。」
太皇太后猶如慈母般溫柔看著拓跋宏道:「皇兒,拓跋鮮卑要完成南北統一大業,必須繼續南征勝利,疆土不斷擴大,皇陵不必侷限於雲中金陵或方山永固陵。」
拓跋宏撒嬌道:「兒臣生死都要聖母聖后在一起,將來帝陵也要在方山,封土絕不超過永固陵的高度,永遠仰望追隨聖母聖后,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兩人相談甚歡,笑聲淡忘過去的隔閡與誤解。
方山蒼松翠柏,堅挺聳立成林,突然跑出一隻百獸之王的老虎,體型超級龐大,肌肉粗壯,孔武有力,雄壯威武,全身金黃黑白相肩的垂直條紋,昂首闊步大搖大擺,兩眼炯炯有神,牠用兇猛目光敵視拓跋宏與太皇太后,拓跋宏將太皇太后拉到身後道:「兒臣來應付老虎」
驚嚇萬分的太皇太后大聲喝斥道:「趕快來人呀!皇上沒有佩刀,千萬不能冒險。」
萬忸於烈大聲道:「弓箭準備!」
拓跋宏大聲怒吼:「不准使用弓箭陷害帝后之危難,亂箭齊發恐成釀大禍。」,佩刀的左右侍衛被威風凜凜的老虎嚇著了,所有人都害怕不敢靠近,部分人四處逃竄到山下大聲呼喊:「快來人啊!趕快救『二聖』啊!」
老虎打哈欠,又飢又渴,四周張望,張開大嘴,露出血紅舌頭,銳利巨齒,抬起一隻粗壯皮毛濃密的大腳,正要踩在拓跋宏的身上,他使出全身力氣用雙手抵禦,王睿緊急搶奪前衛的儀杖,該儀杖是戈和矛合體的長戟,兼有勾、啄、撞、刺四種功能,獨自一人衝上御前,用力刺傷老虎的胸部,老虎大聲咆哮,鮮血淋漓染紅虎毛,吊睛白額,踱著沈重的步伐慢慢離開。
拓跋宏坐在地上喘息一下,太皇太后恢復鎮定,怒道:「殿中尚書萬忸於烈與隨從侍衛,見二聖危難卻見死不救,全部給本宮斬首示眾,以昭炯戒。」
王睿拱手作揖道:「方山有百獸之王的老虎出現,方山的山形為『口』字,天降神獸老虎臉部條紋呈現『王』字,不怒而威,高貴霸氣,兩字加在一起為『囯』字,天降神意,太皇太后以帝王之尊長眠於方山,此乃大吉大利祥瑞之兆。二聖躲劫避難逢凶化吉,是吉人天相,更是取之不易的吉兆,此時此刻不能違反上天的意旨,千萬不可大開殺戒破吉兆。」
太皇太后看著王睿微笑道:「既然王愛卿幫禁軍求情,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殿中尚書萬忸於烈杖打百二十下,侍衛杖打百下。太原公王睿陞遷尚書令,進爵中山王,加鎮東大將軍,置王府官員二十二人,授任妻丁淑女為中山王妃。」
王睿恭敬拱手作揖道:「子曰:『臣事君以忠』,為人臣子應以忠心來事奉君主,患難相救乃出於臣子對君主的忠心,微臣受此隆恩實在誠惶誠恐,皇恩浩蕩,沒齒難忘。」
太皇太后道:「患難見真情,落難見人心,王睿忠勇戟虎,對二聖赤膽忠誠無庸置疑啊!」
一場別開生面的皇家春遊踏青,被突如其來的老虎擾亂興致,大夥兒虛驚一場,紛紛離開現場,拓跋宏扶著太皇太后一步一步緩慢下山,她一邊走一邊道:「皇兒,賢者能為君主勸諫、輔助、匡正,這是社稷之臣,也是國家之寶。良臣賢將是聖明帝王所尊崇厚待的人,卻是昏庸無能帝王所痛恨斬殺的人;而佞臣賊子是聖明帝王所痛恨斬殺的人,卻是昏庸無能帝王所尊崇厚待的人。自本宮臨朝聽政以來,王睿輔助內外軍國大事,方才又勇於直言勸諌本宮勿開殺戒,適時匡正本宮的錯誤,良臣賢才是明君賞賜的人,卻是昏君懲罰的人,如商湯的伊尹、商紂的比干、楚國的子胥;而昏君所要賞賜的人,卻是明君所要懲罰的人,如秦的趙高、西漢的中行說。當國家強盛時,明君與賢臣會越來越多;當國家衰敗時,昏君與倿臣會越來越多,所以識才與擇才要非常慎重。」
拓跋宏道:「如齊桓公重用管仲成就春秋霸業;秦始皇重用韓非、李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劉邦重要漢初三傑張良、韓信、蕭何,成為西漢開國君主;劉備重用諸葛亮,才有三分天下之勢,古雲:『江山社稷、用人為先、得人才者得天下也』,感恩聖母聖后的教導。」,她點點頭微笑。
眾人齊聚山下,太皇太后道:「本宮今日驚嚇過度,春遊踏青到此結束,賜王睿與本宮共乘金根車回皇城。」
馮誕與馮修兩人給馮熙使個眼色,馮熙向太皇太后道:「妹子呀!方山風景優美,繁花爭媚,皇宗學的學子季考剛結束,皇上平時難得與皇弟、皇妹們相聚,讓他們留在方山春遊踏青,我留下來陪他們。」
皇弟與皇妹們齊聲道:「謝太皇祖母的恩賜!」
太皇太后開懷大笑道:「整天讀書很辛苦,本宮知道你們平時課業繁重,需要活動筋骨。好吧!今日大夥輕鬆一下,留下部分侍衛、宮人伴遊,其餘先回皇宮。」
馮修道:「專心讀書一刻勝過無心讀書一整天,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不能時時、刻刻、日日、月月、年年都讀書呀!」,宛如師長教導一群學子。
太皇太后斜視馮道修:「本宮看到你就想到必須懲處季考不及格者,等成績評定出來,咱們再來算總帳。」,大夥哈哈大笑,太皇太后與大臣們分別乘坐金根車、官轎揚長而去,塵土漫天飛舞,留下錯綜複雜的車輪印記在方山。
ns3.136.19.165d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