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以善抵惡 將功贖罪
春風拂面而來,白愷愷的雪地正消融,夕陽西下染紅大地,王遺女已備妥點心、茗茶、鮮果置於桌上,馮太后正坐在雕花的窗櫺下撫琴,琴聲陣陣傳揚整個太和殿,李奕總在公餘之暇,隔三差五就到太和殿教太后古箏,走進寢室道:「太后,今日彈錯很多音律,心事重重嗎?」
馮太后拋媚眼道:「李大人善解人意,竟然可以從琴聲聽出我有心事,你來說說,我有何心事呢?」
李奕走近太后身旁撥弄一根琴弦響聲後,馬上又按住那根琴弦道:「穩!」
「穩紮穩打,穩定棋局。」
「太后太聰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步驚人。」李奕雙眸凝視馮太后,輕輕點頭微笑。
馮太后聽完讚美之詞,撥弄一根琴弦噹響後,李奕與馮太后同時伸出右手,李奕的手心壓住太后的手背,兩人齊聲道:「穩紮穩打,穩定棋局。」,瞬間兩人猶如觸電般縮回自己的手。
「臣該死,臣絕無越禮之心,祈請太后原諒臣的魯莽。」
「李大人,捨身相救、傳授琴藝、解答困惑,何罪之有呢?」兩人相視而笑。
馮太后起身走到桌前,為李奕倒茶道:「如何穩紮穩打,穩定棋局呢?」
李奕雙眸炯炯有神,卻又內斂道:「太后為鞏固江山社稷,密定大策,成功誅殺乙渾,如青雲在天,有目共睹,但臨朝稱制開大魏之先例,女人掌握天下最高權力,很容易受到朝臣非議和反對,所以要以『穩』來為破例打開僵局,首先,不問出身重用賢能之才,鞏固忠誠精幹的重臣為太后所用;次者,為避免藩王擁兵自重,群雄割據,掌控各地諸王的軍隊,唯一聽命於太后;三者,減少四面樹敵,寬大爭取人心,寬恕慕容白曜是最好的起手式,讓他有將功贖罪的機會,彌補他與乙渾共秉朝政之過,使乙渾眾多黨羽,以贖罪誓死效忠大魏,贏得大批人心歸向太后,此為穩定棋局之大計,太后意下如何呢?」。
馮太后起身來回踱步道:「李大人的『穩紮穩打,穩定棋局』,正所謂『得賢則安,失賢則亂』、『軍隊鞏固皇權』、『朝廷安則天下安,朝廷亂則天下亂』」
李奕緩緩喝茶微笑道:「太后真是冰雪聰明,領悟極強,再加以時日就了不得,臣無用武之地了。」
「想不到李大人對於軍國大政,具備才智謀略,文采琴藝,莫不通曉,是大魏不可多得的賢臣良將。」
李奕神情篤定堅毅道:「臣畢生誓死效忠太后殿下。」兩人相視而笑,繼續教馮太后琴藝。
太華殿一輪旭日緩緩東昇,夏日萬丈光芒穿透樹葉,浮雲如棉絮輕飄在空中,拓跋弘與馮太后一前一後升御坐,他道:「特賜封步六孤定國為東郡王,任殿中尚書,眾卿意下如何呢?」,慕容白曜道:「殿中尚書掌管皇城內外禁軍,直接聽命於皇上或太后,護衛皇宮最精銳的軍隊,將此重責大任降於尚未行加冠[1]之禮者,實乃危險至極之舉。」
拓跋弘睥睨慕容白曜慕輕嘆道:「西漢名將霍去病十六歲出任保衛漢武帝的侍中官;十七歲出征,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十八歲陞任驃騎大將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戰功彪炳,立下名垂青史的汗馬功勞;戰後加拜大司馬。年歲雖少,卻竭盡忠誠以事君,關鍵所在忠誠非年歲。」
馮太后慢慢道:「公元四五二年因宦官宗愛弒太武帝,當時殿中尚書源賀嚴兵守衛,劉尼與步六孤麗冒死營救,被囚禁於宮外的文成帝,在形勢非常危急之際,步六孤麗二話不說抱起文成帝坐在自己的馬鞍上,讓文成帝單騎進入京師平城,源賀打開皇宮大門,迎立先皇為帝,三人有恩於文成帝,對皇上絕對忠誠無虞。而步六孤定國為步六孤麗之長子,文成帝對定國疼愛有加,襁褓[2]之年便養於宮中,六歲為中庶子[3],常伴皇上起居遊樂,君臣情深,亦兄亦友,絕對忠誠於皇上,由步六孤定國擔任殿中尚書,無人能出其左右。」,眾臣齊聲道:「太后聖明!」,馮太后道:「皇上降詔,賜封步六孤定國為東郡王,任殿中尚書。」
拓跋弘又道:「晉升源賀為太尉、劉尼為司徒,特選任中書令高允入宮參與裁決朝政。」
尚書令拓跋丕率性道:「源賀與劉尼是前朝大功臣,晉升『三公[4]』特別優禮,理應如此;但高允是著名的『書癡』,參議國政大事,豈能通權達變呢?從旁牽制,每多掣肘。」
馮太后嘴角上揚道:「高允為三朝元老,德高望重,雖是個書癡,但才德博學,表率百官,受文成帝敬重不呼其名,呼其號為『令公』,天下大業非武功所能致,唯有文治武功兼備,始締造太平盛世長治久安,由遠近馳名的『高令公』參議文治大事,適才適所。」
眾臣齊聲道:「太后聖明!」,馮太后道:「皇上下人事令」
性情中人的拓跋丕又道:「誅殺乙渾迄今已五月餘,其黨羽眾多,仍在朝為官出謀劃策,其罪刑尚未處置,人心惶惶,也難以杜天下悠悠之眾口。」
拓跋弘眼睛如同結冰的湖面般,又靜又冷看慕容白曜道:「遵循祖制先例,參酌太武帝處置。趨炎附勢,為虎作倀者,誅五族;受其籠絡,借勢藉端者,誅三族;一時糊塗,隨聲附和,誤上賊船者,誅全家。」
拓跋丕與大們齊聲道,「臣等附議!」慕容白曜低頭靜默未語。
馮太后嚴肅道:「白曜早年奉太武帝之命,侍候當年太子拓跋晃[5]與皇長孫文成帝,出身東宮官吏,執法剛正不阿,勿枉勿縱,絕不是乙渾的黨羽,其軍事能力才幹,眾人有目共睹,且受三朝皇帝的賞識,一時糊塗受乙渾的籠絡,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必改,善莫大焉。眾卿何人無過呢?」朝堂眾臣一時鴨雀無聲。
馮太后繼續道:「對乙渾的黨羽,事非曲直應有公斷,第一、坦白從寬,掩過從嚴,不實者以大不敬,誅殺之,限期承奏摺,備案存查;第二、凡有詐取爵位,罪名已定者,削其爵職;第三、祖父或父親受封假爵位者,死後子不能襲爵;第四、非憑本人真才實學,晉升或越級遷職者,返還原職級。眾卿有異議嗎?」朝堂又鴨雀無聲。
「皇上下詔書懲處。」馮太后道。
「謝皇上與太后不殺之恩,臣當必為大魏效忠,肝腦塗地,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慕容白曜下跪叩首行大禮道。
馮太后用鋒利眼神對慕容白曜道:「卿與乙渾共秉朝政時,一遷尚書右僕射,二進爵南鄉公,三加安南將軍,仍維持其爵位、職級與軍權。」
慕容白曜急忙道:「臣願削其爵位、免職、釋軍權」
馮太后嚴肅道:「南朝利用乙渾專權期間,伐兵攻打我大魏,現已越過黃河,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命慕容白曜任使持節,都督諸軍事,加授征南大將軍、進爵上黨公,領五萬騎兵進駐碻磝,願意將功贖罪嗎?」
「臣願領兵建立功勛,彌補之前所犯的罪過,謝皇上與太后隆恩。」乙渾的黨羽見慕容白曜沒被誅殺,還負於重責大任,頓時間鬆了一口氣,竊竊私語:「這下自己及家人的腦袋不用搬家了,真是愧疚無以回報,感激涕泣。」
下朝後,拓跋弘一臉稚氣狐疑問道:「母后,為何不依祖制處置乙渾的黨羽呢?」
「皇兒,以貶官、斬首、滅門、夷三族、夷五族,透過嚴厲鎮壓方式,展現皇權可換取一時之安,表面上朝堂平靜無波,但實際上已撕裂為兩個黨羽,滅掉一黨,另一黨必然獨大驕縱,皇權難以控制,留下潛在危機與隱患,其後患無窮,兩黨相互牽制,共同為咱們孤兒寡母所用。」
拓跋弘又問:「慕容白曜與乙渾共秉朝政,是罪魁禍首之一,為何不誅殺之,以昭炯戒呢?」
馮太后微笑捏捏拓跋弘的臉頰道:「劉備三顧茅蘆諸葛亮,虛心求才敦請賢能;曹操禮賢下士,曾爲失才而哭泣三次。慕容白曜有軍事長才,高允博學多聞,大魏須諸方賢能之才,共同擁戴皇上,歷朝歷代的滅亡,都是因為帝王親小人,遠賢臣,後漢遭亡國之殃,殷鑒不遠,不可不慎。」
「感謝母后的教導,皇兒茅塞頓開。」母子並肩而行,有說有笑。
[1] 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
[2] 未滿周歲稱襁褓之年。
[3] 中庶子為太子的侍從官。
[4] 司徒、司空、太尉簡稱三公,為皇帝最高級顧問,參議國之大事。司徒為文臣之首;司空為監察百官之首;太尉為武將之首。三公實為加官或贈官,僅為大臣的虛號。
[5] 太子拓跋晃為文成帝拓跋濬之父親早逝未稱帝,文成帝追封景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