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nana
search
Loginarrow_drop_down
Registerarrow_drop_down
Please use Chrome or Firefox for better user experience!
campaign Request update 0
死亡趨勢
G
2.4K
0
0
865
0

swap_vert

​​​​​​​

前言


生與死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面對生命的開始,一般人都充滿喜悅,但面對死亡總會引起傷痛和恐懼。由宗教、社會、道德和哲學,甚至心理學中,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香港,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持續寂降,反映香港人因為認識「死亡」令自己更長壽?社區的醫療進步?筆者會透過數據作出說明,但香港人面對社會上的自殺問題亦日趨嚴重。雖然自然的死亡率下降,自殺率卻上升,造成數字上的矛盾。現在,讓筆者透過這個機會,從心理學、社會學和宗教學的角度來探索現今社會的「死亡」現象和趨勢。


香港死亡趨勢:死亡趨勢是評估人口健康狀況的其中一個常用指標,是用來分析年齡,性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數據。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顯示,香港死亡數目1986年的25912人增至2018年的47400人,在扣除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的影響後,香港的標準化死亡率從1986年的每千人有10.5人死亡下跌43%,至2018年的每千人有6.0人死亡。不過人口老化的問題,整體死亡率及死亡人數卻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


死亡心理學


從心理學中,面對「死亡」都會存有疑問和恐懼。人類不斷地去研究和追尋死亡的去向。筆者透過心理學家的看法和理論作出死亡的分析。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的心理理論中,提出:「人的內心,既求生,也求死」意思是指在追逐光明的同時,也追逐黑暗。我們渴求愛的同時,有時候亦會將自己擁有的愛放棄。所以談論死亡時,往往追求生命,但又會因日常的生活去破壞自己的身體,例如:「飲酒、吸煙、吸毒甚至做一些影響自己健康的事。」當中是破壞自己健康而產生疾病甚至面臨死亡。所以面對死亡,世人都存在矛盾,想生存,卻又想死的衝動。


香港自殺率最高年齡組別是長者,往往比歐美國家高出三倍。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指出,長者比其他年齡組別的人更有決心尋死,而且他們都是以致命率很高的自殺方法去結束生命,數據亦顯示有56.5%是患上抑鬱症。因為長者接受不到身體外貌的變化及體力出現衰老和疾病至親的離世等問題。雖然一般人認為這是個安享晚年的日子,但長者卻感到孤獨、無望和苦悶,並且對生活已經沒有寄託。透過心理學家的探討,當人面對死亡前,我們要了解死亡的認知、對自己的意義及臨終時的心理反應,在將來面對死亡之前,尋求心靈的依歸。


死亡社會學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口結構的改變關係,死亡率都會因此而下降。在醫療系統的協助下,醫藥、診療、護理及健康意識等,以及科學的理論和臨床的研究,都能減低死亡率。根據2017年日本厚生勞動者發表全球平均壽命報告指出,香港己經成為全球男女最長壽的地區,甚中女性平均壽命為87.66歳,男性平均壽命為81.77歳,列為全球之首。


不同年齡的死亡率是有差別。透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統計,出生後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先天異常、損傷及中毒。然後慢慢上升至中年後,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由八十年代開始,就以死於腫瘤及循環系統疾病較為嚴重。香港雖然為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但也有很大的社會問題存在,筆者藉此在工作壓力和學業壓力而導致的死亡問題作出分析。


工作壓力


工作本身已經有壓力,加上社會的不明確、經濟衰退,員工都會擔心失業、裁員、減薪或增加工作量的問題。所以都市人都會出現「焦慮症」及「恐懼症」等等情緒病。經常日夜顛倒,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又大,疾病自然跑出來。在英國《預防醫學》雜誌中,大約有70%的癌症患者都是因為長期過分緊張、恐懼和抑鬱而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使癌細胞生長出來。


學業壓力


根據2019年香港自殺資料統計,香港於2019年共有1042人自殺,當中包括10歳至24歳的兒童及青少年佔有127人。這個風氣已經蔓延至小學生,年紀最小的僅是10歳的兒童。當中留有遺書指其尋死原因與學業有關有11宗。香港教育制度有否為學生帶來壓力,以致他們選擇結束生命呢?過往一直有批評教育制度,學生的沉重功課、測驗和課後補習等困擾而產生心理問題。可惜學校即使有識別學生情緒問題,都不能夠防止青少年自殺問題。


只憑著這兩項社會上的問題,已經令死亡率在香港有上升的趨勢。社會的影響不只是心理的問題,政府應該多方面監察社會問題的變化,來處理人口壽命。


死亡~宗教學


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死了以後會去那裡呢?在宗教上,我們要確定個人的宗教信仰及心願,都會有不同的理想方向。往生淨土和上升天堂,筆者認為透過宗教可以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宗教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存在,不同種族和不同的文化就會衍生不同的宗教。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中,筆者以佛教和基督教去分析宗教對死亡趨勢的影響。


佛教的死亡觀念


佛教中「生死輪迴」的說法,教世人怎樣面對「三世因果」?要接受今世所帶來的一切,是受於上一世,要是盼望下世生活好點,就在今世惜福結緣多做好事。


《佛說三世因果經》中:卻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卻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佛家面對死亡,他們只是相信當生命結束之時,亦是一個生命的開始。

既是佛教徒,他們都明白自然死亡是自然的定律,所以面對自殺的問題都會思考應該會否?佛教中,自殺是罪大惡極,乃是殺生的行為,而且還會墮落三惡道受盡地獄之苦,輪迴轉世都只可留在畜生道及餓鬼道之間。所以佛教教曉世人,面對死亡前要學習因果的定律,這才脫離死亡的恐懼。


基督教的死亡觀念


基督教中,「死亡」乃是生命旅程的轉捩點。他們認為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回他們的天國。基督教的信仰當中視死亡為一種福氣甚至是一種榮耀生命的路。所以他們都渴望死後能夠到天堂,而不是一種威脅和可怕的事。


生命是由神創造。《聖經》記載: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有一個定時,生有時,死有時。神創造生命,是多麼寶貴,而且還很神聖。人類應該去保護神所創造的生命,不能輕易地去毀壞它。神創造人,如果我們選擇「自殺」,更是殺害神創造的萬物,所以自殺是犯了基督教十誡第六誡中「不可殺人」,也是背叛神的行為。其實對於一個面臨死亡的人,對生命再沒有希望來說,我們做什麼都不能防止他們自殺,所以這刻我們就要相信神,由神去帶領被狐立無門的人,透過禱告認識基督教,去找尋幫助和寬恕。

《馬可福音第十六章第十六節》: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基督教的力量看死亡的觀念,將一切交託給神,在神的帶領之下脫離死亡的恐懼。


總結:


「死亡」乃是自然定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刻沒有人知道下一秒的安排,隨時隨地都可能面對死亡,而且就是無法預測,所以我們要珍惜每分每秒。面對逆境,我們要自強不息,我們要尊重生命。無論有多少無法解不到的困難,都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問題一定可以解決。


最後筆者引用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一句說話作結尾:「生活的最大悲劇不是人的死亡,而是他們停止去愛」。

favorite
coins
0 like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issue!
swap_vert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