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半個抗疫假期完成了海濤的故事和幾十篇女性主題的散文。海濤的故事可說是寫在疫病蔓延時。故事的結構簡單,人物角色不多,但我愛這個故事,尤其是故事結尾的寓意!
多數人的人生大多平淡,至少大多數人在十八、九歲不會遇見牽連到生命的兩難之境。故事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著真實的原型,都懷著久遠的回憶,這些圍繞著香港90年代的老故事中,有著令人惦記的身影。
故事圍繞著的三個男人,他們象徵了不同的男人對愛情的不同態度,無論是方俊昇、章海濤或是李嘉軒,都命定似地在同一時空,出現在女主角的生命裡,他們對女主角的愛慕有著不同的程度,由表面至深刻,就如僧人所說的老故事般,他們對女孩的愛有三種不同的層次。方俊昇對愛情的執著心理較少,他只看現實的成效,缺乏追逐愛情的誠意,而他的自負心理亦令他禁不起在愛情裡再受傷害;章海濤是深愛女主角的,但他把整個人生都押在復仇計劃上,以自我為先,先於所愛女人的幸福;李嘉軒是全心全意地愛著及等待著女主角,即使經歷拒絕和失敗,他依然願意為著愛而靜侯,最終是守得雲開。
至於女主角,她由始至終也等待著最愛的男人回心轉意,放下仇恨。可是,章海濤卻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在失落和猶豫之際,她只好投靠李嘉軒,好讓自己的情感有一個避風的港灣;但這樣的若即若離,卻害苦了李嘉軒。她不是對李嘉軒全無感情,只是她對章海濤有著更強烈的愛,這多少跟她緬懷著的回憶有關,這令她不惜一切再續未了緣,一心情傾章海濤;而在面對方俊昇的隱密表白,以畫寄情之時,她亦心生感動來。她對章海濤的愛堅定不移,卻又不能對方俊昇或李嘉軒的愛視若無睹。最終,她付出的愛融化不了章海濤的恨,愛的包容度能有多大?也許,即使再強大的愛,也很難包容像波濤般巨大的仇恨。
相遇而不能擁有,是錯失緣分;擁有但不珍惜,是褻瀆緣分;只有將相遇的爭取到手,再細心呵護,這才成就了「緣分」。
人與人的緣分並非隨機,緣的背後都有著深微的因果關係,好像海濤父子之間的恩怨及誤解,也是由一連串的因與果造成了悲劇。無論是罪有應得的黑道老大方傲天,或是執著過去,一心想要報仇雪恨的章海濤,又或是恐懼未來會失去父愛和地位的方俊昇,父子三人都因為仇恨而將彼此推往絕境。假使大家都退一步,也不致於家破人亡,造成兩代人的大悲劇。我們的生命中,有多少痛苦是由於執著過去和恐懼未來而產生?仇恨是最難放下的一種情緒,更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們受到他人無理的迫害,固然是不幸,但如果以仇恨心響應,則更是加深了自身的不幸!仇恨過去及恐懼未來,從來都是人類不幸的主要根源。
我在疫情裡分享這個故事,希望人們都能擁抱真愛,放下一切仇怨和執著,今生無悔!
惜緣惜福!
寫於20/5/202010Please respect copyright.PENANAqhIuiYW4BM
香港‧大埔
ns216.73.216.79da2